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勒《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配器研究

2019-10-12王邑

艺术大观 2019年29期
关键词:配器马勒交响曲

王邑

摘要:马勒是20世纪早期重要作曲家、指挥家,他的交响乐以音响宏伟、编制庞大著称,然后这并不影响马勒配器手法的细腻与精致。马勒《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篇幅较短,编制简洁,本文以此乐章为例对马勒细腻的配器手法进行解读。

关键词:马勒;交响曲;配器;《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

第五交响曲的第四乐章在马勒的交响乐作品中非常独特,仅仅103小节,演奏时常十分钟左右,却因为旋律优美动人被英国权威古典音乐杂志《留声机》杂志读者投票选为最感人的乐章第一名。

《第五交响曲》也叫《升C小调交响曲》,但是在这个作品的五个乐章中,只有第一乐章使用了升C小调,其余四乐章依次为a小调、D大调、F大调、D大调。假设将升c小调作为整部交响曲的核心调性,那该乐章的F调与其形成的是减四度调性关系。而该作品的中部在降G上呈现,又与第三、五乐章的D大调生成减四度调性关系。又如第一乐章再现段中第323小节至336小节出现了a小调的片段,与第二乐章的调性形成呼应。所以即使作品看似偏离主调,我们也能在其中发现一些内在逻辑关系。

一、乐章编制

马勒的交响曲往往给人以宏伟庞大的听觉感受,他的第八交响曲因为要用到异常庞大的交响乐团和合唱团,被称为“千人交响曲”。但是篇幅和编制的宏伟、庞大并不影响他在配器上的细腻和精妙。《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在编制设置上十分节俭,与本交响曲超过三管编制的其他乐章形成鲜明对比。《第五交响曲》的总体编制情况为:4支长笛(其中包含短笛)、3只双簧管(包含英国管)、3支单簧管(包含低音单簧管)、3支大管(包含低音大管)、6支圆号、4支小号、3支长号、1支大号、竖琴以及定音鼓、钹、锣、三角铁、钟琴等打击乐。然而第四乐章都没有用到木管和铜管, 仅用到弦乐组和竖琴,并且小提琴仅在第51和52小节处进行分部,中提琴在12小节、64小节、73小节等处进行分部,其中力度大多处于pp,此时描绘性的分部手法构成了透明稀薄的背景层衬托效果。

二、弦乐组的配器分析

主题动机往往需要在多次重复中得到巩固,而一成不变的重复会让听众感到厌倦,在作品的前17小节中,马勒对主题进行了两次陈述,除了旋律本身的变化外,先后使用了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单一音色使其产生鲜明对比,是保持旋律新鲜感的一个常规而重要的手段。为了使大提琴的音色在演奏旋律使不被掩盖,马勒压低了先压低了小提琴、中提琴、竖琴的背景层音域,继而取消了小提琴声部,从而突出大提琴的旋律。(见谱例1)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前两小节的中提琴、大提琴和竖琴承担了主和弦的和声背景,但是只用到了和弦的三音和五音,并没有使用和弦的根音F,加强了听众对主音的期待。在背景层使用中提琴、大提琴和竖琴的中低音区的基础上,马勒使用音域相对较高的小提琴奏第一主题,并将主音F安置在旋律的第一个重拍小节中,让主音在竖琴和低音提琴的低音背景层显现,小提琴旋律中主音经过一拍的E音延留后,于第二拍延迟出现,宛若姗姗来迟的优雅公主。(见谱例2)

主题旋律中另外值得我们推敲的是他的力度标记,从弱拍到强拍的力度标记为pp

在第二小节中我们注意到一个细节,两个中提琴声部的C和A在最后一拍进行了对换演奏,紧接着在下一拍,也就是第三小节的第一拍上有对换回来,这一拍的对换虽然没有让整体和弦、音高发生任何变化,不换弓的演奏指示让这个变化显得更加微妙,但这一拍的转换从听觉上比持续音连续演奏三小节要灵动得多(见谱例2)。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第25小节处,中提琴所演奏的小字一组的c与大提琴所演奏的小字组的c对换,一方面增加了背景的灵动性,另一方面为大提琴到小字一组升c的半音引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中提琴跳回空弦,也并未对乐手造成任何麻烦。(见谱例3)

也许是作为指挥的职业习惯,马勒对弦乐配器的细节把握要求十分严格。比如,第41小节处,马勒要求第一小提琴将小字二组的D和小字一组的降E以连弓的形式在D弦上演奏,并于两拍后在G弦上将这个大七度做向下纯五度模进,音乐形态上一致、弓法一致,把位一致、差别在于D弦和G弦两者的微妙音色差别。再如71小节处,马勒要求第一小提琴将小字二组的升A、B、C使用A弦高把位演奏,这样的做法使得音乐在控制音高、音区的基础上极大程度地加大了紧张感。又如72小节,第一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十六度下行滑音,马勒要求第一小提琴在D弦上演奏,可营造连贯而对比鲜明的滑音音响效果。

三、竖琴的使用

在本乐章中,竖琴作为除了基础弦乐组外唯一的乐器,在塑造音色特点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全乐章103小节中,使用竖琴的小节数为61乐章,其中多以分解和弦为主,辅以少量的柱式和弦,实现了织体上的高度统一。其中最低音为出现在第7小节的大字组的升F,最高音为出现在第31小节的小字2组的A,其音域范围为31度。最低音几乎达到竖琴的最低音域,共鸣较小,但在弱声演奏时伴随大提琴的上八度拨弦,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与此同时,低音提琴停止拨弦,整小节的休止为竖琴的低音表现让出空间。竖琴在演奏和弦的时候最多可以同时奏八个音,本乐章95小节是竖琴演奏的最后一拍,马勒在本乐章中唯一一次使用竖琴的八音和弦,一方面强调了终止的收束感,一方面配合了从ppp坚强抵达ff的力度变化。与此同时,在94小节到97小节中,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出现了本乐章中持续最长时间的同度叠置,这种由同度叠置产生的复合音色会使共鸣更加丰富饱满,对竖琴的八音和弦做了有效支撑。

四、總结

《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的配器手段精妙、风格素颜。一如马勒“声乐交响化、交响声乐化”的音乐创作特征,本乐章的旋律由弦乐演奏,充满声乐化线条,气息悠长,并多以单一音色为主。弦乐的背景层大多是建立在传统的四部和声的基础上,竖琴也多以分解和弦的形态出现,精致却又简朴,配器思路清晰,充分体现马勒身上所继承的19世纪德奥音乐传统精神内涵。

参考文献:

[1]刘明.马勒配器技法的传承与创新——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及舒曼第一交响曲为例[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8.

[2]陈鸿铎.谈马勒《第一交响曲》的音乐创作[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4):39-47.

[3]苏姗·M.菲勒,余志刚.古斯塔夫·马勒的歌曲—交响曲《大地之歌》[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9(1):69-75.

[4]尹明五.音色的结构作用——论卢托斯拉夫斯基《第二交响曲》音色对比与配器布局[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2):13-21.

[5]赵文臻.马勒《第五交响曲》第一、二乐章配器技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配器马勒交响曲
贾钦多·谢尔西室内乐作品《IPRESAGI》第一乐章的配器分析
竹笛协奏曲《愁空山》研究现状及思考
解析歌曲《大江之歌》的管弦乐配器
厨房交响曲
色彩交响曲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
晚霞剑影交响曲
人生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