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影《变脸》中的民间美术元素对影像风格的作用

2019-10-12乔丹雯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
关键词:变脸民间美术中华文化

乔丹雯

摘要: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优秀的民族美术形式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而电影的作为一种传播的媒介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使命。吴天明导演的电影《变脸》正是通过电影这一途径向大众传播了中国优秀的民间美术“变脸”,吴天明通过对影片的叙事以及借鉴了许多传统的民间美术的元素更好地将电影中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精神体现出来,使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加完整,促进了影像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民间美术;影像风格;川剧变脸;中华文化

一、对川剧变脸的认识

(一)川剧变脸的背景

所谓川剧的变脸,顾名思义就是剧中人物的脸谱变化。川剧变脸,是流行在四川东中部、贵州及云南等地区的民间传统戏曲,其历史悠久,包含的文化艺术内容多样:抹脸、吹脸、扯脸、运气、变脸等;其表现形式融合的唱腔种类有高腔、昆腔、胡腔、弹腔等;川剧变脸是表现戏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浪漫主义手法,集写实性、娱乐性、夸张性于一体,是传统文化艺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川剧的脸谱多是横眉竖目、凶神恶煞,虽然面目狰狞,但能显现出一种正义。

(二)川剧变脸的脸谱制作

所谓“变脸”,自然脸谱制作在变脸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川剧的脸谱蕴含着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又包含了蜀地的文化特色因为瞬间换脸要制造出巨大的舞台效果,所以脸谱的制作很讲究笔锋简单、色彩明快、粗狂有力。川剧脸谱并不强求色块、线条的统一,而是根据行当的不同采取灵活的构图方式,并且川剧脸谱的构图有着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征,尤其在细节上讲究纹理效果。[1]

(三)川剧变脸的服装

川剧的服装根据不同人物、不同地域不同季节以及人物的性格、年龄的不同选择也不同。从纹样上看,龙纹象征着统治阶级,太极图、八卦图象征着智慧和道术,可用于神话的人物。田字图案象征着僧人或者罗汉,折枝花象征着一种秀美,常用于花旦或者小生。从色彩上看,戏剧服装与我们的民族传统密切相关。[2]

二、电影《变脸》中民间美术的元素在电影中的应用

民间美术与电影之间最重要的共同点就是都能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方式传播。并且变脸作为一种瞬间的艺术与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一)电影中的脸谱元素

电影中变脸王一共出现了三次变脸。第一次是庙会中变脸王的变脸活动和“活观音”梁素兰同时出现,梁素兰被变脸王的变脸所吸引。这里变脸王进行了两组变脸,先是以全景景别,以梁素兰的视角看过去,变脸王在群众的欢呼声中进行表演,这里的脸谱样式以红色为主,跟周围灯火通明的景象相呼应,先后出现美猴王的脸谱样式和丑角的笨重姿态。第二组变脸镜头给了近景,背景音乐也换成了一种虚幻缥缈的声音,这里象征着梁素兰内心的声音,他完全被变脸王的表演所吸引并且痴迷。第二组先后出现红白、黄色、蓝色,最后是大红色,这几个脸谱的变换形式不同于上一组,这里没有了周围人的嘈杂,也没有配合变脸王的体态特征,通过两边灯笼的一开一合来完成变脸,这里的变脸更像是一种近距离观看的内心主观动作,脸谱用色比较浓厚,纯色调的脸谱象征人物的一种感情积淀,也象征著变脸王给“活观音”梁素兰带来的震撼。

这里的两组变脸从人物的动态以及脸谱的选择上为全剧做了一个较好的情感铺垫,以暖色调为主的脸谱更能体现出人物当时的心理状态,更符合当时周围热闹的氛围,为电影所要表达的情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第二次变脸是带着狗娃街头卖艺表演的变脸,狗娃这时候对爷爷已经有了感情并且在爷爷的教导下学会了一些本领,在受到警察的威胁之后开始站出来维护爷爷。爷爷在受到挑衅的时候近距离对军官表演了变脸,使军官目瞪口呆。

