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对地下空间的利用与情景塑造
2019-10-12张婷婷
张婷婷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的影视作品里都有不少题材或者是故事背景和场景里出现了对地下空间的描述。地下空间这一种自然资源的研究,涉及了国家政策、工程技术和心理学等领域。在总结地下空间出现在影视作品里的类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去探讨各个类型中地下空间所广泛指代的深刻含义,对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与社会问题进行阐述,并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深层原因,力求能够得出有价值的结论与有意义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影视;地下空间;情景塑造
一、引言
地下空间是指所属在地表以下的空间。它的范围很广,比如地下商城,地下停车场,地铁,矿井,军事,穿海隧道等建筑空间。地下空间的发展被称作是一个城市的未来,因为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城市发展到了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水平超前或滞后都是不利的。因此它具有双面性,在地下空间的发展和利用问题上需要辩证性地去看待其优势与弊端。每一块空间规划与利用都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对缓解城市压力、开拓城市新功能都有重要的意义。
就以上阐述的各类地下空间的特性而言,在影视作品的创作里,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因此一直是一个被赋予了多种可能性的场景选择,对于影视作品的类型丰富的故事情节塑造及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影视作品中地下空间的类型分类及内涵
影视作品类型丰富,有喜剧片、动作片、爱情片、恐怖片等。那么,在利用到地下空间或是将地下空间作为故事背景的影视作品也并不局限在科幻片的未知探险领域,还常出现在灾难片、剧情片等分类中。例如灾难片中有《隧道》《夺命地铁》等;剧情片有《地铁风情画》《Laps》等;恐怖惊悚片有《恐怖地铁站》《地铁惊魂》等。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个巨大而丰富的空间资源,因此,探讨地下资源利用的类型片应时而出,伴随着城市资源出现短缺,或者是世界资源出现危机,人类面临毁灭性的灾难时,地下空间成了编剧们最常选择的避难地点。而“地下城”这一概念也逐渐被广泛地被运用在了各类影视作品之中。在经历了一开始的摸索创作之后,在近几年的科幻电影之中逐渐成熟,也正在被观众接受与认可。例如2008年的悬疑科幻电影《微光城市》、1995年的《十二猴子》以及近年在国内大热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
《微光城市》讲述的是在未来世界,因为人类破坏资源,太阳能源的枯竭,于是人们只能被迫逃到地下,建造了靠着一台巨型的发电机发电的,有无数的小灯泡支撑整个城市的照明宏伟的地下城市,并命名其为微光城。《微光城市》架空以世界观构架、带有浓厚魔幻色彩的科幻设定,将影片中的主人公极富寓意地囚禁了在了一个充满了美丽灯光却封闭的地下空间中,两位主人公地对微光城市外的探索一如我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但是,当时对于“地下世界”的概念并不成熟,当地点变成了不熟悉的地下空间时,本来该影片进入和人物命运息息相关的大情节中应具有戏剧矛盾冲击的段落,却统统以简单的巧合取而代之,故事情节的不合理也成了这部影片票房不佳的主要理由之一。
而在《流浪地球》中,有一个较完整的世界观架构,影片故事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将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地下成了人类保存自我的暂时居住点,但是也并没有完全放弃地上。这部电影讨巧的地方就在于没有局限在地下世界里,将故事空间与地上与宇宙空间进行了联系,拓展了它的宏观角度。而“地下城”的描述也是贴近人类目前的生活状态的,没有将地下世界描述成一个难以想象的超未来地点。
在地下城的情节背景里,还有一个类型的影片不应该被忽视,它也是独立与其他类型影片的新类型:盗墓系列电影。代表影片有《盗墓笔记》《鬼吹灯之寻龙诀》等。这一类影片独树一帜,以盗墓为主要情节,将大部分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地下,特定是在地墓里。盗墓片放大历史时间线,联系古今文化,将玄幻奇妙的地下空间展现在人们眼前。此类影片更贴近中国观众的历史价值观,有一个大众的理解基础,相对于其他科幻片里的架空价值观来说,盗墓片的市场前景会比它们更值得期待。
地下空间作为一个大空间,地铁是最经常被影视作品使用到的场景之一。地铁这一场所在不同类型影片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符号表达。因此,地铁这一场所比“地下城”或者一个纯粹的避难所的使用更加频繁。首先,地铁代表了现代都市的想象空间,作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具有深刻的意象性。地铁是时代发展而带来的新空间,也是同一类的新空间里人们较熟悉的场景,代表了现代大都市的缩影。在这种新型而便捷的交通运输工具里,它也是人类生活的一个缩影,让人的想象得到了寄托。例如,经典电影《人鬼情未了》中,主角山姆是在地铁里找到了一个一直留在世上的鬼魂,跟他学会了操纵实物的能力。
