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刺绣工艺在包包上的研究

2019-10-12白羽

艺术大观 2019年25期
关键词:服饰

白羽

摘要:东汉王充在《论衡·程材篇》中描述的:“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襄邑俗织锦,炖妇无不巧。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本文从古代刺绣工艺、及对包包的影响等方面论述,使其不仅在服饰上发挥作用,对包包形式也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刺绣;包包;服饰

一、关于刺绣

刺绣是中国最古老的手工技艺之一,被称为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它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经历了数千年的辉煌,在古代刺绣是古代人民传情达意,美化生活的重要装饰造型手段。刺绣的出现得追溯到奴隶社会。在当时,刺绣只是小数统治阶级能拥有的奢华装饰。经商国、战国、秦汉至唐宋,刺绣进入了繁荣期,刺绣开始走入民间,并且开始专业化。中国刺绣的鼎盛时期是在清代。这时的服饰无论宫廷的冕服、常服,还是民间的平常衣着,都喜欢“盘金满绣”“大镶大滚”讲究的显贵人家几乎到了无绣不成衣的地步,不同流派不同地区的绣种应势竞相面世,各路刺绣高人各显神通。刺绣技法的分类称呼有很多,根据地域区分的有苏绣、湘绣、蜀绣、粤绣、京绣、鲁绣、闽绣、汴绣称谓;根据使用材料区分的有毛线绣、丝带绣、珠绣称谓;挑花绣、乱针绣、打籽绣、抽纱绣称谓则以技法区分;根据加工特性产生了手绣、机绣称谓;根据绣品区分了平面绣和立体绣。

二、刺绣的工艺及发展

刺绣正以从原来的手巾、丝绢、唐装、旗袍等渗透到外衣、内衣、裤子、裙子等服装领域中,这种中国传统的工艺将继续影响着现代服饰文化设计。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传统刺绣工艺已走上了时装舞台,走得越来越艳,越来越张扬,无时不在展现它怀旧、标新、时尚的风格。刺绣工艺在今天的服饰中手法多样。常用的有平针绣、镂空绣、珠绣、补花绣、盘花绣、缎带绣、浮雕绣。平针绣绣制时多要求针脚达到平、齐、匀、顺,所以使用平针绣绣制的图案大都精致细腻。

在2011年PRADA春夏服装作品中平针绣法极为多见;镂空绣常用于薄裙设计中,能赋予裙装灵动轻巧的唯美感。珠绣则会用到珠子、亮片等材料来进行绣制,常用在高级定制服装中,以显华丽。在生活装中加以少许点缀也是时尚潮流的象征。补花绣多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服装中,有浮雕的感觉,让衣服显得活泼可爱。

采用任何一幅刺绣仿佛都带有浓得化不开的中国情怀,在现代装饰设计中,无论运用在哪里都是既古老又清新,它自身的多变也给设计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变化。现代设计师们在追求绣品精美秀丽的同时,应该更深地挖掘传统文化或艺术创作中的深层次东西,就是在艺术形式的背后,去寻找其蕴含的象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中。中国手工刺绣是人们在日常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纹样和大胆的色彩寓意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理想的追求。通过了解刺绣文化的精神内涵,对现今包装设计的色彩、文字、图案等要素进行分析,从传统文化中寻求手工刺绣的创新,以全新的设计形式结合现代社会的审美眼光,寻找独具手工技艺的设计特质元素,创造具有鲜明个性的包装设计,使传统的刺绣也成为一种时尚。

