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明西塘派剔红的发展与传承

2019-10-12钟越聃

艺术大观 2019年23期
关键词:西塘漆艺

钟越聃

摘要:在历史文献记载中, 西塘的漆艺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西塘的漆艺,文中主要就对元明西塘派剔红的发展与传承进行探讨。

关键词:剔红;漆艺;西塘

西塘,属嘉兴市嘉善县,宋元明时期,西塘是中国的大漆生产中心,其中雕漆尤为著名。宋、元有彭宝君、张成、杨茂、张敏德漆艺巨匠,明初又有张德刚、包亮、杨明等一大批漆艺大师。当时西塘大批漆器艺术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输出到了琉球、日本、高丽东南亚等国。因此西塘是宋元明时期与海外贸易文化交流的活跃之地。

西塘的漆艺,在史料文献记载中,文化价值极高;张成、杨茂在国内、国际彼有影响力,其中日本有以西塘名匠张成、杨茂名字中各取一个字,为“杨成”字号,长充足利氏的家臣1360年第一次制作雕漆,至1896年丰郎为20代雕漆扬成继承者。西塘的漆艺史也佐证了明清乃至宋元时期西塘镇的历史文化地位与市场的繁荣景象。

一、元末西塘大漆工艺兴盛的基础

(一)政治基础

元代立朝初期延用蒙古族的统治方法,然而这种游牧民族的奴隶制统治制度面对已经封建化的汉民族地区阻碍了经济发展,破坏了生产力,在长期限的征服中,征服者不得不去适应被征服者,蒙古族统治者也是受到被汉民族文化的同化,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是国家的根本,蒙古族统治者在政治上依靠汉族士族价层,经济上重视恢复农业生产和商业经营,文化上容纳了汉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修建孔庙、祠堂,赦免儒生、工匠,嘉兴地区这个原来南宋统治时期的繁华之地受到了蒙古族贵族集团的重视。据文献资料记载“嘉兴地区”宋初为秀州,庆元元年为嘉兴府,元初为嘉兴路”,北宋时嘉兴是个州。州的财权兵权归属于中央政府,后改为府,元代升为路,路是由行中书省直接管辖,路下高府,府下设州县,路可以掌管和督察辖区的行政。可见自宋至元,嘉兴地区政治地位的提高,同时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发展,大漆工艺作坊也随之走上了兴旺发达的道路。

(二)经济和工艺的继承基础

从南北朝开始,频繁的战乱使中国基本经济区出现南移的现象,而这种经济迁徙导致了文化的南移,到了南宋尤为突出。北方战乱,使绝大部分汉民族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纷纷迁徙南方,从而使以黄河文化为主流的汉民族文化转移至以长江以南,江南文化艺术得到空前发展,作为文化艺术和工艺美术的一支——大漆艺术,也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据文献资料记载,嘉兴地区在元代,无论是农业、交通业、商业或手工业都有良好的发展,人口也得到显著增长。蒙古族统治者之所以重视嘉兴地区是因为嘉兴地区有比较雄厚的经济、文化基础,这里的汉人又比较善良,包容性很强,被占领后可较快地恢复原有生产秩序;嘉兴地区交通发达,物产丰富,生产资料充足,工匠们有就地(就近)取材的条件。《嘉兴府志》中列举了有几十种有名特产,并有多类匠人从事不同的手艺的记载,可为蒙古族统治者提供所需要的多种生活用品;然而在品种繁多的嘉兴特产中却没有发现漆树,那么大漆工匠的生产资料(大漆)又从何而来的呢?由于交通便捷,尤其是水运四通八达,嘉兴地区大漆工匠所需要的包括生漆在内的各种原料可从附近源源不断地运过来,同时嘉兴的各种产品也能及时通过水陆运输提供给蒙古族统治者。而在嘉兴周边本省的淳安就有着丰富的漆树资源。北宋末年浙西青溪县(今淳安)境内的山中有成林的漆树,每年造作局和应奉局向这里索取有上千万斤。因此,西塘大漆工匠的生产资料(生漆)就是浙江境内得到解决从而为大漆业兴旺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组织基础