同時,在地铁里通过影像的镜头表达,能够更好地表现出一种游动着的精神碎片。例如,在电影《绿洲》里,患有脑瘫的女主与刑满出狱后无所事事的男主,是周围人无法理解与支持的边缘人群。当有一个他们在地铁里的时候,通过女主的想象,女主没有了脑瘫恢复了正常,如同一个普通的陷入爱情的美丽少女和自己的爱人一起出行。在不断前行的地铁里,导演李沧东利用地铁的窄小空间、充满人文主义的镜头表达,反映了残障人士的痛苦,展现了在这个社会里一颗渴望着挣扎出自我自由的灵魂。
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反映了全球化影像里的隐形存在的时空焦虑,它是一种特殊的时空符号,也是人类想象中的时空焦虑缓解通道。这不仅仅是地铁的内在意象,更是许多地下空间在影视作品的运用中所带有的性质。
三、地下空间利用对情景塑造的作用及社会意义
在现代科技还不是那么发达的过去,人们对于地下空间大多是未知的概念。因此,很多的科幻片、灾难片会将背景设定在地下。一是利用了人们对于地下空间的未知感,这会在人们心中自然地塑造出恐惧的心理,从而更好地跟影片的主题向贴近;二是地下远离了光源,没有自然光的照射,“黑暗”便成了它的直接印象,这个黑暗也是人类的盲点,让更多未知的事情能够较合理地发生在那里,比如新资源与新物种的发现、地下城市的建立、地下未知世界与地上已知世界的差异等等。
若是将所有的故事情景都放在已知的现实世界,多数科幻片和灾难片都会缺少本该出现的情节推动力。以目前的科幻片类型片为例,一般会将故事空间推向太空或是地下,以求达到出人意料的情节设计。在选择了地下空间的科幻片或灾难片中,因为地下空间被人们了解到的部分本来就不多,编剧可以利用这些未知的区域来进行合理想象创作。我们可以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情节构造套路:一是发现新的资源,该资源可以解决人类的生存危机,或者是对人类的生存造成危机。二是发现新的生物,人类野心地想要研究和统治该生物,该生物进行反抗;或者是新物种从地下出现在地上,想要统治人类。三是人类出现生存危机,最后只能被迫于逃亡到地下生活。四是一种未知的疾病或是病菌从地下的实验室或经过某种途径泄露,导致地表人类生存危机等等……
这一类的剧情一旦脱离了地下的场景,就会有失影片本该具有的基准真实度,让人较难以理解。因此地下空间对于情景塑造的重要性是难以被其他场景所轻易取代的。
在影片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当中,如前文所提及一样,地铁的占比是十分突出的。带有地铁场景的影片比比皆是,此类场景通常带有比较强烈的情感冲击或是意象投射,往往是与人物的感情变化息息相关的,配合上适合的背景音乐,这类场景最能够给人流下深刻印象,产生情感共鸣,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
其实,地铁是一种作为漂泊者精神家园的理想诉求,集中描绘了出现在地铁空间中的人群,这一类人群就是现代都市里“漂泊者”的主要群体及代表。身为城市的漂泊者,最渴望的就是需要一个归属,归属感的缺失是他们身上最明显的伤痛。因此,漂泊者的家园幻景是一种寻找归属感的外在表现。
首先,它是上班族的小憩之地。上班族一直是一个被关注的充满压力的群体,他们每天两点一线,往返与家与公司,那么通过地铁为途径的上下班之路,是他们难得的独属于自己的一段时间,让他们能够放空自己,得到一个短暂性的“解脱”。其次,我们也可以理解成这是一个无家可归者的栖身之所。例如,在经典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当中,一位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落魄身为实习生的业务员克里斯,带着孩子到处寻找住处,因为加德纳父子二人缴不起房租而被房东扫地出门,有时甚至要在地鐵的卫生间里过夜。在地铁过夜的那一晚,加德纳体会到了一个社会人士的压力、绝望和一名父亲的艰辛、责任。即使自己的生活将更加艰难,他也要守护住孩子对于想象力的游戏与一处睡觉的地方。所有的感情都在空无一人的地铁进行爆发,加德纳在地铁的厕所里流下了在影片中他的第一次眼泪。
城市是工业时代之后的新成体,是新兴矛盾的主要产生地点,城市的发展本质是一个矛盾、流动、充满了无数可能性的精神空间,而地铁就是城市的最佳标签,最佳地展现了城市人群心理的凝聚体。
四、结语
地下空间现在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场景意象,能够为影视作品提供丰富多样的场景可能,是影视创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影视作品中对地下空间的利用,可以进一步地宣传地下空间资源使用的观念,让大众更好地了解到地下空间的多种使用方式,起到广义上的传播作用,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与认知更新。同时,影视作品中对于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发展之上,只有现实科学对于地下空间有进一步的利用开展,才能更近一步地去推动影视作品对于地下空间的合理创作。因此,影视创作与科学研究是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共同在各自的领域对一件事物进行发展,完整地下空间对于人们生活的真实影响。
参考文献:
[1]杨裕曦.地铁空间及其影视意象的文化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