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二胡、板胡演奏的近现代发展

2019-10-12姚宁馨

艺术大观 2019年23期
关键词:二胡

姚宁馨

摘要:当今经济、科技与各类产业迅猛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各类艺术随之蓬勃发展,例如我国的传统拉弦乐器二胡、板胡,近一百年来无论从作品创作与演奏层面来看都是历史性的飞跃,特别是在胡琴的演奏技巧与乐曲创作上有重大的突破与创新,开拓了胡琴演奏领域的‘新视野。本文以曲目介绍为线索,对近现代二胡与板胡两种拉弦乐器演奏的发展阶段做简要浅析。

关键词:中国民族器乐;拉弦乐器;二胡;板胡

一、引言

中国传统的民族拉弦乐器有众多种类,例如二胡是流传最广的弦乐器,其历史渊源可追溯到唐朝时期;二胡原是古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乐器,但现在的二胡并不是最初“奚琴”的样子,在经过一千多年的传承、改革与发展,现代的二胡已经在制作与演奏、曲目创作等方面都具备非常高的造诣。二胡在近代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性的时期,每个时期不仅见证了二胡演奏技术发展的不同难度,而且从各时期创作的曲目为线索便可探寻出时代性的社会文化大背景。

二、二胡近现代发展史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二胡发展历程

自20世紀前半叶刘天华先生将二胡进行改革;1918年至1932年之间结合西洋作曲手法创作的十大二胡曲先后问世标志着此时期二胡的地位从伴奏乐器逐渐成了独奏乐器,刘天华的十首二胡作品大多表达的都是当时的中国知识分子在黑暗中探寻、挣扎、彷徨的心理状态,同时也有借美景表达自己追求美好和光明的心志。20世纪50年代初对无锡盲艺人华彦钧创作演奏的乐曲进行收录整理中得知20世纪30年代华彦钧(阿炳)创作的二胡作品有《听松》《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是以岳飞追击金兀术的民间传说为素材,表现作者自己刚正不阿的性格。另一首非常著名的作品《二泉映月》则是表达了从事民族音乐的民间音乐家所经历的辛酸、痛苦和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和愤懑,乐曲是七声G宫徵调式,曲式为自由变奏式多段体结构,演奏用特制二泉胡,定弦比二胡低纯四度。《二泉映月》堪称二胡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是全世界受众面最广的二胡曲;同时期收录的《寒春风曲》主要是以描述春天的寒风来衬托作者对生活艰辛的感受,这首曲子可以算是《二泉映月》的姊妹篇。

(二)二十世纪60-80年代二胡的代表曲目

在20世纪60年代,作曲家刘文金先生创作的二胡作品可以称为是赋予历史性的代表作,例如《豫北叙事曲》是这时期刘文金的代表作,曲式为再现性复三部曲式,调式为民族七声调式的C宫a羽调式,采用民间“犯调”手法以改变核心音调性使作品显得色彩丰富,这是二胡音乐语言表达手法的一次创新。在80年代左右刘文金创作的《长城随想曲》,这首四乐章的随想曲是一部史诗性的作品,讴歌了中华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抒发了对祖国未来前景的美好期望,具有赞叹的抒怀风格。调性方面《长城随想》采用四度、五度的严格模进和等音转调,清角为宫、变徵为角等等手法都极大程度地展现了作品的绚烂色彩。乐曲《红梅随想曲》是根据歌剧《江姐》中的音乐为素材创作的一首气势磅礴、悲壮激昂的作品,主要以歌颂革命先烈高尚品德和英雄气概为主题,以核心动机发展变化得以展开,作曲家吴厚元在创作时演奏技巧有以七声音阶为基础的八度跳进、六度、七度大跳等、段落之间富有戏剧冲突性,更增加了人物内心复杂情感的表达,并且演奏时演奏者应刚柔并济在从容稳健中求得变化。关乃忠创作的《第一二胡协奏曲》,反映了像作者这一代青年人的理想与抱负,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为创作背景。同时期还有部分小提琴移植曲目的出版,20世纪80年代是二胡技巧发展的第三个时期,无论从作曲家创作的乐曲难度上还是演奏技巧上都是时代性的大拓展。

(三)二十一世纪前后二胡演奏技巧的飞跃

近二、三十年的二胡作品创作以繁难技巧与民族特色、戏曲元素等相结合,这时期作曲家王建民创作的五首二胡狂想曲分别以中国的云南、湖南、新疆、西北、内蒙古的民族音乐元素为创作的主题,这几首狂想曲不仅代表着二胡独奏曲创作难度历史上的最高,还体现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元素在狂想曲这样的曲式中应用的巧妙之处。本时段的小提琴移植曲有《阳光照耀喀什库尔干》《引子与回旋随想》《流浪者之歌》《帕格尼尼随想曲》《卡门主题幻想曲》等;中国音乐学院的曹德伟教授还编写了《二胡演奏技巧训练》,将部分小提琴练习曲移植为二胡五线谱练习曲,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二胡的技巧训练。21世纪涌现出一批新时代的优秀作曲家,他们为二胡创作了许多经典作品,例如关乃忠创作的第二二胡协奏曲、高韶青创作的二胡随想曲《思乡》《蒙风》《炫动》;王丹红创作的二胡曲《我的祖国》、李博禅创作的《楚颂》《古巷深处》《曾侯乙传奇》等。这些曲目都表达了新一代作曲家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他们的作品带有对中华民族的崇拜与赞誉。

