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音提琴演奏方法教学初探
2019-10-12王鹏
王鹏
摘要:当前对孩子的成才教育,父母已不再局限于学科教育,更注重孩子的艺术素质教育培养,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一种乐器,是大多数父母考虑的问题,学习乐器不仅可以开发孩子的艺术潜能,同时对于孩子的智力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据调查显示,同年龄阶段的小孩子在接受音乐教育之后比同龄阶段未接受音乐教育的孩子更加善于动脑,对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也有非常明显的帮助。我国的音乐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如何让孩子长期保持对于音乐的热爱与兴趣,是每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就以低音提琴为例,谈谈笔者自身的体会。
关键词:低音提琴;演奏方法;教学
在20世纪初,低音提琴从外国传入中国,在我国的上海戏剧学院也首次提出特定的低音提琴教学体系,这种教学体系是参照国外发达国家的体系进行建设的,但是由于文化的差异,这些体系并不太适合我国,对我国的低音提琴教学也并没有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由于我国交响乐的快速发展,对于低音提琴演奏员要求越来越迫切,在此基础上,应从教学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培养出优秀的低音提琴演奏家,并在教学中进行总结,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低音提琴教学方法和体系。
一、低音提琴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在各专业中一直处于相对冷门的状态,特别是低音提琴教育。在音乐教育之中对于低音提琴的教育更是不如其他乐器重视,再加上这种乐器传入我国的时间较短,因此在发展之中,很多的低音提琴教育机制就会存在非常明显的问题,而且教师也相对比较短缺,同时由于资料较少,不太能够满足教学所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不能很系统的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这种乐器本身的特性,比如琴身体积较大,琴弦较粗,音域较低,还有人们对于它局限性的认知,导致了很多人觉得只有具备了其他乐器基础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学习,他们不知这种乐器也可以像小提琴一样自小就能够学习,大多数都是因为考学或者校内乐团所需,而进行乐器的更改或者和其他乐器同时进行学习,最后造成了国内学习低音提琴的孩子们都普遍存在学习时间较短,不能足够掌握这种乐器的演奏方法的现状。
二、低音提琴教学中不同阶段的教学问题分析
在进行低音提琴的教学时,必须严格遵循科学的教学规律,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对于课程以及相关的教学内容必须有科学的安排,逐步形成适合中国学生的低音提琴教学体系。
(一)低音提琴初级教学阶段的教学分析
在这一阶段中,应着重于学生对低音提琴的持琴姿势和基础把位的手形及换把练习,同时还需要进行右手持弓运弓和发音的练习。持琴姿势一般分为两种,即站立式演奏和坐式演奏,站立式演奏时,演奏者双脚自然分开,基本与肩同宽,上方一把位的A最好与演奏者眉毛平行,将琴右侧倚靠在演奏者左腿胯骨,或者是小腹左边部分,动作需要自然、协调。坐式演奏时,演奏者需要坐在琴凳的前半部分,自然坐好,膝盖弯曲,比肩稍宽,将琴右侧依靠在右腿大腿内侧,琴背面靠在左腿膝盖进行演奏。持琴法是低音提琴演奏中最基本的一环,它是低音提琴初学者学习的最重要内容。左手的手形要和平时我们握水杯一样,拇指对应在食指和中指之间,并放在指板后方中间位置,其他指头自然弯曲,指尖放在琴弦上,手掌要空心,不能贴在指板上,由于在学习拇指把位之前无名指使用率较低,我们只需要用到食指中指和小拇指,且食指和中指的张开距离要等于中指和小拇指的张开距离,胳膊肘关节自然抬起,换把时要整体进行移动,随着音高及把位的变化进行指头之间距离的调节,加强练习并掌握换把距离的准确性。关于右手持弓,有法国式和德国式两种,不论哪种方式,都应该进行大量的运弓练习,要求音色和音量一定要稳,以便让学生在后期应用时得心应手。
(二)低音提琴中级教学阶段的教学分析
中级的低音提琴教学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每个把位的音准和换把的准确性。采用的方法是多练习音阶和琶音还有练习曲,在不同调的音阶里仔细辨别每个音的音准和换把的准确性。在乐曲练习过程中,强调学生运弓时要运用恰当,表面上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低音提琴演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演奏低音提琴前,老师必须教会学生在这一阶段放松,因为身体放松之后就显得非常自然,对于演奏也有非常明显的帮助作用,演奏者放松下来之后对于力量的把控也会更加精确和稳定,因此演奏出的音乐也会更加动听。另一个重要的是对于音色变化的把控,尤其是那些重音部分,对于这一部分进行演奏的力量把控必须非常到位,如果只是一味地加大自己右手的压力,是不能够使琴本身得到充分的震动,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练习之中必须要多思考,多感受右手拉奏琴弦时的震动幅度所带来的音量变化。在低音提琴的学习之中,对于中等水平的低音提琴学习的学生,拇指把位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学生虽然经历过初级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是拇指把位也会有一定的难度,在进行拇指把位的练习时,将左手的手肘抬起,和手腕部形成一条直线,小臂放在琴的边缘,手型为大拇指伸出,其他指头半握拳,自然放在琴弦上,再根据全音或半音去调整手指之间距离,拇指把位按压的力量是来自于整个胳膊的力量传导,一定要进行大量的固定把位和换把的练习,才能够在乐曲的进行中得心应手。除此之外,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进行比赛,在一些高压力的环境之下,提升学生的自信,培養学生和钢琴伴奏互相配合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之中,要让学生听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别力。
