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2019-10-12谭红梅

艺术大观 2019年23期
关键词:戏曲演员

摘要:中国的戏曲的发展已经历经了千年,并且演出在广阔的空间里面有着无数的形式,观众会因为环境的不同而改变,更是不会一直拘泥于一种固定的欣赏模式,对于剧目水平和演员的表演水平都肯定会有很多的不同之处。可想而知,需要对鉴赏的观演关系重视,进而中国戏曲的观众们也就会对川剧表演能够有极其到位的欣赏。中国戏曲的是通过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使用传统审美的方法,最后在舞台上表现出来的艺术形式。通过欣赏角度来对待表演戏曲的演员和观众互相之间的关系,存在着独立的方法,此类的戏曲演员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是跟舞台审美息息相关的。文章内容主要是重点的谈论在戏曲表演里面戏曲演员和台下观众的关系,同时是戏曲表演艺术和审美受众一起总结而来的问题。

关键词:欣赏角度;戏曲演员;观众关系

一、引言

演员和观众的关系既是互依互存的,又是对立统一的两极元素,在协调一致的时候进行互动交流就是一种鱼水关系:而在分离疏远的时候就成了油水关系。演员在观众的欣赏关注的时候能够更好地激发创作者的热情。对于所有的美的艺术都需要通过演员对角色进行很好的了解再进行表演。对于戏曲舞台表演同样是这样,演员作为的是舞台表演的灵魂。戏曲演员如果想对一个角色进行完美的塑造,对每一场戏都能演好,能够把戏曲艺术美全方位地展现出来。

二、通过欣赏角度来看戏曲演员和观众的关系

戏曲的存在以及发展都需要依靠于广大的观众。每一个剧种都有着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和传唱不休的經典剧目,也可能是思想前卫且文思敏捷的剧作家以及积极探索、工于曲调旋律的音乐家等等。戏曲艺术发展的进步还能够依靠一股强大的力量,就是一直以来热爱和迷恋以及以票友身份而登台传唱戏曲的部分观众们。如果没有了观众,戏曲艺术存在也会失去基础的支撑,戏曲艺术的革新以及发展也就不可能成熟了。所以现在的戏曲的传承以及发展不能滞留于只是培养演员和传承好的传统戏以及助推优秀青年剧作家等方面。戏曲的完美传承需要戏曲艺术活态,缺少了观众的传承也只是空有作品却无人能够欣赏。

戏曲演员虽然舞台上表演时间相对短暂,但却需要对基本功以及众多的戏都要完善掌握,就需要投入很多的功夫。戏曲艺术所需要的全面的综合性以及高度技巧性和系统的程式性再加上丰富的剧目种类,所以每一个合格的演员都是在经历了长时间训练之后才培养成功的。对于戏曲表演中都一些高难度的技巧表演就需要多年艰苦练习,还要每一天斗坚持练习。年逾八旬的著名的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王金璐老先生根据自己半个多世纪的自身深切体验,阐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一辈子功”的重要性。

三、表现手法导致观众和表演间的“间离效果”

布莱希特说过中国戏曲具有的特殊表现手法导致了观众和表演之间的“间离效果”的产生,布莱希特认为“间离效果”会让观众能够理性的分析以及思考川剧相关内容,防止陷入情感迷惑的问题。对中国传统戏曲欣赏者和演员关系的认识了解,能够从特殊的角度来理解布莱希特的相关理论。如果观众把舞台上表演戏曲的行为看作低人一等的时候,在人们习惯了通过睥睨以及歧视的眼光对戏曲表演进行对待的时候,进而会使得观众在心理上就和川剧舞台体现出来的戏曲情境产生了一定的距离,距离的产生会让观众对自己的情感进行一定控制,具备良好心态。在这种情况下,戏曲观众也就能够从审美角度来深入地理解分析戏曲艺术,和戏曲情境之间保持合适的心理距离,展现出“间离效果”。强调不平等的观演关系等等一些原因而导致了欣赏者和表演者间出现了一定的心理距离,并不是意味着中国戏曲没有让观众能够全身心投入的方式,更加深层次的感受舞台表演的情感层面。跟所有的艺术门类发展是相同的,情感以及娱乐两个因素是最主要的动力源。娱乐因素推动艺术能够得到普及以及绵延,情感因素推动艺术达到提高以及深邃的目的。所以,每一个时代都会有娱 乐性强的一些剧目,也会有着情感表现方面地摄人心魄的一些作品,能够在艺术发展进程保持一直不衰,得到大量观众喜爱。除了娱乐以及情感,中国戏曲观众欣赏的模式存在着另一个维度,这个维度会影响整体欣赏。

评价川剧历史上形成的不平等的观演关系和对川剧形成以及发展、演变起到什么作用,是难以述说的问题。由欣赏角度来说,川剧的欣赏向着情感层就是审美层面进行深入变化,也就是布莱希特说的“间离效果”能够客观冷静的进行艺术欣赏,它会使得表演者和欣赏者之间出现心理屏障,如果根据自律的艺术观来说,能够知道它对川剧的发展成熟以及川剧观众欣赏能力的成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川剧生存了上千年,也就是这种欣赏模式已经持续几百年,对于研究者来说,传统川剧观众和演员以及表演间的这种关系是很重要的,能够深化认识川剧本身,同时深化认识中国戏曲观众欣赏的特征。

四、结束语

完整的传承戏曲主要靠着有着戏曲艺术活态,如果传承缺少了观众,那么就会出现空有作品且无人欣赏的情况。过去的戏曲艺术传承和发展主要是对于艺术本体和创作主体来说,但是并不能很好地对戏曲受众情况去建立相关的认识。如果为了达到文化振兴发展的远大目标,就需要对于戏曲观演关系构建给予足够的认识了解。

参考文献:

[1]卢雯婷.从剧场结构的嬗变看当代戏剧的多元化形态[J].大众文艺,2019(07):144-145.

[2]吴宗青.“观演关系”对于戏剧人物服装造型创作的作用[J].艺海,2019(03):135-136.

[3]陈丽娜.从欣赏角度看戏曲演员与观众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7(05):37-38.

[4]朱禹中.浅谈演员与观众的关系[N].许昌日报,2011-09-28(006).

作者简介:谭红梅(1975-),女,四川省广安地区,中专,三级演员,四川省川剧院川剧表演。

猜你喜欢

戏曲演员
戏曲演员的“脚下”功夫及训练方法探析
谈戏曲演员的舞台艺术体现
戏曲演员应具备的艺术修养分析
浅谈戏曲演员的角色塑造
戏曲演员的表演技巧探讨
多媒体时代戏曲名角的培育与打造
明清女观众对戏曲演员之接受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