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距离
2019-10-12栗明温再骞
栗明 温再骞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来,也被更多的人研究并重视。艺术也总是不断在探寻新的表达方式,艺术与数字化结合的这种全新的交流形式,更是以其独特新颖的方式在公共艺术领域中异军突起。交互装置艺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方式。传统的公共艺术作品与观者之间仅仅是单一的互动,而交互装置改变了观者与作品之间的互动方式和参与方式。与此同时也给了装置艺术新的发展方向,交互技术的运用也丰富了装置艺术更多的表现形式。本文通过研究交互技术与装置艺术的特点、联系以听觉为切入点,结合交互装置的一些案例设计一个与听觉有关的交互装置作品并探索装置艺术的交互性。同时从交互装置的一些案例上来研究艺术家新型的创作思维,以及观者对交互装置作品的审美思维。通过对交互装置的研究论述,从而对交互装置艺术的发展与趋势进行展望与探讨。
关键词:交互装置;公共艺术;听觉;交互性
一、绪论
(一)课题研究的来源
本文的课题是根据本身公共艺术的专业和导师的研究类型来设定的论文课题。听觉、视觉和触觉这些都是观者与交互装置作品最重要的交互方式,相对于其他的交互方式听觉交互方式更容易使观者产生真实的沉浸感。而公共艺术中对听觉这类感觉交互方式的研究也较为缺乏,通过对听觉与交互装置的研究分析和实践来更好地了解这种方式。因此经过和导师的多次讨论之后,最终确定以《心的距离-听觉交互装置》为论文题目。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交互装置艺术的影响日益扩大,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数字化时代的背景下,交互装置与听觉、视觉和触觉等这些感观类的沉浸式互动方式相结合的创作,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艺术、环境、景观、建筑等领域。在艺术领域中发展成为交互装置艺术,它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公共艺术认知方式,带来了全新的交互形式和新的交互体验。交互装置艺术区别于传统的艺术欣赏体验形式,這两种艺术形式的汇集带来了一系列的文化运动。
七十年代中期多媒体出现在计算机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兴起以其交互化、多样化、集成化的特征迅速发展。它的出现是交互装置艺术开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在新技术和新的表现形式上形成一门更加综合的艺术形式。在八十年代一种全新的设计领域交互设计产生了,为此后艺术领域的交互装置艺术奠定了基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运用新媒体技术设计作品已经成为设计师的创作潮流,交互装置艺术也已经成为流行的艺术表现形式。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互动装置艺术的发展中,就听觉交互艺术的运用和发展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和掌握听觉和互动装置相结合后的应用和作用。互动装置的体验影响有很多方面,它可以让艺术的表现更加多元化,让观众增加艺术作品的参与感并最终通过艺术反哺与生活,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文通过阅读查找与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科知识点,新媒体技术、交互设计、装置艺术、听觉声音、公共艺术等等与此相关的文献和书籍,了解11这些学科的特点、艺术形式、发展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掌握了解了研究课题的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基础知识后,更好地把握论文的研究方向有助于论文的写作。
二、听觉交互装置的研究分析和创作
(一)对交互装置的研究分析
想要设计听觉交互装置就要先了解交互装置,交互装置分为沉浸式交互装置和界面式交互装置这两种。在艺术展览馆或者博物馆这种艺术场所的是很常见的界面式交互装置艺术,互动的形式较为单一,是直接与观赏者接触互动的具有直接性、即时性和视觉性;
而沉浸式交互装置的作品是以观赏者的感官感知为基础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感应器来捕捉观赏者的感知。例如听觉、声音、表情、触觉、动作等等表现形式与观赏者产生情感的互动让观赏者沉浸在交互装置艺术作品之中。这样的作品让观赏者的感受更加的真切,具有趣味性、自然性、多媒体、环境感受、多通道的特点。
(二)对听觉交互装置的创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公共艺术作品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当中,成为一个地区的象征或精神的体现,可见艺术作品与人之间的互动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才要设计一个听觉交互装置可以更好地体验互动感,研究、收集作品在不同的环境空间会对人产生怎样的心理状态和效果。
例如国外的一个休息场所中的听觉交互装置《来自心灵的声音》,这其实是利用骨传导的科技原理设计的一个交互装置作品,参与者在休息的时候将手肘靠在栏杆上手捂住耳朵,声音通过观者的手臂传入耳中,给人一种从身体传来的声音的感觉;等等这些公共场所的装置都是与人们的日常有着联系,让参与者在公共场所可以得到释压缓解疲劳,增强参与者与交互装置的互动体验,更好地与环境交流。听觉交互装置在商业上也被广泛地应用,可以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效果,很多的商业场所开始重视消费者的体验感受,体验感觉的越好消费的人数就会增加。听觉交互装置多是运用在游戏、娱乐场所中,参与者更加注重参与过程中的体验。
三、听觉交互装置艺术作品《心的距离》创作实践
(一)创作思路与灵感来源
