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历史学新趋势》读书报告

2019-10-12常红印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
关键词:新趋势

常红印

摘要:《当代历史学新趋势》一书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十个热门以及具有前瞻性的议题,分别是:情感的历史;阅读、书籍与出版文化;文化相遇;历史记忆;全球史视野;帝国与国家;环境与历史;科学技术与医疗;新史料与历史书写;大众史学或公共史学。新史料的运用与历史书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關键词:新史料;历史书写;新趋势

《当代历史学新趋势》正是在把握历史学研究趋势的情况下,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十个热门以及具有前瞻性的议题,分别是:情感的历史;阅读、书籍与出版文化;文化相遇;历史记忆;全球史视野;帝国与国家;环境与历史;科学技术与医疗;新史料与历史书写;大众史学或公共史学。面对新的研究趋势,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去做才能推动自身进步与史学发展?

一、内容简介

《当代历史学新趋势》一书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含有不同的主题,包含导论在内共有17篇文章,由17位作者的研究成果编纂而成。其中蒋竹山先生两篇,徐立恒与王涛合作一篇。蒋竹山先生受西方史学研究的影响,并对台湾史学研究的现状进行调查,列出了十个热门及前瞻议题,正如书中所述:“然而一本趋势专书可收录的篇章有限,仍有许多未列入但值得探讨的课题”。该书既包含有新的研究趋势,也有以往重要课题的新发展,诸如性别史、思想史与科学史等。

我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是新史料与历史书写。诚如作者在导读中所言:“新史料与历史书写有密切关系,尤其是考古与新发现资料对古代史研究的重要性”。对于学习秦汉史方向的学生来讲,新史料是极其重要的。要想自己的学习成果有创新之处,大致有几个方向:第一,理论创新。要运用新的理论对秦汉的史料进行新的解读,这不仅要有极深厚的基本功,还要有相当的思维创新能力,这对于刚刚步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来讲,无疑是十分困难的。第二,观点创新。对于同样的史料,尤其是秦汉史方向,各位前辈学者的观点大都齐全,很难去超越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当然,史学研究领域虽说没有空白,但总是有空白点存在的,只要足够努力,总能发现其中的某些空白点。第三,史料创新。这是指运用新的史料,前人所未使用的史料,即新史料。运用新史料,对原有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也是一种创新。

虽说书中并没有具体讲述秦汉方面的新史料,但不同时期的新史料,他们的研究与使用是存在一些共同特点的,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诸多益处。所以许雪姬先生的《台湾日记研究的评介与现状》吸引了我。作者在文中认为“对于台湾史而言,较能表达自由意志的被统治者的日记,无疑是最好的资料。日记除了是研究记主的顶级资料,对生活史、家族史、妇女史的研究有所帮助,日记提供平民(包括菁英)观点的历史素材,有异于殖民者、统治者的观点,特别值得重视。”台湾由于其苦经磨难的历史,其历史研究具有较大的难度。历史上长期被外来殖民者占领,缺乏自身的历史资料,同时也缺少以台湾立场来记录台湾历史的素材,所以,新发现的“台湾日记”对于台湾史研究来说,就显得格外珍贵。正如作者多言,这些日记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记主的生活状况,更能进一步帮助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家族及其他情况。文章就日记的取得、典藏、授权,日记资料的特征,日记的研究与日记研究现况等四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作者认为日记的保存与使用存在一定困难。第二部分,作者对日记的分类及书写进行了介绍。第三部分作者对日记的出版与研究做了详细说明,包括日记的输入、标点与校对,解读与注解。第四部分,主要讲述了台湾各学术机构有关日记的解读与出版状况以及学术研讨会的成果。许雪姬先生在文章结语处也指出:“本文旨在研究台湾日记的搜集、解读、出版、舒卫华、建构日记知识库、日记研究的过程。”最后再次强调台湾日记对于研究台湾史的重要性。

二、得失评析

对于这本书,自己并未能完全的详细的精读,这点是十分惭愧的。自己选择了自己较为感兴趣的部分做了阅读,只能说是不求甚解。所以对于此书只有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从文章布局结构上来看,看似毫无联系;实则充满了内在逻辑联系,各篇文章之间都有着深刻的联系。无论是情感史还是思想史,又或者是全球史与科学、数位人文史等,它们之间充满了复杂的联系。

其次,这本书选取了当前台湾历史学界研究的热门及前瞻议题进行了介绍,既拓宽了我们的视野,又给了我们进一步学习的机会。这些文章在原有的资料基础上,继承原有理论,同时又对理论进行创新,提出新的理论与观点,不仅反映了以往的研究状况,同时也指明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我们要充分运用新资料,充分挖掘新资料的价值,补充和完善以往的研究成果。

最后,根据此书最后所附作者们的简介,我们可以看出,每位作者都是该领域的具有较高权威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学者们的大多认可,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这里就不再一一介绍了。同时,我们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发现每位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以及严谨的科研态度,这些都足以证明这本书的超高学术价值。

