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的声乐教学多元化模式研究
2019-10-12郭一鸣
摘要:美声唱法教学是声乐教学体系当中占据基础和重要地位的组成内容,是提高学生声乐演唱能力的有效途径。美声唱法具备明显的专业性特征,给学生以及教师均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声乐教育改革背景下,为确保美声唱法教学质量,促进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变革,要注意在美声唱法教学当中引入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与参与兴趣,保证学生的声乐学习效果。
关键词:美声唱法;声乐教学;多元化模式
声乐教学改革现如今已经在各学校当中贯彻落实为音乐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也在很大程度上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开放性平台。美声唱法作为声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发声和演唱方法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时间以来美声唱法教学都运用的是灌输式教学方法,枯燥讲授专业术语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影响学生知识与演唱技能的发展效果。为改变这一局面,要顺应声乐教学改革潮流,在美声唱法教学中引入多元化模式,拉近师生关系,打造活跃灵动的教学氛围。
一、引导掌握正确呼吸方法
美声唱法在声乐教学当中占据很高地位,同时也有着较大的比重,但是要想確保实际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好美声唱法的基础训练着手,加强日常训练活动,让学生可以真正意义上熟练把握美声唱法的呼吸策略,为高质量的演唱打好基础。首先,在声乐美声唱法教学环节要把概念教学放在基础地位,加大对学生的咬字、发声、发音技巧等基础训练指导,夯实学生理论学习根基。其次,当学生把握了美声唱法相关概念之后,指导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主练习,培养学生良好乐感,鼓励学生在学习和训练当中建立个人特色。最后督促学生养成勤奋练习的良好习惯,有效把握美声唱法呼吸策略,了解胸腹式联合呼吸方法应用的重要性,并在练习中感受各个器官在气息控制环节当中的协同作用。
二、加强教学软件硬件建设
声乐教学多元化模式的落实必须要有完备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建设,这对于美声唱法教学质量的提升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演唱质量的关键。软件建设主要涉及的是师资队伍建设,也就是说学校要结合声乐教学多元化模式的落实要求,通过外部引进以及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培训过程当中,要尽可能运用多元化方法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平台,比如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可以投入到不同类别的专业培训当中;邀请美声唱法方面的专业人士到学校组织专题讲座和培训会,强化和本校教师的互动交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硬件设施建设则指出,完善与声乐教学相关的系列基础设施,使得美声唱法的多元化教学能够得到完善化设施的支持。
三、有效改进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的声乐美声教学方法比较枯燥和单一,往往是利用教师照本宣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涉及大量与美声唱法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要求学生进行机械性理解与记忆。这种传统方法的弊端非常明显,而且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影响多元化教学模式的落实。为改变这样的局面,教师首先需要做好学生学情分析,综合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之上,落实因材施教,结合学生个体需求和差异提供针对性的教学指导。其次,教师要关注和学生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美声唱法时,既要运用示范方法给学生树立榜样,又要加强和学生的课内与课下交流,激励学生发现自己的缺陷与不足,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美声唱法学习当中的主体能动性。
四、运用现代手段创新授课
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声乐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美声唱法的教学质量,还能够让声乐教学的多元化模式实施获得良好的保证,促进大量新型教学策略的推广应用。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声唱法就是可以变革教学手段,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美声唱法教学当中,辅助开展精彩纷呈的声乐教学活动。在授课模式的选择上,可以是一对一和大小课结合的方法,还可以是把不同的授课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灵活应用。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美声唱法要求和特征,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呈现和教学内容有关的音视频、图片、文字等,帮助学生突破美声唱法学习当中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把握美声唱法精髓,并进一步扩大他们的音乐成长空间。
美声唱法与混合声区唱法,具备音域广阔和音色柔美的显著特征,除了在西洋音乐领域占据突出地位之外,还是声乐教学不可忽视的内容。美声唱法在备受声乐教学推崇的同时,也给声乐教学模式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积极调整美声唱法教学思路,积极引入多元化教育模式,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同时为我国声乐艺术人才培养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玲玉.声乐教学中美声唱法教学的实践思考[J].音乐时空,2018(15):69-70.
[2]段学光.论声乐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艺术评鉴,2016(9):88.
[3]张淑红.美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戏剧之家,2015(8):52-53.
作者简介:郭一鸣,职称为副教授,汉口学院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