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正注视着半人马的死去

2019-10-12尔婕

艺术大观 2019年33期
关键词:人马形体雕塑

尔婕

摘要:文明社会发展出的一切标准,概念或等级禁锢了人性中如野兽般的混蛮朝气与旺盛的生命力。古希腊神话中,半人马即是由于冒失的原罪而被惩罚至此模样。人性的两个极端--文明与野蛮--变幻成形,时刻揭示着它被文明社会判定的罪。文明的禁锢慢慢让它走向死亡,但我们无动于衷,也无可奈何,只能用注视着它的目光为其送葬。同样也是为我们身上一同消失某些力量默哀。布德尔用其“几何化概括”的雕塑风格,更加突出了半人马垂死时分,由其几何块状化的身体躯干透露出来的挣扎不成后的悲怆。

关键词:布德尔;几何化;雕塑;文明;禁锢;半人马;兽性;人性

一、死亡的寓意

死亡究竟意味着什么?

是生命在一個时间点和一定空间内的运动精致,肉身湮灭,行迹消失?或是精神意识流传到某个时代的无以为继,被人遗忘?

死亡会不会留下什么?

比如纪念的诗篇,矗立的丰碑还有孤单的坟茔?或者,死去的事物会不会以其他的方式回归?

在希腊神话中,作为拉庇泰国国王伊克西翁调戏天后赫拉未遂,却与涅斐乐误生的后台,半人马经常被当作野蛮的代表,用于象征男性被自己的肉欲所困而陷入动物性的陷阱,也用于象征人性中未开化、无法无天和本能的一面。在被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意外射伤后,半人马不愿忍受痛苦而放弃了永生。

在现代社会,半人马之死的故事成了一则寓言。半人马的形象,隐喻着人类自身所具有的人性和兽性这双重的属性。这两种性质在不同的时势下相互拉锯,此消彼长,矛盾又统一在人体中。我们贪婪又节制,恶毒又,胆怯又无畏,沉沦又圣洁。

半人马要死了,是谁杀害了它?是什么让它放弃了生存的念头?

就是人类在一代一代中积累下来的文明和伪善。宗教要我们压抑贪婪,出神入定;文化教育的普及要我们思维统一,八股教条;礼仪教养要我们举止高贵,谈吐文雅……于是,半人半兽的活力和天真逐渐减少。再有,各种学说的发展和观念的驳杂充斥入脑,机器化大生产的轰鸣声震慑心跳,浑浊的空气毁坏肺叶……这一切让我们无力直至奄奄一息。

我们被累积的文明奴役着生活,被动地做出选择。

我们被自己演化成了会呼吸的机器,没有了温存的人情,也失去了浑蛮有力的兽性,只好机械并重复的一日日地存活着。

二、几何处理的雕塑手法

布德尔的雕塑作品《垂死的人马》完成于1914年,作为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的内部装饰。巨大尺寸的作品塑造了如英雄般的人神形象,使其像座纪念碑一样矗立着,纪念着人类本应具有的生命力。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欧洲,法国。自塞尚以后,艺术家们努力着把对自然的再现和主观的表现分离开。艺术语言——点,线,面,形体和色彩——这些构成作品的共性元素,其独立性和纯粹性不断地被各个艺术流派阐释和表现着。

点,由原先的微不足道的存在变为奏响画面节奏的主力军;线,由描摹自然物体轮廓的起伏曲折和细微颤抖简括成了更有力度的弧度与垂直;形体,几何化成为方、成为圆、成为锥的物象,或连接或堆砌,构成形体的化身,形成作品的量感;色彩的纯化,使得情感更直接的传递,也是画面的理性构成更加完整。

身处在这个世纪之交的雕塑家布德尔,其作品虽然没有脱离文学的辅助,也没有背离新古典主义的标准,却因为其理性的构成,形体的简化和概括,以及建筑感的风格,把雕塑艺术从古典向现代的道路上推进了一大步。

