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滇池散笔

2019-10-11陈应松

滇池 2019年10期
关键词:滇池水草

陈应松

1

西山睡美人躺在浩大滇池的眠床之上。云气鼓荡,山势谲异,烟水迷茫。远处烟火似城,雨村如梦,山色荡虹影,灯火入荒烟,滇池真如海,神在云水间。

这是云南雨季到来的雨,密集迅猛,植物疯长。特别是巨大的热带植物,张扬着它们奇怪的枝叶。但又似乎有江南的雨韵,不过那种暮色到来的凉寂却又是高原特有的。

我被草海大坝的壮观和宽阔镇住了,这相当于一个 2.4公里的广场,石板铺路,路灯像莲花瓣,也像海鸥的翅膀,想起每年冬季到来的10万只红嘴鸥,它们遮天蔽日的倩影像是三月密集的活纸鸢,昆明滇池的冬季也有早春丽日的景象。这美丽的春城,因红嘴鸥的聚集,给昆明人送来了一个翅膀上的春天,一个美丽如童话的冬天。那些漂亮的海鸥,不是它们选择越冬的地方,而是上苍送给昆明的。

此刻,草海和滇池外海在暮色中的雨雾里,呈现出它的浩大寂静,这种浩大的寂静傍在西山脚下,真仿佛是西山睡美人宽畅的眠床,一湖烟水作了纱帐。云雾在洗得如翡翠的西山散漫蒸腾,就像是烟浪溅上山巅,又被风吹散。西山有更浓烈的云团从崖后喷涌而出,一直拖曳至湖上,像是那个睡美人扬起的浓密鬓鬟。滇池就是大海,是甜蜜清澈的大海,一座昆明人蓝色液体荡漾的心灵教堂,乡愁教堂。

我行走在草海大坝的暮雨中,五月底的天气有着湖边特有的潮湿凉意,或者离愁,或者别绪,或者物喜,或者己悲,或者家国情怀,或者个人情仇,高原之湖,不至如此浅浅而生,这一池大水,盛着高原的魂灵,是我们能够祈祷、敬畏、寄托,也能够遥望、洗濯和啜饮的地方。

夜半闯入梦境的滇池,只能似梦似幻。一旦晴天丽日,便是万千气象。

海埂公园,早晨的滇池已经开始了不知疲倦的动荡,水从很远的地方赶来,不停拍击着石岸。天晴了,云彩厚重沉浓,天空高远,使得滇池更加辽阔,风带来浪的寒意,所有的路都被它粗暴地溅湿了,仿佛它对陆地怀着敌意。但滇池有让人眺望的心境和空间,滇池属于远古的哲学和意境,它所有的声音都属于那些眺望者沉默的语言。

有一些老者在这儿钓鱼,他们将钓竿放进水里,几秒钟就会咬钩,是一种很小的白鱼,不一会,一个老者就钓起了数十条,可以做上一碗鱼肴来几口小酒了。滇池鱼很多。

早餐后昆明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张庆国非得要亲自陪我去大观楼,我也很想再看一下那个有名的长联。多年前来过,印象已经淡漠。去时才知道这淡漠的原因。虽然大观楼公园里荷花盛开,但登楼之后,确实看不到“五百里滇池”。这里是大观河入滇池的河口,有许多人在钓鱼,荷池并不壮阔,原因都是滇池缩小的结果?作为土生土长的昆明人,庆国告诉我,这里曾是草海的一部分,就是城中的翠湖公园,过去也是可以坐船直通滇池的,昆明在历史上是一座水城。过去的大观河水运兴盛,滇池周边产一种香稻,就是靠大观河运出去的。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天下第一长联作者孙髯翁虽才高八斗,也不过是个破落高士,一生不得志,仅因为科考搜身,此兄觉是对知识分子的羞辱,于是拂袖而去,最后沦为寺庙门口算命先生。但孙君不是颓废昏噩混点酒喝之人,胸怀阔大,才华及天。此联气势弘阔,心有千秋,苍茫兼苍凉,孤寂且孤傲。张庆国主席说他看到资料,是一行文人登西山后,孙便写了此联,那时候,还没有大观楼,是先有联而后有大观楼。因为只有西山才能见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一个“奔”字,气象极大。后人多有仿长联,甚至比此联更长,都不过拨弄词藻,故作清愁,怀中无物,亵玩神境。虽写在大观楼内,只能是自取其辱。为何你们不学学太白先生,不道眼前景,只因崔灏诗,再题多少也是白搭。人家把眼前景,胸中事写尽了,把天与地,古与今打通了,你再写也没啥意思。何况你腹中无才,想与髯翁一较高下,那不是自讨没趣,落下笑柄?

