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和艺术表现
2019-10-12肖燕
肖燕
摘要:在琵琶演奏中演奏者自身的音乐感觉,对于其乐器的综合艺术表现而言有着决定性作用。在本文中,将从琵琶演奏过程中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的关系出发,来探讨应如何基于艺术表现来对进行音乐感觉的把控,从而为听众带来更加良好的音乐体验。
关键词:琵琶演奏;音乐感觉;艺术表现
一、引言
琵琶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在对其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整体的技法表现有一个良好的控制,也需要演奏者能够基于自身的音乐感觉,将自身想要表达的情感带入其中进行乐曲的演绎,从而使琵琶演奏的魅力得以彰显,并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
二、琵琶演奏过程中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的关系
对于琵琶而言,其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重视对演奏者基本功底的强调,实现对音乐感觉的培养也同样重要。这是因为在对同一首曲子进行演奏的过程中,不同的演奏者即便采取了相同的指法与演奏技术、节拍节奏控制,也往往能够为听众带来不同的音乐体验与感受,呈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从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关系来看,音乐是人类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所诞生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与文化瑰宝,并且不同地区的乐器也都存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所提供的艺术表现特征也各不相同,但其总体上而言,其都是基于艺术表现来对演奏者的感情进行抒发。而在这一个过程中决定艺术表现效果的正是创作者与演奏者在情感上的变化,并不是对乐谱与他人的音乐进行机械化的模仿与复制。并且这也呼应了在艺术表现中“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同时,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本身学习经历、人生体验与对音乐的理解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其自身音乐感觉的形成,使每一名演奏者的音乐感觉都更具有个性。这使琵琶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可以基于对自身音乐感觉的抒发,来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从而令演出的整体艺术表现力得到提升。
三、琵琶演奏中的基于艺术表现的音乐感觉把控
(一)气息的运用
作为一种弹奏乐器琵琶演奏与吹奏乐器不同,对于演奏者的气息把控能力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但气息的合理控制对于琵琶的演奏而言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音乐演奏的本源来看,其实质上就是演奏者在不断进行思维活动的过程中,基于肢体的配合来实现一种协调的运动。而在进行这个运动的过程中演奏者没能够控制好自身的气息调整,就会导致其艺术表现存在有中断感,使音乐演奏的实际效果无法得到保证。
在进行艺术演奏的过程中,琵琶需要具有行云流水般的感觉,来为人们带来一种音乐演奏的流畅感。这使得在进行演奏的过程中,琵琶演奏者需要通过调整自身的气息,实现对演奏力度、速度、音色的精准把握,令其音准能够得到保证,并逐渐达到“心手合一”的一种境界,令其综合演奏水平得到保证。并且在演奏乐曲的过程中结合其整体风格来进行气息的转换对于提升艺术表现也有着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十面埋伏》这一曲目中,为了对力量感与宣泄感进行彰显,使得演奏者需要基于对自身情感的投入与调动,配合气息的调整使其变得更加局促,以给人带来一种紧迫感。
(二)乐句的调节
对于琵琶演奏的基础而言,乐句是其最为基本的结构单元,并且对乐句进行处理的方式也通常被称之为划分乐句。而由于不同演奏者自身音乐感觉上的差异,以及对琵琶乐器在理解上的深度表现和想法差异,使得演奏者在对乐句进行处理时,所采取的方法也有着明显的区别。与汉语中的标点符号类似,在调整乐句的过程中,需要配合气息来予以隔断才能够产生呼吸与句读感。而如何在保持乐曲流畅度的基础上,实现对乐句的合理调节与安排是保障琵琶艺术表现效果的关键技法。从基础上来看,对乐句进行处理时,所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基本原则就是头尾分明。比如,在对句头进行处理时要使其更加清晰与明了,句尾则应逐渐减弱。
同时,在演奏的过程中曲谱中往往会用连线来明确指出乐句的起落,使得在弹奏时应注意好句子的起音和收音,也就是所谓的“落、滚”,决不能在弱起的句头和收尾上弹出重音。在弹好每个句子的同时,还需要有意识地注意呼吸,才能正确表达出音乐的内涵[1]。而当琵琶演奏者的整体水平与技巧不断提升,自身拥有良好的音乐感觉时,其在进行艺术表现的过程中,也会通过对乐句的理解与感悟,将其转化为自身的演奏风格,但无论怎样处理乐句,都要确保其能够为观众带来顺畅的体验。
(三)节奏、节拍的应用
节奏与节拍是音乐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而琵琶作为一种传统乐器自身有着良好的节奏感与节拍感,而这种特点对一些节奏上轻快且清晰的曲目进行演奏表现时往往十分突出。同时,演奏者在进行琵琶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基于自身的音乐感觉,来对自身的节奏与节拍控制进行控制,从而通过对节奏自身轻重强弱等内在规律的表达,配合音乐演奏的整体推进来对节奏所具有的律动性进行表述,并辅助表演者扩大自身的演奏张力。对于琵琶的学习而言,节奏与节拍上的调控是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基础,并且一个人音乐感觉的强弱也往往会直接表现在其对节奏与节拍的控制上。此外,想要获得更好的艺术表现,琵琶演奏者也要能够基于对自身想象力的发挥,配合对节奏与节拍的把控,让自身的音乐感觉能够融入演奏当中,来提升琵琶演奏的感染力。
例如,在进行《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一蒙古族民歌的演奏时,可以通过使用富有奔跑感的节奏,对活泼、自豪、可爱的形象进行彰显。而且由于其后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为主要节奏,其在弹奏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弹弹挑弹挑的演奏技巧进行表现。这种技巧是基于强位置上的后十六分音符与下一拍的八分音符所构成的,在该曲目中的运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对草原上马蹄奔跑声的模仿,并配合左手快速滑动的技巧,使听眾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感受到牧民骑着马在草原快速奔跑的画面。同时,在这一个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就是通过对演奏者想象力的发挥,来进行节奏的控制,令听众能够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四)调式和调性
调式与调性是源自钢琴的一种音乐表现。而琵琶作为“中国钢琴”其自身的十二平均律在我国民族乐器的发展中也是十分重要并有着长远影响的[2]。结合对调式与调性的选择,琵琶能够提供更加宽广的音域,并可以配合多种不同的音乐演奏风格,是传统文化得以弘扬与发展的基础。因此对于琵琶演奏者而言,其自身在提升音乐表现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调式和调性的理解,使其综合效果能够得以提升。
同时,在一些琵琶作曲当中基于对调式与调性的移动可以令整体作品的形象、情绪、色彩得以改变。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这首曲目进行演奏的过程中,可以从F、D、E、G、F、五个调出发,对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行表现,从而使音乐的整体色彩能够得以丰富。此外,对于作品形态的合理分析,也是演奏者音乐感受能力强弱的重要表现。而这就需要演奏者能够具有良好的演奏技术与乐曲风格表现,从而基于对形态的分析,避免其出现脱离音乐这一本体的问题。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琵琶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的音乐感觉对于其艺术表现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就要在进行艺术表现的过程中,演奏者能够基于自身的音乐感觉,从气息的运用、乐句的调节、节奏节拍的应用、调试与条形等技巧出发予以调控,来保障其综合艺术表现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坤桐.浅析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和艺术表现[J].北方音乐,2017,37(14):51.
[2]赵国妹.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和艺术表现分析[J].戏剧之家,2017(0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