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琴曲《肖邦风格》创作分析

2019-10-12黄金城黎书宏

艺术大观 2019年26期
关键词:乐段柴可夫斯基大调

黄金城 黎书宏

摘要:钢琴曲《肖邦风格》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Op.72》的第十五首。本文从曲式结构、主题特征、调式调性布局等角度对该曲的创作技法特征进行分析。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钢琴小品;Op.72-No.15;创作技法

《肖邦风格》(Un poco di Chopin),这部作品被题献给谢尔盖·米哈伊洛维奇·雷米佐夫(Sergei Mikhaylovich Remezov,1854-?)。谢尔盖的父亲雷米佐夫·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Remezov Mikhail Ivanovich,1819-1878)是一位神学院毕业生,并终生从事神学工作。谢尔盖是俄罗斯的钢琴家和教师,1881年至1903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担任教师。柴可夫斯基曾在1893年10月14日,即他逝世前的三个星期,给谢尔盖去信询问一位他们共同的老朋友尼古拉·瑟吉耶维奇的葬礼问题。

这首作品为升c小调,3 / 8拍,玛祖卡速度,采用复三部曲式结构写成。

一、复三首部(第1-48小节)

复三首部为再现单三部曲式。

单三首段(第1-16小节)为平行乐句乐段。两个乐句均为8小节长度,结构方整。

乐句I(第1-8小节)内部结构为2+2+4,综合性结构。核心动机为前两小节,围绕g2音环绕的一个旋律短句,这个核心动机采用了玛祖卡速度,3/8节拍,并且从快速演奏的十六分音符构成的三连音开始,夹杂着三十二分休止符,连奏,跳音,这些手段使得这个动机显得生机盎然,动力无穷。第3-4小节在保持核心动机节奏型不变的前提下,对句头的旋律进行方向进行了改写,结合后边的展开和收束部分,使得整个前8小节乐句形成一个从高位音区快速活跃地下行演奏的旋律线条,最终在第8小节,停在了升c小调t和弦的五音旋律位置上;乐句II(第9-16小节)的内部结构和发展手法和乐句I一样,依然保持整个旋律线条的持续下行态势,在第15-16小节以升c小调D7-t的终止式全终止结束。

单三中段(第17-32小节),对比中段。平行乐句乐段写法明显,且两个乐句均是8小节长度,结构方整。乐句I(第17-24小节)采用一气呵成的主题句的方式呈现,一开始即回到E大调上,虽然整个前4小节(第17-20小节)没有出现更能清晰证明E大调成立的D-T的和声进行,并刻意回避T和弦的多次使用,但通过对B音的还原,和在第20小节强拍出现的E大调T和弦,仍然能够较为明确的断定这个乐句的句头已经清楚的离开了主调升c小调,而暧昧迷惑的逐渐过渡到了E大调上。经过第20小节开始的连续下二度模进,这个乐句最终在第24小节转调到了B大调并以D7-T终止式结束;乐句II(第25-32小节)从前乐句句末共用的升f1弱起开始,对前乐句前7个小节进行了原封不动的重复演奏,仅对最末一个小节的旋律进行改变,并从第31小节弱拍开始进到升c小调的VII7-D56和弦,为单三再现做了属准备。

单三再现段(第33-48小节);

原样再现。

二、三声中部(第49-115小节)

并列单二部曲式。三声中部转到A大调,为复三首部主调升c小调平行关系大调E大调的上方四度下属关系大调,仍在一级关系调的范畴之内。

单二首段(第49-64小节)为重复乐句乐段。两个乐句均为8小节结构长度。由于旋律上存在对句头旋律的回头,因此可以将其内部结构视作两个4小节的乐节结构,周期性结构。另外,由于这个旋律的连贯性比较强,如果将乐句内部结构不做进一步段分开也是可以的。整个单二首段共16个小节,左手声部只使用了一个和弦,全部建立在A大调的主和弦持续上。

单二第二段(第65-80小节)平行乐句乐段,两个乐句均为8小节结构长度,结构方整。这个乐段很像单三中段的写法,整个乐段都采用十六分音符的三连音,毫不停歇,奔流不息。整个乐句形态呈一个向下兜底的弧形,句首迅疾升高至a3音,然后通过前三个小节的连续下二度模进,一路向下,很快到达第69小节的升g1音觸底反弹,经过其后两个小节的连续上二度模进,一路向上,快速回弹爬升至高音区的g3音。快速流动的音符使这个部分的音乐听起来明亮犀利,极强的颗粒性就像雨后池塘荷叶上不断滚动的雨滴,清澈透明,光亮照人。和前乐段写法相似,两个乐句前7个小节完全一样,只最末一个结束小节不同,两个乐句都采用了升c小调的k46-D7-t的终止式结束,前乐句在弱拍经过性的主和弦的降五音上,后乐句在弱拍上停在主和弦的主音上。

并列单二的重复(第81-115小节),前面的并列单二部曲式被重复了一次,仅在并列单二的第二段末尾改成了向复三再现部的过渡性写法,从第110小节到达升c小调的K46,第111小节D7,并对这个D7和弦进行了4小节长度的发挥,为复三再现部做了属准备。

三、复三再现部(第116-163小节)

原样再现,再现单三部曲式。

柴可夫斯基的这首作品在曲式结构上显得很是规范。复三部曲式的两端都是再现单三部曲式,中间三声中部为规范的并列单二部曲式。在再现方面,无论是乐部层级的复三首部和再现部,还是乐段层级的单三首段和再现段,均简单的采用了原样再现予以呈现。在乐句层面上,除了再现前因为属准备的发挥与过渡需要,这首作品的所有乐句都采用了8小节的结构长度。在属准备方面,每个再现前均采用了属准备做准备。在调式调性的布局上,复三两端以升c小调为主,中间三声中部的并列单二以A大调和升c小调交替出现,既有对比,又有统一。这些方面的安排都使得这个作品显得比较规范和使人易于理解,也使得演奏者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演奏而不是理解方面,最终使得这部作品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和好评。

参考文献:

[1]库宁编.柴科夫斯基论文书信札记选[M].高士彦,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2][德]克劳斯·曼著.柴可夫斯基传[M].王泰智,沈惠珠,译.商务印书馆,2013.

[3][英]杰里米·西普曼著.柴可夫斯基传[M].汪璧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乐段柴可夫斯基大调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一次搞懂吉他常用和弦
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有什么魔力?
G大调随想曲
“跑调”了怎么办
柴可夫斯基的难言之隐
视唱练耳与钢琴
二胡曲《新婚别》演奏浅析
美丽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