我特欣赏下联,下联的怀古,他只写滇中之事,不写国运更迭,比起空而大的咏古,多了几分实在,而将滇池千秋景色,悉数道尽了。天下总会有冷不丁冒出一个为天地万物命名的,孙髯翁算一个。

又是秋雁,又是清霜,此联的怀古有些悲沉,似乎都是怀古,好景不再,一语成谶,如今是再也看不到四围稻香,半江渔火。没有了稻田,也少有了渔人,只能是一种遥远的念想。在夜晚,滇池的波浪、星月與滩渚无人相陪相伴,夜晚的湖水太空阔荒寂。

昆明春城,有滇池水气荡漾,有西山美人安卧,雨水充沛,风景殊异,说昆明是从滇池中退出的一个城市,也是说得通的。因此烟水灵灵,仿佛出浴美人,出水芙蓉。一半水一半城的说法,你若是从呈贡湖边往昆明看,这个城市就浮在水上。

2

我们来到了捞渔河湿地,这是捞渔河进入滇池的河口。这是湿地吗?其实是一个公园,有公园的所有元素。但它是湿地。是滇池红线 100米内的一级保护区。

结构精巧的水质净化功能区,布水沟渠,有大量的支、次布水系统,导流沟将水引入生态林带,经主干渠、支次渠、毛细渠布水,形成鸟足状水系,使湿地成为布水均匀、全面连通的一个庞大复杂的水网。

布水堰位于湿地入口处,呈齿槽带状堰口,是分水和布水的主要设施。上游主要来水后,进入湿地,在这里利用原有高差实行分水布水,然后进入各导流沟及叶脉状的布水沟渠。河水流入的响声铿锵有力,水流很大,一下子进入了中山杉林,里面有石砌的步墩。这片杉林中的湿地,水在树下流淌,里面阴凉袭人,水下有水草、游鱼,令我大开眼界。这个水上森林,也是闻所未闻,身临其境,顿感滇池有救。杉是什么杉呢?他们告诉我,这叫中山杉,是落羽杉与池杉杂交的一种树种,不怕水,而且生长速度快,成活率很高。这个设计是大手笔,这片水上森林有 300亩,7万多株,已经有 8个年头,有 20公分粗。它的作用就是人工造成湿地,设计者将进入湿地的水经过沟渠自然引流到各级地势形成的水塘,由于地势之间的落差形成地表水径流,从而形成湿地内水的自然流淌,完成第一次净化过程。与之前进入湿地的浑浊污水相比,这一过程中的水明显清澈了不少。在不太深的水里,有足够的时间和路程让水中污染物沉淀,过滤分解,让水中树根和大量的微生物吸收,何况水中有鱼,水流回环,让流入这里的水充分曝气,增加水中氧气。

我走在水上的森林中,我突然想起在土耳其看到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那是人造的,这是自然的。在浓密的、不见天日的杉林中,水声潺潺,有大鱼在水中打旋奔跃,头顶传来鸟的密集叫声,给人神秘的、梦幻的穿越感。这片森林里,现在藏匿着 5000多只白鹭。还有一些别的鸟,在树上人工挂的鸟巢里生活。

