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的节水效果
2019-10-11张宝英
张宝英
1、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的基本概述
伴随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土地资源与水资源总量不断减少的同时,人们对于粮食产量的需求量却在不断增加,因此如何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成为了现阶段基层产业机构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为此河南省经过对小麦栽培种植技术的探索实践发现,与条播行垄种植方式相比,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此外在提高小麦产量、降低水资源消耗以及推动国民经济进一步不发展中都发挥了显著作用。
为从根本上探索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节水效果,河南省农科院采用中穗型冬小麦品种0628,对不同种植方式的水分利用情况进行了统计比较分析,并通过详细记录小麦播种、拔节、抽穗、成熟等各生育阶段的蒸腾、蒸散和蒸发量,从而明确的了解不同阶段传统种植方式与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方式所消耗的水分,具体来看,阶段蒸散量计算公式为ETi=(W1-W2)×h×γ,其中Eti指的是阶段麦田蒸散量、W1和W2分别为阶段初始和阶段末期1m土体平均土壤水分含量(g/g)、h为土体深度、γ为土壤容重(g·cm-3);阶段土壤蒸发量计算公式为Ei=Ed×d,其中Ei指的是阶段麦田土壤蒸发量、Ed为利用微型蒸渗仪测定的平均每天土壤蒸发量、d为阶段持续天数;阶段土壤蒸腾量计算公式为Ti=ETi-Ei,其中Ti指的是阶段作物蒸腾量、ETi为阶段麦田蒸散量、Ei为阶段麦田土壤蒸发量;至于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为WUE=y/ET/10,其中WUE为小麦水分生产效率、y为小麦单位面积产量、ET为小麦生育期蒸散量、10为单位转换系数。除此之外,经大量科研数据分析可知,不同的种植方式其耗水量也不尽相同,故此为确保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河南省农科院借助蒸渗仪,对小麦在生长过程中的不同生长期的始末重量差进行了测量,以此在充分了解无垄栽培种植和条播行垄种植方式的单位耗水系数的基础上,为后续各项作业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2、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和条播行垄种植技术的数据分类分析
①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和条播行垄种植技术水分利用情况的数据分析
伴随小麦生育期的不断推进,麦田的蒸腾占比增加而蒸发耗水量却在日益降低,因此从某方面而言其耗水模式逐渐从最初的蒸發主导向蒸腾主导转变,在此过程中与传统的条播方式相比,各个生育阶段无垄栽培麦田蒸腾占比均高于前者,而经过大量的时间探索发现,导致这种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无垄栽培麦田全覆盖时间较传统条播封垄时间提前的缘故。除此之外根据对调研数据分析可知,无垄栽培于小麦两叶一心或三叶期,即在小麦正常播期播种后三十到四十天后,通过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方式进行种植的小麦,其可在短时间内有效地实现全覆盖,而条播行垄在进行种植时,它无法进行全覆盖,通常来说只有到春季拔节期间,才能进入封垄阶段,两者之间封垄期不同的原因主要在于,无垄栽培麦田的全覆盖提前,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其棵间蒸发量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能显著地降低消耗量,尤其在抽穗前,消耗量减少值大概占总减少消耗量的三分之二,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减少量的百分之七十五,但与此同时,由于无垄栽培的种植密度较大,因此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往往其蒸腾量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消耗量会有所增加,大概全生育期蒸散量较传统条播可节水百分之九,此外与其他传统小麦栽培品种以及传统栽培无垄水分条播相关的合作品种比较,小麦品种传统水分无垄条播土地栽培品种的年产量显著大幅增加了百分之十五,由此可见,无垄栽培能更好地覆盖地表,降低了麦田土壤水分无效蒸发损失,同时也提高了种苗生育期间的水分综合利用率。
②无垄栽培均匀种植和条播行垄种植技术耗水量情况比较
相较于传统的条播种植方式,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的应用,从某方面来讲无论是在小麦生长的任何时期,育苗耗水系数均减小,而这种那个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其实主要是因为无垄耕地栽培在小麦育苗期,可均匀充分地覆盖土壤地表,从而在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量的基础上,实现耕地节水,但不可否认的是,从返青到成熟期,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的实施,其各阶段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不断增加,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则主要是因为无垄匀播密度较传统条播大,蒸腾作用明显加强。
总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粮食产量需求的不断增加,小麦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相较于传统条播种植方式,小麦实行机械化无垄断地栽培均匀机耕种植作业具有如下优势,即:显著地提高了小麦产量和增收效果,满足了人们对于粮食产量的需求;实行小麦耕、种两播联合机耕作业,从根本上消灭了单纯机耕播种作业程序,天天搞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减少成本损耗;无垄栽培均匀种植技术实现了均匀节水,具体来看这种技术的应用,在有效度地减少小麦土壤作物表面水分蒸发量的同时,还提高玉米小麦土壤水分综合利用率,下次收茬期的玉米施肥有良好节水施肥作用。
(作者单位:455000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