APP下载

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渗透研究

2019-10-12宗莉加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美育音乐教学

宗莉加

摘要:在学校审美教育过程中,音乐以其独特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心理或生理原因,在某方面存在障碍,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具备真、善、美的本性。文章基于音乐自身的特点,结合特殊教育学校实际,从特殊教育学生内心主体与音乐魅力这一课题相融合的角度,探索了基于音乐教学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美育教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音乐教学;美育

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与审美教育之间具备紧密关系,“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应成为音乐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有效方法。面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贯彻这一原则与方法,将“情”作为沟通音乐与审美之间的桥梁,通过产生情感共鸣,提升特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最终通过音乐教学来实现美育目标。

一、针对聋哑盲障碍儿童的音乐美育渗透

第一,发挥“律动式课眼”的抒情作用。聋哑盲儿童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受到的局限较多,但由于生理补偿机制作用,在另外方面会得到补偿,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将舞蹈与音乐相结合,让学生或手舞足蹈,或扭动身躯,將身体充分调动起来,这样学生不仅学习更为投入,而且多种身体要素的参与,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加深其对音乐作品更深层次、更广范围的理解。以歌曲《粉刷匠》《理发师》为例,这两首歌曲本来就是歌舞并用的,因此通过教师示范,鼓励学生结合歌曲的韵律与节奏,在唱歌的同时,创造性地发挥自身的艺术天分来创编动作。教师根据学生实际表现,选择合适的工作合成律动,通过示范,引导大家参与其中。通过这一模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入,且自身的表演欲望得到满足,也加深了对音乐情感之美的体会。

第二,借助“悬念式课眼”的激发感情方面的作用。设置悬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但聋哑盲儿童自身条件方面受到一定限制,对个别原因存在不敏感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谨慎、巧妙地使用设置悬念方式,结合学生自身条件和实际接受、领悟能力,设定与之相适应的悬念,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听课兴趣。以《小金鱼》为例,教师可以让聋哑儿童观察金鱼在水中的生活状态,看到众多金鱼灵活地游来游去,但却没有两条金鱼会相撞;教师可以将这一场景通过描述,让盲童获得重要信息。然后,教师将这个设置成问题,向学生发问。学生肯定没法回答原因,但却迫切渴望得到这一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教师将问题隐藏在课堂中,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探索欲、求知欲就会大大增强[1]。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小金鱼》过程中,通过巧妙地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主动探寻美、自主发现美的耐心和兴趣,对于他们通过学习音乐发展生活中的美、并使自己受到启发,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三,发挥“联想升华式课眼”的冶情功效。对于特校音乐教育而言,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自身思维,融入作品所创设进的广阔意蕴,通过情感的升华、联想,来陶冶自身情操。以歌曲《小金鱼》为例,“小金鱼在游泳时,从来不会相撞,这启发我们在今后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教师通过这一问题,引导盲童开动脑筋动嘴说出答案,让学生得出“互谅互让,团结互助”的结论,这样一来,音乐作品不仅教会了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同时也实现了内在情感的升华与陶冶,通过对美的体悟与发掘,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二、针对智障儿童的音乐美育渗透

第一,发挥“导语式课眼”的引情作用。教师对语言的运用与把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教学效果,尤其对于注重发声的音乐教学来说,这一作用尤为突出。具体到针对特殊儿童的音乐课程来说,无论是艺术创造的核心、艺术造型的基础,还是课堂的艺术魅力,都直接取决于教师语言的生动性、优美性。对于特校学生而言,因受各种条件限制,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因此教师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够有效调动智障儿童的积极性和兴趣。以《校园的早晨》为例,教师借助优美的课前导语“初升的太阳照在同学们的脸上,也照在身旁的小树上。一棵棵挺拔的小树和同学们共享阳光雨露”营造了令人遐想的教学环境,这对于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通过调动自身的情感实现对歌曲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二,发挥“情境式课眼”的入情作用。教师要针对智障儿童实际,创设更为多元、丰富的教学环境,尽可能地调动他们动手、动手、动脑,以满足不同生理、心理条件学生的实际需要,引导他们能够更为投入地进入音乐学习氛围,将自身情感融入音乐课程所创设的环境中,实现情景交融。以《蜗牛与黄鹂鸟》为例,整首歌曲唱腔嘹亮、情境生动,教师可以将歌词改变为蜗牛与黄鹂鸟对话的小故事,通过向智障儿童讲故事的形式,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当学生完全投入其中之后,再通过分角色即兴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更为准确地把握演唱时的情感和这首歌曲的情绪,主动探寻歌曲中的意境之美,最终为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创造条件。

第三,发挥“板书式课眼”的解情功效。尽管在音乐课堂中,声音是第一位的,但由于智障儿童自身生理、心理条件存在一定障碍,因此要因地制宜地借助与之相适应的辅助条件来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大部分特校学生而言,板书不失为一种合适的辅助教学手段,同时教师设计板书时的样式、字体等形式美,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趣味。特别是对于一些相对较为抽象、超出智障儿童理解范畴的音乐作品而言,板书具备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直观得体的特点,能够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有优化设计,往往可以发挥画龙点睛、事半功倍的效果。以歌曲《十二月花》为例,个别学生对十二个月份的理解存在误区和困难,且相当多学生对十二种花相对较为陌生,对于每一种花在哪个季节开放更是不甚了解[2]。教师在设计板书时,可以采取连线的方式,将每个月份与相对应的花联系到一起,既直观生动,又能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这种整齐的结构在形式上也能够凸显一种独特美,再加之音乐的表现美、音乐语言的简洁美,都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作品情感的理解深度,挖掘更深层次的美。

第四,发挥“全媒体式课眼”的动情作用。就音乐课程而言,基于听觉、视觉的教学手段对于智障儿童而言最为可靠。而全媒体时代,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元素的互动融合,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模式,也为美育课程的深入拓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教学手段塑造的形象更为逼真、声色俱佳,在氛围塑造、感情激发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学习的集中性,在全神贯注学习的同时,通过内心情感的激发与调动,来发现音乐之美。以《我们美丽的祖国》为例,在讲授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可以借助PPT展示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引导学生关注祖国各地的情况,发掘各行各业的美,并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然后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中设计的音、画,将音、画相结合教唱这首歌。这样一来,学生会潜移默化地将情感融入其中,不仅唱歌更为动情,而且也能够更为深入探寻各行各业之美,使自己受到教育与熏陶。

三、结语

特校音乐课程突出情感主线,在完成各项教学任务的同时,结合特校学生特点,对其审美能力的提升、审美情感的培育都发挥了显著的有效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姗.特殊教育学校盲生音乐教学探讨与创新[J].才智,2016(5):121.

[2]李旭辉.谈特殊教育中美育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11):236-237.

猜你喜欢

特殊教育学校美育音乐教学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育现状探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美育教师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构建阳光体育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学校体质健康监测标准
浅析以就业为导向的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健康人格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