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JD文化在中国市场的碰撞发展
2019-10-12凌铭钰
摘要:BJD被称为球形关节人形,也就是缩写的“Ball Jointed Doll”,是一种具有球型关节,可以自由站立活动的逼真人偶。目前国内许多BJD品牌所设计生产的BJD人偶少与国内传统文化接触创新。国内外有关BJD方面的论文大多是对BJD人偶的国内竞争力以及妆容服装的研究,而本文将会对BJD人偶在中国市场该如何进行本土化发展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BJD;中国市场;传统文化;创新
一、BJD简介
球形关节人形的开拓者是汉斯·贝尔默,他做的第一个人偶是用纸、塑料以及金属制作出来的,在人偶重要部分安装球型活动关节,方便随意组装和拆卸。现在的BJD娃娃制作十分精细,关键部位都装有球型关节,用弹力绳连接在一起,通过调节弹力绳找到最合适的松紧程度,使它能够在弹力绳的拉扯下做出许多接近于真人的姿势。最早生产BJD娃娃的厂家是日本的VOLKS公司,SD娃娃是他们在1998年推出的一款BJD,带着“作为人偶中最高产品”的期望,VOLKS在会员刊上对 SD做出了定义:
“隶属于人形一类,是第一个无二拥有自己的灵魂的个体”。
从此以后BJD都被称为“球形关节人形”。
二、JD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笔者经过调查发现,近两年来BJD在国内的市场在不断扩大,早前BJD娃娃大多由日本和韩国生产,需要依靠网络代理商来进行销售,尤其因为BJD有需要手工制作的部分,所以价格普遍偏高。目前国内比较有名的娃社有AS,DZ还有龙魂鬼契等等,原本在消费者心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外品牌,现在也已经被许多国内娃社取代。目前许多娃社都制作出了更符合国内审美的娃体和五官脸型,有些利用中国古代神话来作为制作灵感,为娃娃创造具有中国风的人物背景。除却在BJD素体的制作上更偏向于国人审美外,许多BJD的服装上也变得更加多样化,近年来开始给娃娃套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汉服旗袍等服装。
三、如何推广创新国内的BJD文化
如何让中国所设计制作的BJD在市场更进一步扩大走向国外,或许需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让购买者从视觉上直观的获得特别的美的享受。美是不分国界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绚丽的民族服饰特色具有极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存在很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民族服装的制作工艺有着非常显著的民族特色,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的扎染、蜡染以及傣锦等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其制作都带着强烈的手工色彩。BJD的服装设计能够直接体现BJD的个性特征,可以作为BJD创新的有力突破点,服装设计不能局限于民间艺术的印象,中国传统文化也不是简简单单的民族风格,从材料、工艺、色彩和图案等多方面都可以体现出中国的特色文化。现在使用现代服装的结构,采用不同的民族特色选定配色方案, 在服装的面料、辅料的选择上按照民族元素的配色方案進行,现在采用流行服装结构同时使用棉麻类材料的形式在市场上比比皆是。另外在服装上采用民族刺绣形式或染织形的工艺也逐渐流行起来。
中国传统的民族工艺具有手工的特殊味道,现代流行风格应当和纯手工的工艺技术相结合,BJD娃娃本身作为一类精美的手工艺品,应当好好利用其特性,更好地和其他手工艺结合起来,融入和发扬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特色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清水baby,元气森林.BJD娃娃的秘密[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2][美]科斯基宁.移情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美]格伦·厄本(GlenL.Urban),约翰·豪泽(JohnR.Hauser).新产品的设计与营销[M].华夏出版社,2002.
[4]陈云岗,著.品牌观察[M].中信出版社,2002.
[5]Childbearing Womens Fears: At the Heart of “Choice”[J].The Journal of Perinatal Education.2003(4).
[6]Reliability of Echo-Guided Septal Ablation in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 First Choice Also in Young Patients?[J]. Jurado-Román Alfonso,Piqueras Flores Jesú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19(13).
[7]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Surgical Care: When Is Regionalization the Right Choice?[J]. Chhabra Karan R,Dimick Justin B.JAMA surgery. 2016(11).
[8]The EditorsChoice.[J]. Akdis Cezmi A,Ballas Zuhair K.The 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2018(1).
作者简介:凌铭钰,云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