元朝非常重视手工业,蒙古族统治者将各地的工匠集中起来,到处设置作坊,客观上也促使手工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元代统治者对于奢侈品的生产是不惜工本的,大漆物品既美观又实用,蒙古族需要高质量的奢侈品,必然有足够的重视和资金的投入。陶宗仪在《辍耕录》中说,元代的漆器有各种考究的制造法,出现了高水平的作品。

蒙古族人崛起朔漠,向来羡慕汉人的手工制品,亟思大量制造以供享用。因而在与南宋的战争过程中,凡城屠城之时,唯工匠不杀,所有各地免死的工匠,都由元政府调配到中央、各路州府等官设局、院。官工匠的另一来源是“括籍”或“拘制”的“系官匠户”一律由官府编入匠籍,以备随时征役。

二、明代西塘派大漆工艺的继承与发展

继元代彭宝君、张成、杨茂、张敏德之后 ,明代西塘漆艺已形成流派,其著名的漆艺匠人代表有:

包亮,明永乐、宣德前后著名漆器工匠,生卒不详。包亮擅漆艺,以精艺任营缮所副职务。故宫博物院藏有包亮宣德时作的“花鸟大圆盘”,雕花流畅圆润。

江千里,明代漆艺家,又名江千里,字秋水,浙江嘉兴人。擅长镶嵌螺鈿工艺。代表作有云龙海水纹螺钿加金银片长方黑漆盒,现藏故宫博物院,锡胎嵌螺钿多宝黑漆描金执壶,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制作的食器,极为昂贵,有“杯盘处处江秋水”之称;

张德刚,明,永乐前后著名漆器工匠。生卒不详。嘉善西塘人。父张成,元末杰 出雕漆工艺家。永乐时任工部营缮所副。张德刚对明永乐以后雕漆工艺的发展,曾起过很大作用。

杨明(生卒年未详),字季仲,嘉善西塘人。杨茂后代。天启间(1621—1627)漆器名匠。杨明继承了前辈优良的漆工技艺,具有丰富的髹漆工艺知识和实践经验。天启五年(1625),杨明将黄成所著《髹饰录》逐条加注,并撰序言,使这部雕漆工艺专著更为完备。

明代官办漆作机构的建立有其偶然性,他与元代漆艺机构的最大不同是明代统治者把嘉兴地区的漆作坊纳入宫廷的管理范围。

在我国封建社会,一些昂贵的奢侈品的主要消费者是一些上层的达官贵人,所以那时只有这些上层人物才是最大的消费者。如果这些物品、在市场上都有流通(可以买卖)这肯定会活跃市场促进手工业的快速发展,但显然与封建的经济政策不符。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那就是由皇家、政府设立官办作坊,凡是宫廷、官府所需的一切手工业品,均由官办作坊生产。明代初期宫廷果园厂(漆作坊)就是在这样应运而生。

宫廷手工业归属工部,工部主要有二大系统,一是由少府等官管理下面的各种服御手工业,主要是供应天子后妃等服饰玩好,以及朝廷官府所用的舆服、法器、礼器、仪仗以及公用的各种手工业制品;二是由军器监等官管理下面的兵工业,主要制造军用物品。官办漆器作坊属于少府等官下面的手工业之一。

明代建立宫廷果园厂(漆作坊)也有偶然的因素。果园厂应是永乐时,设置在营缮所之下的一个官家漆工作坊,张德刚以精艺任营缮所职务。张德刚对明永乐以后漆器工艺的发展,曾起过很大作用。

由此得知,因日本、琉球向永乐帝进贡张成制作的漆器,遂召能继承父业的张德刚至京,授营缮所,统领漆艺众工匠,从事漆器制作。

剔红双层茶花纹圆盘(明永·乐)。高4.1厘米,口径32.5厘米,足径25厘米,圆形浅弧形壁,圆足,通体在黄漆素地上雕红漆花纹,盘内雕双层盛开的茶花纹,枝叶繁茂,有舞动之感,上下两层穿枝过梗,自成体系,纷繁而不凌乱,外壁亦雕双层茶花纹,外底髹赭色大漆,左侧近足针划“大明永乐年制”楷书款。该盘工艺上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双层图案设计上,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美感。

