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化馆的功能与发展

2019-10-12孙红红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起源文化馆发展

摘要:文化馆作为县、市级的文化宣传单位为我国在地方文化建设上做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民众精神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馆的发展如何在满足民众的精神生活的同时,突破保守与陈旧观念的局限性,展示创新意识和拓展性,成为当代文化馆建筑形式与存在意义的难题。

关键词:文化馆;起源;发展

文化馆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一个机构。文化馆是为了开展宣传教育,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而设立的。文化馆开展的宣传教育活动,属于文化艺术活动的范畴。

一、文化馆的起源

我国文化馆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较短,究其起源,只能追溯到建于民国初期的通俗教育馆。辛亥革命后,南京成立临时政府,蔡元培任教育总长,积极提倡社会教育。1913年,即民国二年,教育部公布视学规程,规定社会教育及其设施。“民国”三年,北京通俗教育调查会成立,令各省着手对通俗教育进行调査。“民国”四年,教育部设立通俗教育研究会,以研究通俗教育事项。“民国”四年十月,教育部又公布通俗教育讲演规程十六条,规定每省省会所在地设置讲演所四所以上,县治及市镇设讲演所二处以上,乡村各地,由各地方政府酌定。

通俗教育馆是由通俗讲演所、通俗图书馆、公共体育场等合并而成的综合性的社会教育机构。据教育部编印的《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记载,“民国”四年,吉林省有私立通俗教育会三所,会员九十人;有通俗教育讲浪所二十处;民国六年吉林省又先后设立公共运动场、通俗图书馆。民国十一年四月,吉林省教育厅为使通俗教育“划一整齐之制”,将省立讲演所、公共运动场、通俗图书馆等合并成立省立通俗教育馆。它们是综合性的社会教育机构。以后,各地通俗教育馆均先后改名为民众教育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管数量不多的民教馆,改名为文化馆,并在全国普遍建立文化馆。通俗教育馆、民教馆和文化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建立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它们在政治本质上是不同的,它们的服务对象、工作任务和活动内容等,也不相同,但是它们都是政府设立的綜合性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1928年以前叫通俗教育馆,1922年以后,改名民教馆,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文化馆。所以说,文化馆源于通俗教育馆。关于文化馆源于清末的通俗讲演所的说法是不确切的。显见,它是单一的讲演场所。虽亦是文化教育机构,但不是综合性的文化教育机构,所以,把它说成文化馆的起源不甚确切。

二、文化馆的功能

同理论宣传,学校教育是不同的。文化馆的宣传教育活动,要寓教育于娱乐之中,要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用形象的文化艺术的手段,潜移默化地达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目的。即使是时事政策、科学知识的宣传,也要尽可能地通过形象,搞得生动活泼。文化馆还需要组织辅导群众开展文化活动,通过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发挥宣传教育的作用,这同各类专业艺术团体的性质也有明显的区别。专业艺术团体虽然也进行某些辅导工作,但并不承担所在地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任务,而且每一个专业艺术团都只运用某一艺术形式为人民服务。文化馆则不同,它要组织、辅导广大群众广泛地开展文化活动,所运用的文化艺术形式和工具就必然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当也不可能只局限于某一种艺术形式。

三、文化馆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文化馆事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分为四个阶段。

(一)普遍建立和稳定发展阶段

从1949年到1957年为第一阶段。这个时期,是我国经济在得到较快恢复的基础上,胜利地进行了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和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时期,是我国文化馆事业经过整顿、改造,普遍建立和稳定发展的时期。新中国诞生后,国家为了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一方面接管了少量的旧民众教育馆,另一方面,以较快的速度兴办了一大批新型的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一一文化馆和文化站。

(二)曲折发展的阶段

从1958年到1966年前为第二阶段。这是我国文化馆事业曲折发展的阶段。

1958年,文化馆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精神的鼓舞下,发挥了高度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许多文化馆在积极配合兴修水利、技术革新等工作中,开展文化宣传活动,加强了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业余创作人才和作品。

(三)灿烂的中兴阶段

从1977年到现在,为第三阶段。这是我国进入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文化馆事业由复苏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我国文化馆事业开始进入光辉灿烂的中兴时期。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也文化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的最好的时期之一。1978年,各地文化馆的组织机构逐步恢复;文化馆的各项业务工作,逐步开展。从此,我国的文化馆事业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数字文化馆建设是文化馆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是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普遍均等全覆盖的必然选择,是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提升服务效能的必然选择,更是满足公众日益多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秋英.基层文化馆的作用与发展走向[J].群文天地,2011(2):13+24.

[2]金辉超.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发展方向[J].北方文学(上旬刊),2018(12):156-157.

作者简介:孙红红,甘南县兴隆乡综合文化站。

猜你喜欢

起源文化馆发展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