在空间中“一团”静态的、可观的、三维的物体,对于观看者来说,雕塑是可以环绕,从不同高低视角观看的画面。由于每一次角度的转移而形成视觉造型的改变——体块结构点位置的改变而形成了线条多变的起伏和转折,不同位置的体块堆积形成了不一样的视觉量感,三维的形象在某一角度纵出的维度带来的冲击——这些都会组合构成一幅带来全新感动的立体画面。在光线形成的明暗的配合下,让观看者在脑中共鸣着走出一曲曲节奏和旋律。

看向半人马的正面。它上半身人形的躯干,由胸腔连接腹腔组成微微有些向左倾斜并稍稍扭曲的直立姿态。两边的肩膀想背后打开伸展,使得胸大肌的体块突出,肌肉下缘的括弧形线有力突出。挺出胸腔的姿态带动两条肋骨的异常凸起,并且形成这个角度除了肩膀和垂直右手臂之外的次主要视觉支撑线。接着腹腔位置上的六块矩形腹肌以及两侧的腰肌体块,的确如同一座建筑的基石那样构筑了形体。

正面的人形躯干如同纪念碑的碑身,碑顶上搭伏着折断般向一侧倒塌的脖颈和头颅。呼吸再不能顺畅地顺着脖颈中的气管进出,生命正一丝丝地抽离出半人马的躯体。倒梯形的脸部轮廓,笔直的鼻梁将其一分为二。上半部的脸暴露在光线下,在闭合的眼皮缝隙与凹陷的脸颊中好像还有点点生气幽浮;而下半部的脸就完全淹没在阴影中,已经淹没在死亡的阴暗世界。

半人马奄奄一息,无力回天。我们注视着半人马,却无可奈何。

雕塑往往因其材质而颜色单一,却也因此具有像被提纯后更加单纯的美感。从驳杂又琐碎的实际生活中,经过几何化的形体配上单纯的颜色,却更加具有力量,更直接地震撼人心。

看向半人马这四分之三的侧面。向后伸展的左侧肩头,肱二头肌紧张凸起,连着向后侧展开的手臂,与另一侧的肩膀手臂连接形成一条向上张开的弓形线条。线条中段饱满的弧度富有紧紧的张力,向后翘起的手掌像极线条飞扬的结尾。光线集中投射在脖颈处,经由形体由高向低而次第减弱。单一的材质颜色,体现了统一又丰富的层次感。

在这个角度,笼罩在半人马躯体上的死亡阴影,有所减淡。

仿佛,这并不是一件必须哀伤的事。

也许,这时的终止,是一种解脱。

三、诗歌般简化的雕塑语音

诗歌的美,来自对语言的纯化与提炼。内容富有光芒闪耀的跳跃性叙述,读音语调上的平仄起伏韵律优美,每句结尾的韵脚好比线描收尾处留心做出的虚实停顿。

最后看到半人马的背面。两条壮硕的手臂伸展开构成角度,上由肩膀下由竖琴连接,围成一个转折明确有力的多边形,仿佛是由此支撑其如纪念碑身般的人形躯干。两只处理得巨大又厚实的手掌,一只搭在竖琴上微微弯弓,另一只手心上翻落搭在后臀上,正像一篇诗歌在结尾处韵脚的重音。

是结束,是告别。

死亡也就染上了悲壮的诗意。

半人马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因为没有人继续信仰他的精神,放弃了他作为神的永生的权利。

至此,人类最初的天真与浑蛮,由半人马承载着死去了。

我们注目着半人马的死去,同时也是预先祭奠着我们自己。

至于半人马何时能载着新鲜的生命力回归,或许,会有那么一刻吧。

但是,这一代又一代的人寿数有限,记忆短暂。到那一归来时刻,记得它的人不在了,在的人却不能认识它。

参考文献:

[1]叶庆文,编著.雕塑艺术[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2][英]罗杰·弗莱,著.塞尚及其画风发展[M].沈语冰,译.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人马形体雕塑
巨型雕塑
按兵不动
我的破烂雕塑
“人马大战”
写实雕塑
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词语逗趣
人马体系尽显游击战本色
自然雕塑
形体与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