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席勒绘画中的艺术语言

2019-10-12郭新明

艺术大观 2019年24期
关键词:席勒影响

摘要:提到席勒,脑海中浮现的形容词就是“执着”。席勒的一生是经过了不少的坎坷,他表现出来的人物线条都是极具有夸张感,并且作品中的人物几乎是没有任何规则的框架。首次看席勒的绘画,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画面中都是各种扭曲的人物,甚至是有些“色情”可能是因为席勒把人体表现得太过于透彻,但是画面中的冲击力我们是不可否认的。同时这样的画面效果又非常技巧性的吸引着观者的眼睛。本篇文章探究了席勒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其绘画中的艺术语言和表现的方式,以及席勒对后来的艺术世界产生的巨大的影响。

关键词:席勒;人物绘画;扭曲;影响

一、席勒的生活时代以及经历

出生在大工业时代的埃贡·席勒,似乎就注定要拥有坎坷的人生,席勒戏剧化的一生,形成了一种别样的绘画语言表现在画面上,但是席勒的绘画在当时是不被接受和认可的。当时的艺术家认为席勒的作品是在有意的亵渎人体含义。在其他画家们都将对人体的表达隐喻在服饰下边,而席勒相反,他将他的模特从陈腐的思想观念中带出来,他直白的去向观众表现一些隐晦的身体部位。席勒的这些绘画观念,是跟他从小到大的经历息息相关的。在席勒三岁的时候,经历了姐姐的早逝,之后席勒的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变故,这似乎就注定席勒之后的作品是很女性绘画有关的。

在当时的奥地利,艺术的包容性还是很小的,大部分艺术家的客户都是当时的上流社会。维也纳是哈布斯帝国(奥匈帝国)的首都。在维也纳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无产阶级和新兴的资产阶级盛行,艺术要遵循他们个人的思想意图,要为他们服务。这就注定维也纳的艺术风气是不公平的。不允许任何艺术家的作品中掺杂着艺术家个人的主观意向。一想便知,席勒怎么能接受这种固有思想的束缚。1897年,克里姆特(席勒的老师)与他的同伴们成立了维也纳分离画派,顾名思义就是他们要脱离维也纳固有思想,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后来,席勒认识了克里姆特,结交了维也纳分离画派,可能就是缘分,克里姆特在席勒之后的艺术生涯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作用。

二、席勒的人体作品

席勒的作品中,大部分都是表现的裸体,其中有的作品还掺杂着“性”的含义,这也与席勒的人生经历是有关的。席勒的人体并不是真实的再现模特,他对模特做减法,省略了一些烦琐的细节,注重卡人体的结构点,并画面中的经常有一些跳跃彩色的点,营造住画面中的气氛。虽然席勒的画面中就只有寥寥的几笔,但是每一条线都是运动着的,都极准确的表现了人体的结构。甚至有的艺术家认为:席勒的那些神秘的作品,可能是通过他的直觉和梦游式的工作方式创作出来的吧。在席勒的很多作品中,画面中充斥着“性感”的气息。当时的艺术家对这种略微色情的画面是排斥的,席勒不以为然,继续坚持着自己的绘画风格。

三、席勒的自画像

当我们欣赏席勒的自画像时,联想到的席勒是尖酸刻薄并且有一点扭曲的,但是实际上的席勒与他的自画像恰恰相反的,席勒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位很英俊的少年,那么,这样“干干净净”的年轻人在自画像中为什么表现的自己是这样的,可能是我们当代生活中的“自黑”,或者也可能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席勒要用自画像去表达对当时艺术环境的不满。画面中的席勒眼睛是深深的凹陷下去,整个人的肤色是深的,头发是凌乱的,并且会时不时地摆出各种奇怪的动作和姿势,这与真实的席勒是极不相符的。席勒将自己对整个社会的感受表现在画面上,他瘦弱的身体和扭曲的表情都体现了席勒精神的外在化。席勒拒绝了物质的外化,始终坚持自己的艺术思想。

四、席勒在表现主义中的影响

席勒的绘画作品有着很强的个人主义风格,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观念。在表现主义绘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影响。不仅仅是在绘画技巧还是在画面的营造上,席勒的观念也深深地引导着后来的艺术流派。在席勒的绘画中,对传统的绘画有着巨大的变革,他深度探究的是人物的最底层的精神世界和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完整描述。无论席勒表现的是自画像还是各种人体的表述,席勒都对生死欲望进行了强有力的阐述。

随着艺术受众审美包容度的不断更新,我们越来越接受各种的艺术形式,每种艺术形式都是有着独特的观念思想,我们也是应该去尊敬和欣赏的。埃贡·席勒的绘画在当时是保守争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人们慢慢地从席勒的绘画中体会到了作者作画时的感受,感同而不身受。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席勒的绘画风格延续至今,并继续研究下去,说明席勒对整个艺术史上的影响都是至关重要的。席勒的绘画语言始终是值得我们去借鉴学习的。

参考文献:

[1]马雯雯.奥地利画家埃贡·席勒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研究[D].吉林大学,2018.

[2]袁圣婴.埃贡·席勒与克里姆特女性题材绘画作品比较研究[J].美与时代(下),2017(9):57-60.

[3]张芳芳.论“欲望”在席勒女人体绘画解构里的反叛[J].现代装饰(理论),2016(1):218.

[4]卫玮.埃贡·席勒作品中线条的对比及意义[J].包装世界,2015(1):20-21.

[5]任涛.激情的宣泄——席勒自画像的审美解读[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83-84.

作者簡介:郭新明(1996-),女,汉族,籍贯山东德州,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方向为美术油画专业。

猜你喜欢

席勒影响
文学巨匠歌德论挚友席勒
席勒的烂苹果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吃猫粮得来的诺贝尔奖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
身体·性·自画像
惟一的依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