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艺术生当何以自处的思考

2019-10-12王聪聪

艺术大观 2019年23期
关键词:油画创作技法效果

摘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艺术”的理解也经历了一个从浅入深、从低到高的认识变化过程。在我的认知中,对艺术而言,只有结合现实与生活,才能让其始终立于一个鲜活的境地,才不会让艺术变得枯萎,失去活力。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效果的艺术作品,缺乏绘画情感的形象是空洞而乏味的。所以我在创作中力求把自己对生活的见解和感受表达出来。对于选题,构图和技法等方面的思考都是为了使画面效果达到更好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的想法。

关键词:油画创作;情感;生活的思考;技法;效果

一、艺术内涵概述

艺术之所以称之为艺术,是因为其具有艺术品位,艺术品位的高低层次取决于艺术家的内力,而内力是需要缓慢修炼的,即使知道方法,也需要很多年的练习才可能具有。艺术是来自不断学习和磨炼之后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成,是好的艺术技巧,内力加上个人经历、故事、性情一起熬炼出来的。艺术与个人的修养、志趣、性情密不可分,他与生命紧密结合,它不是来自一种刻意的设计或者创意。我想只有心怀理想和历史感的人才会有长期奋斗的驱动力,深信自己从事的是独属自己的,要展开的是终身的事业,即使它目前看来多么没有前途。

二、艺术家基本素养

我们不能相信一个艺术家对其时代和地域的文化问题一无所知,也并不关心,仅凭个人敏感性(某种对造型、色彩或材料的敏感性)便能获得艺术上的独特成就。意味着艺术家首先应当掌握相当的知识,有能力像其他受过较好的教育的人一样进行思考,并有能力参与进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地方的文化对话。所以我们一个学习艺术的人,应该尽可能多地拥有各学科的知识,并进一步拥有思辨能力,这些知识将成为我们的创作资源。山水画大师陆俨少把绘画创作分成“十分功夫”——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这种比例分配,其用意肯定了画外的功夫和读书的作用。如果不提文化,不注重综合素养的形成,中国画的路肯定会越走越糟糕。

三、如何在艺术中立身自处

(一)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美术中很多精妙的理论,如“守黑知白”“绘事后素”都是从文学中演变而来,画家不懂文学,后劲很不足。读书的效果并非立竿见影,它是慢慢渗透于画作气息和意境之中的,因此容易被忽视。但一旦读书少却很容易体现在创作上,最明显的是题字和书法功夫,题字直白、缺少意境或者不题,都说明当代画家文化的苍白。当代中国画不缺技法和生活,唯独缺少文化和精神层面。现代画家的技法,有古代人做基础,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起点很高。比如山水画,是中国画发展得最完善的画种,技法、构图、表现方式,古人皆已探索。欲跨越古人,难度就体现在今天创作者文化和境界的深度之上。就艺术而言,并非读的书越多就越能成大器,但不读书的人绝对成不了大器。一位画家,必须具备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关注当下、走向未来。

(二)培养自己的创作节奏

创作不是追求速度和数量的批量生产,而是追求质量的精益求精。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画室中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和课题推进的进度,慢慢地完成工作。我们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和作品一起成长,直到那个忘我的时刻终于到来,作品脱手而出,卓然自立。不但带它自己,也带我们到达“创意”设计之外的地域。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多地自己动手,让双手越来越深刻地熟悉一种材料和工具,在劳动中获得一种快乐,让我们的思想学会跟随双手而不是语言。跟着自己的创作走,常常可以有很好的自我推进。这种对于创作过程中的可能性的跟随,和我们依据猜测来控制作品的效果,一步步修改,以求达到最大效果的過程并不矛盾。我们将最初所拥有的东西仅仅看作是一种猜想,我们一步步地试错、修改,并不是为了证实这最初的猜想,并不是为了忠实于我们原有的冲动,而只是为了追求最大效果。

(三)强化绘画技能,达到情感和技能的内在统一

我们在搞创造的时候,最终并不是靠创意,并不是靠灵感,而是靠练出来的才能——这也是我们的整个艺术教育的前提。我们培养心志和情操,还是为了能有更强大的动力去锤炼技艺。真正丰富、强烈、新颖的内在情感,只有在专业技术的实验中才能获得发展的机会,才有机会成为独到的。我想艺术家之所以是艺术家是其内在情感和外在技艺的统一,凡高曾说过:“艺术不是用来迎合的。”他的画着重于真实情感的再现,它是超自然的,在他作品中,那些大胆,粗放的笔法帮助他传达了振奋的心情。在凡高的眼中,只有生机勃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总之,他的创作在艺术发展上具有深远的意义,他推动了绘画色彩方面的大胆创新,增强了综合形体的表现力,对现当代艺术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四、结语

艺术家从事艺术,不应受身份的影响,不受社会的影响,追求真理应是他的一切,而阻挡在美前的一切因素,艺术家都应毫不犹豫地将其抹去。艺术家的生活是通向本真的坚实的路,他的思考要超越世俗的评判,独立不群,艺术家关心的是精神实现的成功。罗素说过一句话,不计成败利钝地追求客观真理。我认为,这句话才是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一生追求的东西。精英是在底层的劳动中涌出,工作与欢乐拒绝对立。而从事者拒绝成为身份的限定,追求全面的发展。这种艺术态度在中国一直是存在并且事实上更为强大的。艺术历来都是修身的道路。而内在的修炼从来都是与外在的劳动合二为一的。

作者简介:王聪聪(1992.5.25),兰溪市马涧初中,专业为美学(油画方向)。

猜你喜欢

油画创作技法效果
手绘技法表现
作品一
灵动耳环
油画创作中的体验与反思
浅析油画写生与创作教学
论油画创作中潜意识作用及运用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秀秀台
伪装效果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