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分析

2019-10-12杨运鸿

艺术大观 2019年23期
关键词:音乐表演演奏技巧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音乐表演创造的过程中将真实性与创造性、历时性与时代性、演奏技巧与表现方式相统一的方法,满足音乐美学的原则,以期提升音乐表演创造的水平,为音乐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发。

关键词:音乐表演;美学原则;演奏技巧

一、引言

音乐是一种通过有组织的声音运动抒发情感的艺术形式,音乐表演可以充分地展现艺术的魅力,现阶段,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将音乐创造与音乐表演分割开来,利用人声、乐器伴奏以及其他的表现形式共同组成的音乐表演,被称为二度音乐创造,可以更好地展现出音乐的美感。

二、音乐表演中的美学规律

在不同的音乐文化中,人们的音乐审美有所差别,音乐表演中表现出的艺术风格是影响听众音乐审美的关键因素。为使更多的听众感受到音乐作品中蕴含的美感,音乐表演人员可以通过一定的表现形式,在展现乐谱原有内容的基础上,令自身的文化情感与作品的内涵向融合,从而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三、音乐表演创造中的美学原则

音乐创造、表演以及欣赏这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了音乐的审美实践,其中音乐表演是将沉默的乐谱转化成生动的音响,从而更好地将作曲家的情感倾注到听众身上,使听众获得美的享受。

(一)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为使听众能够更好地体会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表演者应当认真揣摩研读乐谱,充分认识到作曲家在乐谱中休止符、音符、速度力度记号等音乐语言表达的含义,从而在表演过程中不但能够体现出作曲家的基本情感,更能体现出表演者的个人风格。举例来说,法国作曲家比才创作的《卡门》中,用西班牙风格的曲调向听众展现出热情坦率、魅力四射的吉普赛女郎卡门的形象,为充分展现卡门性格中的魅力,希腊次女高音巴尔沙在音乐表演的过程中运用了多样的声音效果,其中甚至包含尖叫,令听众充分感受到卡门那种狂野极端的情感。再比如,在《杜卡姆》第三段中快要结束的部分有一段乐曲,曲谱上并没有任何标注,为增添音乐表演中的色彩,钢琴家马克西姆在这一部分的表演过程中,进行了一个由弱到强再到弱的处理,向听众暗示了能够带给人们力量和希望的和弦的到来。

(二)历时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音乐作品中不止蕴含着作曲家的情感,还包含着作品创作时代文化的内涵,比方说,在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作品以复调音乐为主,曲谱注重细节装饰,向听众展现出宏伟壮观的景象;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以主调风格为主,曲谱形势复杂、结构严谨,蕴含着较为深刻的思想内涵;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更强调作者的个性与主观情感,音乐创作形式多样;而二十世紀音乐作品各种流派百花齐放,在应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乐谱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音乐作品并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照本宣科的表现形式并不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因此,为更好地使听众感受到乐谱中的美学原则,音乐表演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充分了解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思想、社会风气等时代文化精髓,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艺术风格,并在表演过程中融入当前音乐表现形式,进而便于听众对表演创作的理解。以美声唱法的发展历史为例,这种唱法最早在16世纪的意大利出现,由于当时的罗马教皇禁止妇女在教堂登台演出,为扩大音乐表演的音域,16世纪末到18世纪末的歌剧作品主要是由阉人歌唱家进行表演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到19世纪初就有女性歌唱家走上舞台,使得阉人歌唱家逐渐走出音乐表演的历史。所以,在表演莫扎特、亨德尔等作曲家早期歌剧作品的时候,需要考虑当时表演者阉人歌唱家的音域范围,并合理对其进行再次创作,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再次创作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出现类似在十八世纪末阉人歌唱家在进行音乐表演的过程中,大肆更改曲谱、炫耀技巧,严重破坏了歌剧作品戏剧性的情况[1]。

(三)演奏技巧与表现方式的统一

音乐表演赋予音乐作品以灵魂和生命,而音乐技巧是音乐表演的基础,只有在音乐技巧以完善艺术表现形式为目标,并且能够与艺术表现完美统一时,才能充分发挥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比方说,被誉为地狱来客的帕格尼尼曾用仅剩一根琴弦的小提琴演奏乐曲,并获得了成功,还曾通过在绑有四根琴弦的荷兰木鞋上演奏乐曲的方式,为一位姑娘筹集了两千法郎的资金;以成为“钢琴上的帕格尼尼”为目标的李斯特曾在音乐表演创作过程中将贝多芬的交响曲改编为钢琴曲,表演过程中,使听众仿佛在聆听整个交响乐;此外,被誉为歌剧女神的玛利亚·卡拉斯在1952年《后宫诱逃》扮演康丝坦姿演唱第一首咏叹调的过程中,利用20多个高音C与11个高音D,完美地完成了角色的创造[2]。

四、结论

音乐表演的过程不单单是利用人声或乐器对乐谱进行演绎的过程,更是将乐谱蕴含的审美体验进行实践的过程,为使人们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表演中的美学特点,表演人员在尊重作品原有文化内涵的同时,应当融入现代文化,通过再次创造的方式,吸引听众的注意。

参考文献:

[1]胡玉兰.音乐表演中的美学原则[J].北方音乐,2019,39(14):252-253.

[2]唐慧.美学原则在音乐表演创造中的合理应用[J].黄河之声,2018(21):39.

作者简介:杨运鸿(2000.2-),女,汉族,籍贯河南省南阳市,南昌大学,学历为本科,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表演演奏技巧
“流行”的历史衍变
论音乐表演中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音乐表演心理素质的培养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优秀的音乐表演具备的几大特点
论血型对音乐表演的影响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论音乐表演创造的美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