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提琴揉弦技巧习得与前臂肌运动单元募集的关系
2019-10-12卜海峰
摘要:揉弦在大多数拉弦乐器中是不可或缺的手法,尤其在小提琴演奏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由人体神经肌肉解剖结构可知,揉弦动作的完成受到前臂外侧肌和手内在肌的联合支配,其二者与手指力量的输出和小肌肉动作有关。增加募集不同激活的运动单元的数量,募集到肌纤维愈多,肌肉力量就会愈大,而进行揉弦动作的过程中的相关肌的运动单元募集的特性与中枢系统有关,可进一步研究揉弦动作的神经肌肉控制基础。
关键词:小提琴;揉弦;前臂肌;运动单元募集
小提琴揉弦技术历来是演奏者,尤其是教学人员关注的一个热点。每个人的乐感、理解能力和性格有差异,这就使得揉弦技巧也有很大的不同。
一、小提琴揉弦的三种类型以及教学中的问题
(一)小提琴揉弦的三种类型
在漫长历史中的小提琴演奏和教学实践中,揉弦基本被分为三类:第一,手腕摆动型;第二,手指发力型;第三,手臂摆动型。这三种的方法都拥有它们本身的独特之处,以及不同的音色。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三种揉弦方式一般采取独立练习,但是在演奏中却极少且单纯地使用其中的一种。
(二)小提琴揉弦教学中的问题
有的人可以短时间内习得揉弦技巧,仿佛与生俱来就知道揉弦那种和缓又富有张力的感觉,必备这种悟性的人,他/她的乐感通常较好。另一种人则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揉弦,才能逐渐协调松弛和紧绷的关系。揉弦技巧未习得之前,大多数人依靠模仿来体会动作和节律,但是效果不显著,这已是小提琴教学的一个难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启发受教者去接受去体会揉弦的欲望,之后再进行科学的和系统地训练。
二、如何通过加强前臂肌运动单元募集来加强揉弦技巧运用
(一)进行前臂多腱肌力量训练
肌肉运动单位的募集特性只受中枢神经肌肉控制系统调控,因此,以前臂肌力作为引子来评价运动单元募集的范式对揉弦强度的作用是否显著,有利于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前臂肌肌力训练对加强揉弦技巧的作用。通过特意化的前臂肌训练可使其在收缩时的运动单位的数目增加,肌力就变大,但是动作电位不会因此叠加。同时,运动单元募集特征仅仅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可进一步提高对揉弦感觉的敏感性。
(二)训练原则及方法
1.原则
专项化:是指根据揉弦动作需求的安排训练。应结合学生的琴龄,制定专业的教学计划。
增进负荷:揉弦练习应该微微地增加强度和训练量。但是过度的负荷会导致训练综合征,应协调训练强度与恢复的关系。
因材施教:对于不一样的学生要规划好不同的揉弦练习目的。关于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应该考虑其年龄自控力、音乐水平和实际需求等。
有序化:应以加强第一把位的揉弦训练为主,再渐进延伸到其他高把位。
肌的平衡发展:全面发展肘关节和腕关节周围的肌肉,避免肌力发展不平衡,造成关节不稳的不良影响。
2.方法
积极运动练习法:自主完成以收缩为主要形式的肌肉运动。快速地进行向心收缩和缓慢地进行离心收缩,训练时不应该有任何的助力,也不用克服外来阻力。适用于7岁以上的学生。
半积极运动练习法:在有助力的情况下,通过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揉弦动作,辅助力量由老师或器械等提供。适用于初学人群。
抗阻力主动运动练习法:肌收缩过程中,需要克服外来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适用于已进阶的学生。
静态牵伸练习法:将揉弦靶肌肉保持在某一位置一段时间后,肌肉被作用的感觉减小,训练者可轻松地将前臂移向更大的角度并保持住。该法可以时主动,也可以是被动的。
三、讨论
综上所述,小提琴揉弦技巧的实践练习不应单一地练习,要实践并运用多种演奏方法去习得后才会得到满意的收获。在提升了对音乐感觉的前提下,并充分了解松弛自然的动作理念,再逐渐进行科学的肌肉功能锻炼,对揉弦技巧的习得有更好地帮助。揉弦是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一味地用科学量化只不过是为机械地完成动作而进行的计算。揉弦是演奏者通过颤动的音色去震撼听众、熏陶听众来表现自己由音乐而引起的涔涔汗水冷却后由使肌肤发热和肌肉血液奔腾,这一切是无与伦比的。
参考文献:
[1]安媛.手指活動影响前臂多腱肌运动单元募集模式的初步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方蕾.小提琴的揉弦技术[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1):80-83.
作者简介:卜海峰,广西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