前面三点主要说到这本书的得,下面就说一点我说认为的不足之处。这本书虽然已经提前声明,只是提出了十个热门及前瞻议题,并不代表全部,但是,还有一点就是,这些作者大多选自台湾,而且他们主要运用西方史学理论,所选议题也是他们在针对台湾学者所作调查的基础上得出的,那么他们所做的调查是否全面,是否就能够代表台湾和大陆的所有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呢?这一点我是怀疑的。

三、己之思考

第一点,对于许雪姬先生提到的日记资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使用,虽然我并不了解,但是对于其中的某些观点我是十分赞同的。比如“日记资料不是万能,但研究台湾史没有参考日记资料是万万不能。”日记资料的获取之难以及保存之难,我也是十分理解的,因为这与秦汉史的某些考古资料的获取是相似的。对于许雪姬先生的一些观点我有一些小小的想法。许先生在文中曾说道:“较能表达自由意志的被统治者的日记,无疑是最好的资料。”对此,我有一个疑问,我们如何才能确定这本日记的记主是一个较能表达自由意志的被统治者呢?也就是说,对于记主本人的身份,我们该如何去辨别呢?这是我的第一个疑问。

第二点,许雪姬先生在文章中也提到,日记不仅是研究记主的顶级资料,对生活史、家族史、妇女史的研究有所帮助。这一点我也是不否认的,但是,我也有一点小疑问:记主的日记内容的真实性,是否完全可靠?这也是我的第二个疑问的地方。我们在运用这些日记时,是否要拿其他的日记资料或者其他类型资料进行对比呢?文章中也提到,日记在阅读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不同的书写方式也会对理解产生巨大的误解,还有书写时间上的间隔,会不会有所遗忘?这些都是存在的问题。陈松长先生在其文章《睡虎地秦简“关市律”辨正》中,结合岳麓秦简和张家山汉简对睡虎地秦简“关市律”的内容作了重新地分析,认为所谓“关市律”律文,应该是“金布律”的内容,而“关市”二字可能是抄手误记所致。虽说此前也有学者对此律文做出过注释,但并未有人提出过质疑,而后,陈先生根据新史料,发现了这个问题,这不正是对我们的一个提醒吗?

第三点,文中讲道:“日记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私密性、主观性的史料,运用在学术研究上,不仅没有争议、后遗症,且能发挥日记资料的特色,进行各方面的研究。”[2]对于这句话,自己学疏才浅,难以理解其中“主观性”与“没有争议、后遗症”的关系。我们都知道日记带有较强的个人主观色彩,那么其使用价值就会大打折扣,说服力就会下降,又如何会没有争议和后遗症呢?如果两本日记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记载,那又该相信哪一者呢?

第四点,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日记资料的代表性有多強?一个人的经历和认知是有限的,而且他的认知也不一定全部正确,他的所见所闻不一定都是事情的本来面目,这一点我们又该如何去应对呢?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即便日记里反映的这个地方的情况都是真实的,那么它是否也能够反映其他地区的情况呢?

由此,联想到新出版的《玉门关汉简》一书,内容涉及玉门关的政府机构设置、人员配置及职责划分,军事情况、社会习俗、财务收支等方面,其中也涉及一些关于教育方面的内容。诸如:“病终不可用请剥卖骨书:到如律令”“弟子王习诣霍师门下叩:头:肜多问先日相见甚厚起毋恙烦劳毋它叩:头:”。作为新史料,它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而且,这些关于边塞的与教育相关的记载,虽然并不能完全当时的教育情况,但是可以了解当时玉门关地区教育的某些现象,由此也可以推算以下其他边关的教育概况。

四、余论

从浅层次来看,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无论是文章结构还是语言组织,自己对这些前辈的学术水平是十分钦佩的,还让自己了解了当代台湾史学界研究的热门与前瞻议题。同时,了解了一些史学研究趋势的变化,同时也促使我们不断学习、进步,提升自己的学习与研究水平。

学术研究决不能闭门造车,不仅要了解自身的研究水平,还要知道外面世界的研究概况;潮流与趋势,都是在随着时代背景不断变化的,史学研究不仅要专注于自身的发展情况,还要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对于外来的西方的史学理论,我们不能简单地接受与模仿,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传统,推陈出新,加强我们自己的理论建设,我们也要做史学理论的创新者。从宏观上讲,加强史学理论建设;从微观上讲,希望我们不断完善研究方法,改变研究方式,更多地运用科学手段,推进我们的史学研究。

参考文献:

[1]蒋竹山.当代历史学新趋势[M].台北:联经,2019.

[2]陈松长.睡虎地秦简“关市律”辨正[J].史学集刊,2010(4):20.

[3]张德芳,石明秀.玉门关汉简[M].上海:中西书局,2019.

猜你喜欢

新趋势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体育教学信息平台的构建研究
浅析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图书馆未来的新形态、新趋势探索
汽车金融个人消费信贷预授信模式浅议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探索
企业英才俱乐部
述宾式惯用语使用新趋势
媒体融合时代人大新闻宣传新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