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曲衣袂摇曳的探戈

2019-10-12陈雯蓓

艺术大观 2019年22期

陈雯蓓

摘要:丁西林的剧作以喜剧见长,以独幕剧著称。手法精妙,构思精巧,语言轻松而幽默,富有情趣,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剧本中似乎总有一种恰到好处的腔调和诙谐蕴于其间,此种感觉从何而来?本文将以《一只马蜂》为切口,从语言风格、结构特色、选材的别出心裁来浅谈丁西林喜剧特色的构成。

关键词:丁西林;《一只马蜂》;喜剧特色

初读丁西林《一只马蜂》,心中是喜爱而惊奇的。一方面喜爱其平直易读、贴近生活的语言风格,特别是进退攻守耐人寻味的台词,正如一曲衣袂摇曳的双人探戈,鼓点华丽,拉开距离又步步紧逼,假意离去又踟蹰不行,恰到好处的亲密和疏离,浪漫至极。另一方面惊奇于一个发表于1923年的剧本,在其他作家大多将重点放在探讨社会、历史的重大背景和重大问题的同时,丁西林居然更关注的是日常百态。

本文将以《一只马蜂》为切口,从语言风格、结构特色、选材的别出心裁来浅谈丁西林喜剧的显著特色何以构成。

一、在语言方面

首先,除以代表新派的“白话文”烘托喜剧效果之外,文字间更透露着英式幽默。作为丁西林早期作品的代表,《一只马蜂》受到了英国近代喜剧的影响。丁西林自己也多次提道:“至于早年写的那些剧本,外国味都很浓,可以当作一种广义的翻译来看。”[1]他的语言体现了他所有喜剧的风格,轻松俏皮,饶有兴趣,而且意味隽永,耐人寻思。吉先生写的那封信就充满谐趣,他嘲讽老太太包办儿女婚事不成又来助侄儿做媒,说是“将来一杯美酒,或能稍慰老年人愿天下有情人无情人都成眷属之美情也”。真是嘲笑尽天下昏庸糊涂的父母。他和余小姐一连串的反语和谎言,也都闪耀着机智的光芒,“趣味”是含蓄的,让人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意蕴与哲理,这显然是受了英国幽默喜剧的影响。

其次,也是最能体现《一只马蜂》艺术特征的,即进退攻守耐人寻味,富有无限潜意的台词,迂回地传递着暗流浮动的情感,实在考究。如同一曲节奏欢快明丽的探戈,吉先生和余小姐之间的那些心口不一、心照不宣、声东击西,就像探戈中一进一退的招式:时而背向走开,假意离去;时而步步紧逼,激烈对视,迸发出热烈的火花。跳探戈的两人皆是扮猪吃老虎,皆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妙就妙在一个瞒骗、一个隔膜,都是看破不说破的,仿佛隔靴搔痒,那痒才更加让人难耐。

二、结构特色

第一,微对立结构[2]。

钱理群教授曾评丁西林喜剧:“作为一个独幕剧艺术家,丁西林特别讲究戏剧的结构:他的喜剧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即剧中人物压缩到最大程度,通常由三人构成,但不是三足鼎立,而是二元对称对峙格局,第三者起着结构性作用,或引发矛盾,或提供解决矛盾的某种契机。”[3]这种既无法取得共识,亦无法融为一体,只能采取遮掩某部分事实的方式来维持合作的关系就是“微对立”。这种“微对立”模式更接近丁西林独幕喜剧的内核。

如《一只马蜂》中的三个人物,两两之间都存在着“微对立”的关系。从人物关系上来讲,吉先生与老太太是母子关系,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就是吉先生要娶一个好妻子,而这个“好妻子”的目标就是“余小姐”。他们不应该是对立的,但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他们出现了分歧,无法取得一致。他们的“微对立”关系一开始就相对明确,從吉先生誊写书信时的狡黠就可以窥知。“婚姻大事”便是母子的分歧所在。这种分歧是由于观念不同而产生的,老太太希望吉先生能够按照传统早日找个贤惠女子成家,而吉先生偏偏崇尚自由恋爱。再看吉先生与余小姐之间的“微对立”关系。首先,余小姐是看护,吉先生是病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微对立关系”。但这只是表层的,更深层的在于两性之间。吉先生想与余小姐共偕连理,余小姐也希望能和吉先生比翼双飞,他们的目的实质上是一样的,为什么会产生分歧呢?在感情之中,人们总会因为害怕受伤而把真实情感遮掩起来,吉先生和余小姐都无法明了对方心迹,因而进行多方试探,形成了探戈舞蹈般的角力和博弈。

