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在传统山水画中的表现
2019-10-12陈涛
摘要:中国画家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借笔墨色彩在宣纸上书写着大自然美的符号,而构成这一玄机的就是“线条”。笔墨是中国画之灵魂,笔墨之韵主要靠线条来体现,只有线条之妙用,中国山水画才能苍润不枯涩死板,才能体现出气韵。线是构成中国画的主要语言形式,同时也是构成中国山水画的主要语言形式。
关键词:山水画;线条;以书入画;以线造型
线条是具有中国山水画独特的艺术语言,中国绘画最初都是以线造型,中国画家历来都十分注重线条的运用,它不仅是对形的刻画,还提出“骨法用笔”“以书入画”等观点,而且线条也能体现物象的质感,对线条的绘画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体现物象的质感和内在情感。中国山水画在线条的运用中体现了独具中国艺术的语言形式,也是区别于其他绘画种类的主要特征之一。
一、线条的意义与基础
线条是绘画中人们认识和反映自然形态时最概括、最简明的表现形式,人们用线条画出物体的形状和形势,标尺着形在空间的位置和长度。
任何一根线条,它都是由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组成。起笔在书法线条的练习中要求“藏锋”“欲右先左”要求笔画先从右往左写,然后再回过来从左往右写,此目的就是让笔锋藏于线条之中。行笔要流畅,憋着一口气,一鼓作气,一波三折,注意气息,线条才能如“春蚕吐丝”一样细劲有力。在行笔的过程中也要注重節奏和韵律,尽量控制行笔的轻重缓急,写出具有生命力的线条,画面才更具有活力。收笔与起笔类同,讲究一个“藏”字,切勿拖泥带水,使画面杂而乱。
二、以线造型
以线造型为中国山水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和精神写照。早在魏晋时期就有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传神写照”的主张,首先是把形作为基础,离开了形,也就没有了神,神才是中国画将要传递的重点,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山水虽无表情,不像人物画那样传递情感与感受,但山水也是有它自己独特而委婉的语言符号。宋代苏轼也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此论断是中国画的艺术概括,对自然的再度创作,写山水之脉,传其画家对自然山水的主观感受和客观对象的高度提炼。以线造型在表现山水的外在形态时,也表达其精神力量和生命活力,如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在写生浙江富春山的同时,也是在抒发自我对富春山的一种特殊情怀。在倪云林的山水画中无不体现着他独特的审美与个性,传达自我的高傲孤洁的品格,画面线条颇少,干净利落,惜墨如金,这也是他的人生态度和画面感受。
三、线条与皴法
在山水画中,皴法的出现说明了画家对自然景物的“澄怀观道”,通过“意会”“神似”途径实现对自然精神风貌的表现。大自然的山川峰峦相互纵横,用不同的线条勾勒不同的山体骨架和脉络,再用不同的线皴点皴表现不同的山水风格,反映了古人描绘不同山水的一种朴实无华和原始意味。这些不同的线条在中国山水画发展中形成质的飞跃,是历代山水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情感升华。
中国写意山水画中的皴法是“勾,皴,擦,点,染”的其中一个步骤,也具有山水画南北派的区分,常以南方山水的披麻皴,北方山水的斧劈皴来表达南北山水的个性与特点,中国写意山水画的皴法颇多,有线性皴法,也有面性皴法,常见的线性皴法有披麻皴及延伸出来的荷叶皴,解索皴,卷云皴,牛毛皴,折带皴,鬼面皴等,适宜表现南方的秀丽山水风光,土质山体,树木繁盛。
四、以书法的线条入画
“书画同源”最早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讲述了书法与绘画同质异体的关系。书法的线条是绘画笔墨语言的造型基础,书法是用千变万化的线条来塑造文字,而山水画是用变化万千的线条来塑造画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线条在书法和绘画中的造型基础,全靠用笔,线要“骨法用笔”,既要体现字形和物象的外在形象美感,又要体现字体和自然山水的内在本质美感。黄宾虹认为:“画源书法,言画法者,先明书法”“大抵作画,只当如作书,国画之用笔皆从书法中来”,他传承中国画传统笔墨的观点,强调要将书法的线条美感运用到绘画之中,表现传统山水画的自然力量和个人情感。
五、结语
中国画无论是山水画、花鸟画还是人物画, 都是用线呈现笔墨来进行创作的,中国山水画的线条是具有中国绘画独特的艺术语言,画面构图也需要线条的分割,而使画面含着这种玄机的是“线”,强化的是用“线”使中国画更多地融入了画家自我的思想、情感、意趣等生命现象,将自然之美上升到更高层次的抽象之美。笔者认为,线之用法是否得当,着实是影响一幅画之意境与神韵,似鱼与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4.
[2]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陈涛,贵州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