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朝鲜族花甲礼分析“生活化”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2019-10-12田明艳

艺术大观 2019年22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朝鲜族可持续发展

田明艳

摘要: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是其民族文化和智慧的体现,是我国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基于朝鲜族的花甲礼,分析现阶段“生活化”非遗保护中面临的主要困境,如主体被边缘化以及过度商业化等,针对问题,提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及增强对文化环境的保护等非遗保护的措施,意在促进少数民族“生活化”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希望对相关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朝鲜族;花甲礼;非遗保护;生活习俗;可持续发展

一、前言

我国自2004年宣布加入非遗保护公约后,少数民族的非遗保护工作显著提升,但是在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逐渐增强,导致少数民族的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着缺乏民族文化的传承人以及非遗保护路径不明确等问题,尤其是对“生活化”习俗的保护,更是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因此,加强对少数民族“生活化”非遗保护,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保护民族文化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基于朝鲜族花甲礼对其非遗的特性研究

(一)朝鲜族花甲礼发展现状研究

朝鮮族的人民将60周岁的生日当作是人生的分水岭,因此十分重视花甲礼仪,该礼仪主要内容是在老人60周岁生日那天,子女摆设宴席,邀请亲友为老人祝寿,老人穿着传统的民族服装,接受亲友们的跪拜礼,祝福老人健康长寿。花甲礼至今仍旧保留在朝鲜族的风俗中,而且十分盛行。基于对朝鲜族的花甲礼风俗研究,可以看出朝鲜族非遗文化的主要特征,首先是农耕文化色彩较为强烈,该民族属于跨境民族,在历史上该群体是为了生计才来到东北地区进行垦荒种植的,其主体是谋求生路的农民,因此具备较为浓烈的农耕色彩。其次,朝鲜族“生活化”非遗是基于其聚落的群体性文化,该民族在移居之后,注重彼此之间协同合作,互相分享,同时喜欢聚会以及歌舞是该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因此,朝鲜族的“生活化”非遗是基于聚落民族之间造就的大众文化。最后朝鲜民族的“生活化”非遗还具有二重文化的特性,该民族作为一个跨界民族,其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朝鲜文化,同时在发展中还融入了中国文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本民族文化。

(二)朝鲜族“生活化”非遗保护中产生的问题

从我国加入非遗保护公约后,朝鲜族非遗保护已经成为政府文化保护工作的重点,非遗保护工作的效率显著提升,但是仍旧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首先是法律建设不完善,致使非遗保护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非遗的保护工作离不开政府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政府除了提高经济发展外,还应转变观念,提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次是人口外流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朝鲜族外出打工的人数逐渐增多,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去楼空”的现象,导致非遗缺少继承人。例如朝鲜族著名的“三老人”,因其幽默诙谐的风格深受大众的喜爱,但是却由于传承人的逝世导致其无人继承,出现断代的现象。最后是非遗保护中缺乏对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现阶段对“生活化”非遗保护的重视程度较低,同时部分地区在对非遗进行保护时,没有把握好文化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过度注重经济利益,忽略了对文化生态的保护。除此之外,在非遗保护中还经常遭遇到价值观的冲突,世界各国均开始注重非遗的保护工作,举行了多次的非遗评审工作,但是往往是政府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忽略了对民众的主体地位,民众缺少话语权,增加了非遗保护工作的难度,同时由于朝鲜族具有鲜明的跨文化特性以及文化的二重性,导致中韩两国在申遗保护上经常出现争议。例如由于文化的二重性,近年来中国与韩国之间就端午节问题就经常发生文化冲突。