三、刺绣在包包上的应用

正如缎带绣能带给包包趣味性和装饰性一样。在形式上也不仅仅限于对称格局,还采用了均衡、呼应等形式美法则,这种手法在职业女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现代刺绣博采一切传统刺绣优点,突破了刺绣平面化的局限,而追求立体化的效果,不仅仅是线在织物上的平面织合而且强调变化多样的针法及细腻的效果,并充分利用现代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成果,追求视觉冲击力,主张整个刺绣品都完全用色线构成。不再使用刺绣饰物来组织设计形象,从点、线、面的色彩搭配,到平展、凹陷、凸显的线的搭配,针法、视觉的搭配,充分体现了现代刺绣的特点。整个系列分三类设计,针对女性的三个年龄阶段进行设计,分可爱系列、职业系列、知性系列。将一种装饰纹样用不同的表现手法表达出来。传统刺绣图案选择夸张,比如人物及动物造型不追求逼真,但是一定细腻,多以神话素材来刻画。并且刺绣图案注重绘制造型的轮廓和动态,通常表现形式以生动、趣味性为主体,也是人们审美情趣的提升与表现。传统刺绣总体构造追求完整性,他的主体以及表达风格切合一个主题。当然刺绣的创作题材和构思思路是比较广泛的,任何题材都讲究总体的同一性,比较追求完美。比如绣制仙鹤松柏等一定会加上祥云等图案,均体现了传统刺绣图案关联性,其在图案上深度统一。

荷包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荷包的造型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也有桃形、如意形、石榴形等;荷包的图案有繁有简,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都有,装饰意味很浓。 现代南方方言如粤语、客家语和闽南语中常用荷包指代钱包。清代荷包有大量实物传世。通常以丝织物做成,上施彩绣。因制作荷包的质料、造型各不相同,所以名称也不一样,有的造型上小下大,中有收腰,形似葫芦,所以称之为“葫芦荷包”。有的被做成鸡心形,上大下小,俗称“鸡心荷包”。在一些大、中城市,还有专门生产这种饰件的作坊。如《旧都文物略》记:“荷包巷所卖官样九件,压金刺锦,花样万千。”据说这种荷包最初是男子用来盛放烟叶的,后来大家觉得十分美观,乃争相仿效,不论男女,都喜佩之。北京《竹枝词》云:“为盛烟叶淡巴菰,做得荷包各式殊。未识何人传妙制,家家依样画葫芦。”随着时代的发展、服饰的改变以及人们文化心理的变化,如今荷包在城市里已经成了人们的收藏品,只是在乡村和少数民族地区仍有流行。布依族青年结婚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耍荷包”。荷包文化留给人们的不仅是可供欣赏的民间艺术品,还有丰富且深刻的文化內涵。

山西著名的民间小调《绣荷包》:

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

那春风摆动杨呀杨柳梢。

三月桃花开,情人捎书来,

捎书书,带信信,要一个荷包袋。

这种民歌的曲调只有两句,歌词有一定的程式,但内容上可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自由增删。这首歌以情人捎信写起,到买针线,选绸料,剪花样,再到刺绣,叙述了绣荷包的整个过程,绣花的内容也密切联系着周围的生活,表现了主人公特定的内心情感:

一绣一只船,船上撑着帆,

里面的意思情郎你去猜。

二绣鸳鸯鸟,栖息在河边,

你依依,我靠靠,永远不分开。

歌中取象寄情,一会儿情意绵绵,表达了对情人的爱恋,一会儿又带点凄婉,诉说别后的思念。最后唱出内心的企盼:“收到这荷包袋,郎你要早回来。”一个小小荷包成为男女青年定情的信物,成为纯洁、坚贞爱情的象征。所以男青年收到这份非同寻常的礼物,哪怕远走天涯,或是上工劳动,都佩戴在身上,格外爱惜和珍重。第二件作品就是采用了山西传统的荷包形状,图案与刺绣工艺与现代欣赏相结合。

任何一幅刺绣仿佛都带有浓得化不开的中国情怀,在现代装饰设计中,无论运用在哪里都是既古老又清新,它自身的多变也给设计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变化。现代设计师们在追求绣品精美秀丽的同时,应该更深地挖掘传统文化或艺术创作中的深层次东西,就是在艺术形式的背后,去寻找其蕴含的象征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将传统艺术融入现代设计中。

参考文献:

[1]徐蔚南.顾绣考[M].中华书局出版,1936.

[2]唐宇冰,汤橡.家用纺织品配套设计[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王桂荣.服装刺绣[M].吉林人名出版社,1981.

[4]刘锡诚.中国女红[M].古吴轩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服饰
去海边吧
美术在服饰的纹样和款式设计中的作用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碎花落坠
猜朝代
中国历代女子流行服饰的演变
试分析人物形象设计与服饰关系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
哈尔滨中老年服饰展献礼建党九十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