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无生有”

2019-10-12刘彦坤

艺术大观 2019年27期
关键词:留白意境

刘彦坤

摘要:“无生有,有生万物”。天下万物是“无”与“有”相互统一,任何事物都不能单一的只存在“有”或者“无”。“无”以“无”的空灵体现着“有”的真正意义。“留白”是中国画独特的绘画手法,是精心设计的,是画面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文章试图通过“留白”在中国画中的表现及美学意义,分析“留白”在水墨人物画发展中的作用,进而体现其审美价值。

关键词:水墨人物画;留白;意境

一、中国画中“留白”的哲学思想

在中国画中“无”即是“留白”,代表着画面中的虚景,表现为追求一种空灵、含蓄的意境。老子最先提出“无”范畴,《老子说》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天地万物的万事万物都是“有”与“无”统一,有无相互衬应,正如太极八卦里的黑白双鱼,阴阳相生,循环往复。水墨画中的墨为黑,纸为白,虚实相生。墨可分五色,白有无意境。

“墨分五色”使得中国画充满节奏感,运用极简的黑白来表达世间的万物,正体现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度概括性。正如老子的“知其白,守其黑”,“黑”与“白”作为中国画中极具对比的两色,以黑衬白,以白烘托黑,赋予了中国画独特的审美。空白与画面墨色相互呼应,虚实相生。“留白”是要艺术性与审美性有机结合才可以使画面大到虚实相生的至高境界。

二、留白蕴含的美学意义

艺术的美,并非抽象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又超乎之外。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艺术,便很好地阐释了该艺术的追求,因而近代宗白华说“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虚实结合,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问题。”

(一)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艺术,即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天人合一”的思想,有营造出一种超越自然、追求意境的思想境界。

宗白华谈及留白时说:“中国画最重空白处,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

(二)由此看见,中国画中的空白之处并不是只是空白的意思,而是画面气韵的流通,它有一定的美学意义。中国画多采取绢本、纸本作画,轻薄,作画时四周留空,正所谓透气,而这种形式正与留白紧密联系。留白在画面中起到重要作用,好的留白增添画面的整体气势,给观画者审美的联想而获得想象的空间,从而达到意境的空间。

三、古代水墨人物画中的留白理论

“留白”是中国画传统的绘画艺术之一,伴随着绘画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不同画种中呈现出不同特点。

(一)梁楷--黑白分明

梁楷,南宋时期的禅画画家,独具创作精神,简笔泼墨大写意,开创大写意人物画之先河。如《李白行吟图》,图中李白侧身而立,用了几乎数得出来的线条,略加干湿浓淡,身上背景留空,一人撑起整幅画面,将诗人疏放不羁、目空一切的个性,以及边吟边行的姿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这种画面中大面积留白的表现形式,画家以此手法表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神者,亡有所为,任运成像”(五代荆浩《笔法记》)大概意思就是说,此画并非经意,即使有所为,看上去也是无所为,无所为而有所为,因此创作出自然的人物象形。梁楷多以此手法描绘如《泼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等用笔洒脱、画面大面积“留白”,这种巧妙运用“笔墨”突出“留白”的手法,在梁楷水墨人物画中具有独特之处。

(二)马远--含蓄内敛,营造意境

“留白”艺术也体现含蓄的情感,含蓄在中国艺术中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是话留三分,不足就是足,即“无”便是“有”,留给人以想象意境。在宋代文人繪画中,如马远、夏圭于诸多画中,画面留有大片空白,构图新颖,均以虚实间寻求自然间的辽阔,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以“马一角、下半边”直抒胸臆。《寒江独钓》是马远的代表作之一,画面中只见一只小舟,一位渔翁正在垂钓,画面中并未描绘一丝水,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的意境。这里的留白不是别无一用,而是水、天、云的虚景表现,以留白含蓄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也与中国画整体所追求的气韵趋势相融合,正所谓“此处无物似有物”。

四、留白在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运用

(一)袁武--黑白配合,突显艺术张力

中国画在画面处理上更趋向于形式美,当代的水墨人物画家也更多地追求画面的形式感,在我看来,中国画中的“留白”就是形式美、构成感的重要因素。以“留白”的手法加入笔墨技巧,首先从视觉上可以抓住观赏者的眼睛,同时能够增强画面的韵味与张力。当代水墨人物画家袁武以黑白配和独特的置白手法画面给人视觉冲击,作品多以背景的大面积的留白突出主体,使主题思想一目了然。2006年作品《进山》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他常见处理画面的方式,整幅画面主体人物和牛处于静止,他们面朝同一方向,牛以重色的墨处理,人物统一用淡墨,背景留白,这样强烈的黑白灰对比,不仅烘托气氛,更突出人物细节刻画。用墨狠、重,黑白对比强烈的袁武画面的特色,重的部分为实,空白部分为虚,虚实相生,深化主题,同时突显艺术张力,赋予作品独特的内涵与魅力。

(二)陈钰铭--升华意境气韵,增强节奏感

意境是中国传统美学中重要的范畴,指艺术创作达到一种玩味艺术境界,看山不是山,看山又似山的追求。艺术家在创作中往往会使用泼墨的手法,在画面中出现跳跃性的“留白”使泼墨的部分更加的透气,使创作画面讲究形式美的同时也存在着跌宕起伏的节奏,升华意境气韵。意境通过有限的形式突显无限的想象,正如陈钰铭《夜路》画面中的描绘两个人赶夜路回家的场景,陈钰铭注重画面的纵深感,空间意识强烈,月亮的“留白”正是烘托画面意境的关键,他呈现以黑、泼墨占整幅画面借此达到外部环境的渲染与意境的延伸,因此“留白”艺术在他的画面中举足轻重。此处的意境正是画家想要表达的情境。

五、结语

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艺术是一种含蓄、委婉的艺术留白是为了以“无”衬“有”、以“虚”衬“实”,这种“虚实相生”“无中生有”的表现方式,不仅仅是给人以想象空间,拉开画面的黑白对比,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同时是中国画构图中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值得画家们认真思考与探索,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留白艺术的精髓,寻求新的笔墨语言与其相结合,使水墨人物画创作散发出光彩夺目的艺术魅力。

“留白”在国画的创作中最重要的是传达出意蕴,若丢失了意蕴,就丢失了最应有的作用与价值。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当代水墨人物画家创作出了许多优秀作品,他们继承传统“留白”的表现方法,经营位置、营造画面气氛,构成画面的形式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留白”不仅体现了中国画独特的创作形式,同时它可以使观赏者从内心深处体会画家的情感表达。

参考文献:

[1]张玥忞.浅谈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留白[J].中国艺术,2016(02):120-121.

[2]宗白华.艺境[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杨冰,刘玥汝.浅谈中国画的留白艺术[J].景德镇陶瓷,2016(05):23-24.

[4]崔志平.梁楷人物画中的“留白”[J].美与时代(中),2019(08):53-54.

[5]孙希娟.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艺术解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06):64-65+68.

猜你喜欢

留白意境
春色满园
“留白”在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