三、推进“生活化”非遗保护发展的基本路径

(一)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

少数民族的非遗保护是一项复杂和系统的工程,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人力以及物力,因此为了提高朝鲜族“生活化”非遗保护的效率和质量,可以将非遗文化的遗产展开,具体细分后将保护目标变得更加具体化,从而实现对各个具体的保护要素分类保护。例如,在对朝鲜族花甲礼进行非遗保护时,可以重点关注该民族的民族文化,然后再对这个风俗的流程以及服饰进行保护,提升对“生活化”民俗的保护效率和质量。现阶段我国对“生活化”非遗保护较为重视工具以及产品的保护,往往忽略了对少数民族文化习俗的保护,这虽然与少数民族的文化特点有关,但是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地方政府过度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因此为了改变这种观念,政府应积极的扭转观念,不断完善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生活化”非遗保护的规章制度,通过制定民俗文化的保护政策,增强对朝鲜族花甲礼民俗的保护。除此之外,政府还应该增加非遗保护资金投入,就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而言,政府的资金投入较为不足,因此,政府应增加对“生活化”非遗保护的力度,增加对保护工作的资金、技术以及人力的投入,保障非遗保护工作[1]。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迅速转型过程中,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逐渐加深,如何令民族文化即保持民族自身的特色,同时还能体现时代性,是当前我国“生活化”非遗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各级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2]。因此,在保护朝鲜族花甲礼民族风俗时,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民族风俗属于民众,因此在传承时应注重传承的主体,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在举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会议时,就曾经强调应将社区、群体以及文化传承人放在首位。这是由于非遗保护是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只对其进行博物馆的展览或者是开展商业演出,则无法对其他民族文化产生共鸣,“生活化”非遗保护将会失去活力,失去了传承的价值。另外,树立以人为本的挂念,除了重视文化传承人以及少数民族的技艺传承之外,还应注重激发民众的广泛参与。以朝鲜族的花甲礼为例,该“生活化”非遗的主要特点就是民众性,这主要是由于大部分的非遗项目是群体性的项目,与民族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果不注重与民众之间的互动,那么无论传承人的技术水平再高,也无法得到民众的支持,导致非遗失去保护价值。总而言之,非遗的保护要接地气,要贴近民众的生活,要令群众自发地承担起保护的使命。现阶段朝鲜族花甲礼非遗保护最大的困难就是人口流失,因此,要结合民族的发展状况,出台一些促进朝鲜族人民返乡的政策,如回乡创业的人们给予一定的补贴或者是减免一定额度的税收,为“生活化”非遗保护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撑。

(三)增强文化环境的保护

增强对文化环境的保护,是“生活化”非遗保护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促进非遗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非遗保护应立足于民族文化发源的环境会中,增强对各个少数民族文化的考察,关注其民族风俗的变迁和演化工作。一旦非遗离开了其赖以生存的环境,脱离民众的日常生活,那么非遗保护工作也就丧失了价值。目前部分专家学者开始研究文化生态环境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影响。例如,相关领域的专家认为保护朝鲜族花甲礼的文化生态环境,要比保护该民族的文化传承人更为重要[3]。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时期,导致朝鲜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均在发生剧烈变化,但是还存在部分值得保护的民生态文化。例如,图们江北案依旧是朝鲜族的聚集地,为了提高对朝鲜族花甲礼非遗的保护,可以参考韩国对河回村的保护措施,将其指定为“朝鲜民族文化保护区”,同时出台相关的保护措施,展现朝鲜族花甲礼的文化特色和精神内涵。

(四)坚持生产性保护原则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非物质遗产是属于传统历史的,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明和智慧,同时也是属于当代民族精神内涵的具体体现,因此不仅需要对非遗进行保护,还应该将其与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增强非遗的生命力。现阶段在非遗保护时坚持生产性的原则已经是社会的基本共识,政府也在持续推进对非遗的生态性保护,但是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应把握好以下两方面之间的关系,第一是把握好生产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促进非遗与文化之间的融合工作,对非遗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在实际生产中依旧应用其核心的技术,贴近民众的生活,令其在生活中得以传承。与此同时,不能只注重生产,一味地关注经济效益,那么就失去了非遗保护的价值。另外,还需要处理好非遗与市场之间的關系,在经济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非遗保护不可能能脱离市场独立存在,有效利用商业模式,增强对非遗的保护,已经被证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是应控制好非遗与市场之间的关系,不能只注重市场效益,应该在对民族文化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添加一些民众较为喜欢的现代元素,提高文化的吸引力。

(五)加强非遗保护的交流

通常来说,现阶段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其中也包括朝鲜民族,民族认同感、自信以及民族特征出现弱化的现象,尤其是跨民族的非遗发展。由于跨民族的“生活化”风俗往往与邻国较为相似,甚至是一脉相承,是属于国家之间可以共同分享的精神财富。例如,朝鲜族花甲礼“生活化”风俗,其在朝鲜与韩国同样存在。因此应抛弃民族主义,促进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不断增强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全面提升朝鲜族花甲礼的非遗保护工作,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有效推进“生活化”非遗保护工作,在政府层面上,应积极制定“生活化”非遗保护的政策,增加非遗保护的财政支出,而在社会层面上,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增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环境的保护,同时国内外应积极开展非遗保护的交流,多方共同努力推进“生活化”非遗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朴京花,朴今海.“生活化”:朝鲜族非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3):88-94.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朝鲜族可持续发展
KORE A TOWN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另类“哈韩族”:去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人
致力于世界“非遗保护”
朝鲜族妈妈的心里话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浅谈北京玉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