中级阶段中还有一个学习重点,就是在学生练习曲目的时候需要准确地掌握曲目中的节奏,节奏是一首曲子表达生命力的重要符号,许多情感也是通过节奏也实现的。一首曲子的节奏能使乐曲更具有感情,曲作者通过节奏来实现自己创作时的情感,这些节奏不仅仅能够表达创作者的感情同时也能够跟听众在情感上进行一定的交流。在中级的学习阶段应该加强学生对于乐曲中节奏的把握,在学生平时的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将自己对于所练习曲目的节奏感进行一定的总结。平时对于低音提琴的曲目练习是一个很枯燥的过程,尤其中级的学习阶段学生需要练习大量的曲目,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对于低音提琴的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因此在这个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生应该对努力带动学生学习低音提琴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低音提琴。
(三)低音提琴高级教学阶段的教学分析
教师应该对进入高级阶段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并对他们的不足和缺点进行总结,使学生在高强度的曲目练习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基础并纠正自己的不足。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演奏时的潜力,正确引导学生正面认识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在学习低音提琴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对不同把位代表的不同音高有清楚的了解,对于不熟练地把位继续进行大量重复的换把及音准的练习,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努力掌握手指的距离,使自己能够灵活地控制手指位置。老师还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手指条件,安排运用适合学生的指法。在平时的练习中,学生应该选用一些高难度并且是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曲目进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练习的能力,积极纠正学生在练习中的错误,使学生在前期可以正确地演奏曲目,后期在学生对音乐的感觉丰富后,才能够生动地演奏乐曲。
在进行高级阶段的学习同时,大部分的同学会参加乐队训练,在高级阶段学习的学生是很有必要参加到乐队中的,因为在高级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在琴房中练习,平时很少在舞台等地方练习,一旦上了舞台,较多的学生会因此变得很紧张,很容易出现不能正确演奏曲目的情况。学生多参加舞台的演出,有利于适应舞台的情况,面对台下众多的观众也会慢慢地放松,克服紧张的情绪,才能够将心思完全放在演奏中来。在乐队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多地演奏机会,并且可以增加舞台经验,同时多参加乐队排列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在高级的学习阶段中,学生不应该把学习的目标仅仅放在能正确地演奏提琴的曲目上来,而是在能够正确演奏低音提琴曲目的前提下,培养演奏时的感情,使演奏出来的乐曲更加具有生命力。不同的时期会产生不同的乐曲,不同的乐曲出自不同的作曲家之手,在这些作曲家的不同创作时期,又会写出不同风格的乐曲,不同的乐曲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樂曲中的感情表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需要学生在平时在对于乐曲的练习过程中,努力感受,同时多去发掘乐曲的风格历史或者乐曲的创作过程。
三、结语
在我国,低音提琴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其中一个很大的制约因素就是提琴的质量问题,即学生在练习使用的提琴往往质量要求都不达标,另外,由于中国低音提琴课程本身规模较小、教学进度缓慢,难以与国际低音提零距离教学相融合,因此,在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应多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舞台上进行学习实践。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多学习、多钻研,到各种音乐高校或者是音乐学院进行学习交流,学习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或者是教学理念,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促进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