此作品是本论文的课题实践,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出发设计的一个听觉交互装置,意是对该交互装置的声音提出更高的要求并进一步地去认识、感受声音。这个装置主要想要体现的是在公共场所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并且不是面对面的而是有一定距离的交流,它区别于微信、电话之类的而是类似于原始的呼叫机这样类似的一种交流形式。当人和人之间失去了面对面的交流和实时交流的这种状态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关于这个状态人的心理活动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面对陌生人的交流会不会产生疏离感,是畅所欲言、如释重负还是噤若寒蝉,对该装置对人与人产生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
在自媒体时代微信、微博、短视频等等自媒体的出现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变成了人与智能机器之间的交流,而这种方式的改变也影响了人与人面对面沟通交流的真实感。人们是否需要面对面的交流还是只需要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交流,交流的意义到底何在,这需要从听觉和交互装置的结合创作中去挖掘探索。结合案例对其进行发展和应用方面的分析研究。了解听觉和互动装置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联,其次再从听觉交互装置艺术作品案例中分析,通过收集和整合人和人之间的交流还有心理活动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人和人之间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距离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状态,并且呼应在城市化的发展中对人的内心、精神的影响和对人之间的信任,最后深入探讨和完成听觉交互装置的设计。
(二)设计作品的概念解析
听觉是除视觉以外很重要的感觉器官,在感知上面听觉的感知要比视觉更为敏感,听觉可以影响人的心理空间,本作品就是利用听觉交互装置的表达形式来刻画一个听觉空间。在听觉与交互装置的结合中可以利用装置中的传感器和声音的输入输出技术将观者输入的声音转化为声音的输出从而传达给观者听觉的感受。听觉也往往会和视觉结合一起出现呈现出多感官的表现形式。总的来说设计的这个听觉交互装置作品就是以声音为元素,结合互联网技术进行的具有信息传导功能的逻辑性结构装置设计,是一种多元化的听觉表现形式更加的强调观者与作品之間的听觉体验。
(三)设计作品的提出与实践
在设计作品中利用人与人的交流互动产生的听觉元素来收集分析当人与人之间有距离的交流时会产生怎样的心理状态;在作品的外观设计上采用以管状元素组合的一种形状,管状元素轻盈、坚固、通透更重要的是可以给人产生距离感,材质的选择上也较为广泛;听觉交互装置的设计必不可少的就是其中的交互设计,而计算机编程语言可以实现人与人的交流互动。该作品用Precessing编辑程序代码,根据感应装置触发程序运行从而进行声音的传送,以此来达到参与者的互动效果。
(四)设计作品的特点与意义
听觉交互装置就是运用声音设计的表现形式与交互装置的结合,声音的发展和交互装置艺术的结合,不仅丰富了装置艺术的表达形式也增强的互动装置艺术的体验性、互动性、艺术性,为观者提供了更强的体验性使作品与个人情感的表达更加交融,也为设计师寻找到一片广阔的创作领域。这两者的结合使其应用的范畴也得到扩展,不断地有关注听觉与交互装置的设计师开始研究运用使其发展的领域广泛化,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四、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科技融入艺术创作当中是新时代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交互装置艺术的出现就是科技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在交互装置的表达形式中听觉总是会和视觉一起出现,在公共艺术设计领域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很多设计师研究创作交互装置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创新手法创作出的作品,满足了观者对听觉和视觉的体验要求,所以它吸引着很多设计师对它进行研究。研究以听觉为元素的交互装置设计对未来艺术设计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
本文从通过研究听觉与交互装置并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特点创作一个以听觉为元素的毕业设计听觉交互装置作品,以此来培养自己的设计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和设计方法,来提高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
参考文献:
[1]邱枫.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2]董斐然.基于互动多媒体技术的装置艺术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3]吕珍妮.论当代装置艺术的交互性[D].湖北美术学院,2018.
[4]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
[5]周欣雨.基于声音的交互装置艺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
[6]张幸.互动性装置艺术的体验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7.
[7]邓博.新媒体互动装置艺术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
[8]宗敏.数字装置艺术的交互体验研究[D].上海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