(四)二胡演奏的技巧发展

在近现代二胡演奏技巧的训练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左手技巧训练:变化音程、大跳音程、分解三和弦与七和弦、自然与人工泛音、半音八度、快速转调、混合节奏、同指与异指换把、琶音综合、音程模进、五声音阶快速转调等;右手技巧训练:长弓、分弓、连弓、长短弓复合、混合弓法、快弓、跳弓、切分弓等。除以上技巧的练习曲外还移植了小提琴开塞、顿特、马扎斯、克莱采尔、帕格尼尼等适合二胡训练的曲目。

三、板胡近现代发展史

(一)新中国成立前后板胡的发展历程

板胡是伴随着中国戏曲诞生而随之出现的一种拉弦乐器,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板胡的出现距今大概有300多年的历史。因琴筒采用椰壳蒙木板而得名,板胡音色清脆明亮原是秦腔、评剧、晋剧、豫剧等多种地方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新中国成立后才成为现在舞台上的独奏乐器,作为独奏乐器后的板胡被制琴师们改良了它的形制与音色,现在常用的独奏板胡有低音板胡、次中音板胡、中音板胡、高音板胡,几种板胡的音区不同音色也不同,高音板胡声音洪亮音色柔美,中音板胡音色坚实有力,次中音与低音板胡音色深沉柔和。

(二)二十世纪60-80年代板胡演奏的代表人物

在谈及板胡近现代的发展史,不得不提到著名胡琴演奏家刘明源先生(1931-1996),刘先生是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著名弓弦乐演奏大师,精通多种胡琴的演奏,并对各种胡琴的音色与演奏技法的掌控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刘明源先生的演奏音色细腻柔美、技术娴熟,对不同风格乐曲的韵味把控精准并演奏得活灵活现,刘先生把板胡从戏曲伴奏的角色搬上了独奏舞台,以评剧板胡为基础改良制定了高音板胡,奠定了板胡以后的发展基础并先后创作了板胡独奏曲《郿鄠联奏》《喜洋洋》《月牙五更》《丰收的喜悦》《喜车红马运粮忙》等一大批优秀的板胡曲目。在此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演奏家还有张长城先生,他在五十年代初对板胡进行改良制定了现在的中音板胡,除演奏外张长城先生还创作了经典板胡曲目《红军哥哥回来了》《春满田间》《秀英》等。这一时期的作品以歌颂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民逐渐过上幸福生活为创作的主题。

中央音乐学院李恒教授在八十年代前后创作了一批时代性的板胡独奏曲,代表作有《叙事曲》《汾水情》《秦川行》等;李恒教授创作的这几首随想曲与叙事曲是近代板胡发展史上很有代表性的曲目,较之前的板胡曲相比,在曲式结构和篇幅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创兴使得板胡的演奏技巧大幅度提升。在几十年的板胡教学中李恒教授还制定了《板胡教学法》《板胡演奏基础教程》等一系列板胡演奏技巧科学化的训练教材,在近现代板胡的教学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使得板胡的教学具有系统性与科学性。

(三)二十一世纪前后板胡演奏技巧的飞跃

现在有部分音乐学院都开设了板胡专业,毕业了许多优秀的青年板胡演奏人才并任职于全国各大院团与高校,使得板胡艺术在近三十年得到了很好的推广。现在板胡的演奏相比五十年代与八十年代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板胡近几十年的演奏技巧由最开始的风格性独奏曲发展到现在具有繁难技巧的现代派曲目只用了短短三四十年时间,例如近几年较新的作品有《第一板胡幻想曲》单丹峰创作、《板话》薛首中创作、《乱弹琴声》王丹红创作;这些独奏曲不仅有地域性民族音乐的元素还结合了西洋曲式的篇幅结构,使得板胡演奏技巧紧追二胡的步伐并不断被开拓创新。

(四)板胡演奏的技巧发展

板胡近现代的演奏技巧训练方面跟二胡大致相同,主要也是左手按弦与右手运弓两方面。不同之处在于板胡有高、中、低音之分,每个音区的板胡大小不同按弦指距就有了差异,所以板胡的音准问题相对来说比较难把控。演奏者必须熟悉各种板胡之间的指距,熟练板胡的同音阶不同指法、一指多音等按弦特点。相比二胡来说板胡的演奏会用到更多的力度,对右手运弓的爆发力、力度的持久性要求较高。那么系统的板胡技巧训练有以下几个模块:右手臂力练习、腕部弹性练习、换弦练习、全弓、断弓、快弓、连弓、颤弓、跳弓等;左手按弦技巧主要有音阶、同指与移指换把、滑音、勾弦和弹弦、泛音、各类节奏练习等。在板胡的演奏中还特别注意地方风格乐曲片段的练习,因为板胡曲目的风格以地方性戏曲元素或民间音乐素材为主。

四、结语

纵观二胡与板胡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见证了我国民族器乐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现在的胡琴演奏技巧难度与曲目创作难度上不仅能比肩国外的拉弦乐器而且还具有我们华夏民族特有的音乐元素。中国的民族器乐在制作方面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良,为了使乐器的性能能够匹配演奏技术的需要,胡琴制作师们不断研发改进制作工艺,为演奏者们提供了品质稳定、音色明亮柔美的乐器。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后胡琴艺术的发展更加繁荣昌盛。

猜你喜欢

二胡
在秋浦河下游(组诗)
二胡悠悠
这才是我的路
二胡现代教育发展史研究
我的爱好
我与二胡
我和二胡的故事
一把二胡
爱拉二胡的爷爷
我的二胡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