这里的变脸也是分为两组,第一组是蓝色调、黄色调的美猴王样式、白色的丑角样式,第二组是在军爷面前近距离的快速变脸,分别是只涂有一半面具的红色脸谱、红白相间的脸谱、金黄色脸谱,脸谱用色大胆,尤其最后一次变脸的骷髅样式的黑白脸谱象征着给人的威慑力,表现了人物坚定不移的情感态度。

第三次变脸是在影片最后,变脸王承认了狗娃是自己的孙女,并且打破了“传儿不传女”这一传统观念并且将自己变脸的技艺教给了孙女,象征着人物性格的转变。最后一次变脸气氛是活跃的,这里脸谱形式的选择也是偏向于轻松活跃的色调和图案,画面是爷爷和狗娃的变脸交替进行,爷爷先是蓝绿色的脸谱、白色咧嘴大笑形式的、金色、红色关公样式、蓝色花纹样式、白骨精样式,狗娃老虎样式的脸谱、灰色老鼠样式、道士样式、丑角样式、富有戏剧性的带有胡子的老先生样式,两个人的变脸交替进行,色彩多变,背景音乐也是欢快的唢呐和鼓演奏的戏曲音乐,画面色调与变脸的色调种一致,轻松欢快的色调深化了电影的主题,最后设置了爷爷孙女两个人共同变脸的寓意一方面是消除了两个人的隔阂,另一方面也是象征着传统的“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思想的瓦解,表现出了中国传统民间美术博大的情怀,也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二)电影中的其他民间美术元素

除了最主要的脸谱的变化之外,电影中的其他民间美术元素也影响着电影风格的形成。

1.花灯

在电影开头孩子们参加庙会的场景中,孩子们手提各式各样动物的花灯,花灯作为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电影中也为电影增色不少。花灯内部用竹枝或竹皮搭框架,外部用宣纸绘以各式各样的图案和色彩,庙会上花灯这一元素的运用体现出一种温馨的感觉,更是为全剧奠定了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的感情基调,孩子们手中提着的一盏盏花灯就好像黑夜中的萤火虫一样照亮着整个宴会,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影响着整个影片的风格。

2.舞龙表演

舞龙俗称玩龙灯,是起源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动之一,舞蹈时,一人手拿“宝珠”(球形的彩灯),在龙头前领舞,表现龙抢宝珠。舞龙活动极大的刺激人们的情绪,体现出中国人民战天斗地、无往不胜的豪概气概。电影中运用舞龙这一民间美术形式,极大的增添了影片的氛围,突出了影片依附于民间传统的艺术风格,龙头龙身龙尾火红的色彩为影片增添了一种中国的元素。

3.面具

在戏曲《观音得道》这一段的表演中运用面具直观地传达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艺术,面具跟戏曲故事的结合能让人更直观地看出剧中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设定,更容易区分剧中的角色,佛祖的面具用金黄色绘制,十八罗汉棕褐色绘制,佛祖面具的表情比较慈爱,而十八罗汉表情有些比较狰狞有些面带笑容,通过面具的色彩和形态更有助于观众区分人物。面具的这一民间美术元素的运用也从一方面影响了影片的视觉风格。

三、总结

不论是电影还是作为民间美术的艺术形式,都能通过视觉和听觉这一形式表现出来,为人们所理解,有些电影中出现的民间美术的元素能进一步影响影片的整体风格。民间美术是人民亲手创造出来的艺术,其最终目的是落到人民身上,而电影作为第七艺术的出现,虽是由广大电影工作者根据自身经验和审美创造,但其最终目的同样也是更好的影响广大观众,尤其是在这类反映中国传统工艺文化的影片中。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服务于人民,艺术其本身也是现实的,不是虚无缥缈的存在,民间美术以它特有的形式影响着大众,电影工作者也应该创造能深入人心的作品,如何立足于人民,是广大艺术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智勇,黄茜.川剧脸谱艺术研究[J].中国戏剧,2016(11):67-68.

[2]刘望微,李晓蓉,裘沅桦,万宗瑜.川剧服装中的传统美学精神[J].四川戏剧,2009(2):122-123.

猜你喜欢

变脸民间美术中华文化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
浅论天津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创新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杜特尔特回国后“变脸”了吗?(社评)
土耳其的“变脸”幅度才是关键
希拉里缘何“变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