剔红栀子花圆盘(元张·成)。高2.8厘米,口径15.6厘米,足径12.3厘米,呈圆形浅弧形壁,圆足,通体在黄漆素地上雕红漆花纹,以写实手法在盘中雕刻栀子花,间有四朵含苞待放花蕾,枝叶舒卷自如,外雕勾云带状蔓草纹,底为黑色,近足处有“张成造”三字针刻细款。在此笔者试将二件大漆剔红作品做一比较:

(一)漆色

张成造漆色鲜艳夺目,漆质坚硬,永乐造漆色稍浑暗,漆质比前款稍嫩,而雕漆器时间愈久愈干燥,且日趋老化。张成是元代工匠,其作品较为永乐时期,故前者比后者硬度略强。

(二)髹漆

这两件漆器髹漆都较厚,尤其是茶花盘。因为是要满足双层雕的缘故,然而二件作品的漆层底部都有一条黑色的纹层,显然是作者在髹漆过程中故意加了数道黑漆留下的痕迹。明代西塘漆工杨明在《髹饰录》中解释道“古人精造之器,剔迹之红间露黑线一、二带,一线者或上,或在下;重线者其间相去或狭或阔无定法,所以家家为记也。”二件作品的黑线位置是相同的,由此推断这是西塘派髹漆的一个传承标记之一。

(三)图案

二件作品是两种花卉图案,虽然表现方法不同,但有许多相似之处。首先是构图饱满,二者都是从细缝隙中才能隐约可见到黄漆地;除主题花外梗叶几乎占满了全部空间;另外均有数朵蓓蕾作陪衬,可见构图的思路基本相同,只是张成造的栀子花表现更为自然,永乐造的茶花则露出生机。从花纹演变渐趋于工整的这一历史发展过程来分析这个问题,前后二种构图风格符合雕漆工艺的发展规律。

(四)刀法

尽管栀子花和茶花二种花卉在造型处理上有所不同,但它们的细部处理却完全一样,花瓣皆呈卷曲状,均有极细而有力的斜刀纹,枝梗圆雕细磨,叶瓣筋脉都用一长一短的刀法表示,我认为只有对前师传授的心领神会才能做到,也就是只有嫡系传承的后辈才能在作品细微的处理达到如此一致。

(五)磨工

二件作品均有打磨精细,圆润光滑的特点,无论对花瓣枝梗或筋叶的处理都仿佛出自一人之手,相似度极高。

经过以上比对可以证实这样一个论点,那就是西塘派的剔红工艺在明初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已有很大的發展,但并没有越出元代西塘派的轨迹,依旧保留着西塘剔红的特点和风格。正如杨明在《髹饰录》注解中所说“藏锋清楚,运刀之通法,隐起圆滑,压花之刀法,纤细精致,锦纹之刻法。”明永乐时期正由于一大批掌握高超雕漆技艺的西塘漆匠创造了大量的杰出作品,不仅满足宫廷御用,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流入国外,从而使雕漆与当时的宣德炉、景泰蓝工艺美术一起闻名于世。

参考文献:

[1]李智瑛,孙晓彤.探析雕漆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J].中国生漆,2020,39(1):34-36+48.

[2]张理萌.试论元末明初西塘派剔红工艺的发展[J].故宫博物院院刊,1985(2):89-94+99.

[3]柳琬.嘉兴府志[M].明代.

[4]陶宗仪.南村辍耕录[M].元代.

[5]黄成.髹饰录[M].明代.

猜你喜欢

西塘漆艺
蹇然漆艺作品
东方色彩
四川省三国漆艺传习社:天府之韵 漆艺之美
永遇乐:水边的西塘,或旧梦
藏天府之韵展漆艺之美
烟雨西塘
去西塘发呆
大漆:鲜活的现在进行时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