第二,余味悠长的豹尾。

丁西林喜剧的艺术效果重要来源之一即是诙谐智慧的精悍豹尾。《一只马蜂》中:

吉 先 生:对,我知道,我们是天生的说谎一对!(趁其不备,双手抱之) 。

余 小 姐:(失声大喊)喔!(老太太由右门,仆人由左门,同时惊慌入,吉已释手) 。

吉老太太:什么事,什么事?(余以一手掩面,面红不知所言) 。

吉 先 生:(走至余前,将余手取下,视其面)什么地方?刺了你没有?

吉老太太:什么事?什么一回事?

余 小 姐:(呼了一口深气)喔,一只马蜂!(以目谢吉)

吉先生与余小姐交谈甚欢,多次试探终见芳心,忍不住伸手拥抱余小姐,余小姐害羞之下,惊叫一声,引来了吉老太太。两人随即默契配合,推说是一只马蜂,到此戛然而止,收尾干净利落,余音袅袅,新青年的那份灵活可爱尽显纸上。

又如《压迫》中,一切圆满之后,租到房子的男客忽然转过身来,问刚刚扮演妻子的女客:“啊,你姓什么?”连最会做戏的女客也张口结舌:“我……啊……我……”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实在令人忍俊不禁,充满了戏剧性的艺术张力。

三、选材的别出心裁

第一,贴近生活的选材。丁西林作为物理学研究的学者,长期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也许由于生活范围的狭窄和时间条件方面的限制,他只能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取题材,主人公也多有一些儒雅的风度。吉先生作为五四时期的新青年,思想自由,言行举止都透露出文化阶层的身份特征。丁西林从这些知识分子和市民生活中截取片段,从平淡的生活中,去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把这些最亲切、最朴素的情节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他没有借剧本奔走呼告时代之痛,而是相对清淡,在自己的喜剧领域里自得其乐,从容幽默。但是并不能就此下结论说他的创作没有指向性,只不过风格不甚尖锐逆耳。他擅长以小见大,在生活的细节中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加以指摘,以改良的心态进行微讽。

第二,远离大是大非的精心设计。有人曾讲丁西林“在结合喜剧与严酷的社会现实方面稍显不足”[4],其实不然。王小波曾言:“古典名著《红楼梦》,在那本书里,有两个大姑娘在大观园里联句……冒出了几句颂圣的词句……半夜三更作几句诗,都不忘了颂圣,这叫什么事?……中国的读书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交纳税金,做一个好的纳税人——这是难听的说法。好听的说法就是以天下为己任。[5]”文艺作品应有主题,这是一贯的看法,有主题还不够,还应该歌颂光明痛斥黑暗,应该红旗飘飘向太阳。在今天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回响着很多宏大的声音,而丁西林的喜剧中那样小小的、微讽的、细腻而又节制的优雅,依然那样动人,那是今天的文化需要的,并且是渴望的。无关大是大非,但依然具有非常意义。

看丁西林的喜剧让人感受到某种智慧的达观,某种中国式的和谐,这样中国式的和谐是值得往深挖掘形成文化自信的特色。丁西林以精妙的台词功底,严谨的戏剧结构,别出心裁的选材,远离主流的审美趣味,从容自由的创作精神,构成了具有强烈个人特色的喜剧风格。丁西林的喜剧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开生面,对我国喜剧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孙庆升.丁西林研究资料[M].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2010.

[2]邱慧婷.试论丁西林独幕剧《一只马蜂》中的“微对立模式”[J].教育观察,2012,1(01):188-190.

[3]钱理群,温敏儒,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4]魏智慧.浅谈丁西林喜剧的特色——以《一只马蜂》为例[J].名作欣赏:中旬,2014(8):43-44.

[5]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数[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