捞渔河进入这里的水是五类水质,可是流入滇池时成了三类水。这百米的曲折之路,竟然让水质净化得这么好,真是太有匠心了。

赏心悦目的水上森林之旅,到处都是流水,到处都是鸟鸣,风吹来时,湿润的空气里是草木的香味。

这片水上森林之后,水还会旋转在此处,进入一片芦苇荡中,我看到了大片的白鹭和翠鸟,鱼在芦苇丛中拱动和繁殖。风吹芦荡,气势滔滔。水很清澈,植物很茂盛,还有各种亲水植物都坚挺在这片湿地上得意摇曳。这里是它们的天堂,无论是鸟类、鱼类和植物。

在芦苇荡的这片水域,称为二次均质调节塘,就是将水上森林净化过的水和末端河道自然收集来的水,进入以草本植物为主的 240亩均质调节塘缓冲,由于地势不同,湿地内部被划分成几个区域,有的是荷花塘,还有的是浮萍塘。靠一条条土渠连通了湿地里不同区域和不同地势之间的水,经过各区域发挥净化水的不同作用,形成了湿地内特别设计的布水系统,最终将净化完成的水排入滇池。

捞渔河湿地已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此刻有蜂拥而来的游客,不仅在这里带着孩子钓小龙虾捞鱼儿,还带着他们观赏这儿的湿地景色,让他们亲水爱水。

那些美丽的落羽杉、中山杉、杨树、芦苇、香蒲、菱草、蒲苇、滇杨、滇朴、香蒲、水葱、纸莎草、千屈菜、再力花,组成的捞渔河湿地,还有在那儿举办的大丽花、唐菖蒲花展,万紫千红,吸引了许多爱花人。唐菖蒲这么多颜色,只有云南才能长出这么鲜艳的花。

同时这里还设计了步行系统。整个步行系统分别由 3米宽 15公里长的湖滨步道、6米宽1公里长的自行车道、3米宽 700米长的林间栈道和 3米寬 300余米长的观景长廊。在捞渔河湿地,一步一景,应接不暇,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市委宣传部的周海燕处长建议我一定要去古滇湿地看看。对于这个湿地,我看到网上的许多评论,“昆明湿地公园中的佼佼者”“与其他湿地公园不一样,恐怕到了欧洲景致也不过如此”等等,这么高的赞扬已经超出了对一个湿地的评价。

老远就看到一种奇怪的建筑,这就是古滇国的黄色屋顶建筑,长脊短檐,线条流利,雄壮神秘,有高原之上的大气象。古滇湿地公园占地1100余亩,是在原有的 200亩自然湿地基础上改造扩建成的生态湿地。这个湿地因为民营资本的介入,处处显示着它的豪华与气派。它位于滇池南岸、长腰山西侧。如果说捞渔河湿地保持了质朴自然的属性,这里就是精心设计、精心打造的,投入也更大,目前为止已投资 100亿,也包括其他的设施与园区。

古滇码头大厅前面是广场,可以看到华丽壮美的古滇博物院屹立在对面的山上,大厅后面是一圈环绕在古渡码头旁的水榭长廊,全是用大竹编织而成。想象力奇崛,造型粗犷,却又典雅时尚。它叫“古滇艺海大码头”,向滇池里延伸百余米,设计更有脱颖而出、跃入滇池之感。水上还有古船,是古滇国的建筑造型。在这个湿地周围有许多此类宏伟的建筑。码头东西两头还沿滇池岸边修建了绵延数里长的观景大道和数条进入昆明湖、牵星海、采莲塘等的小道及桥廊。大码头的竹环廊建筑,与候船大厅相映成趣,和谐一体。有 151艘电力驱动画舫游船泊靠岸边,其中最大的一艘可容纳 22人,今后,将有 201艘电力驱动画舫游船规模,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水上游艺码头。这些画舫船全部采用环保经济的电力驱动,轻盈通透,既有江南画舫的浪漫,又有云南元素的神秘。

它似乎离昆明主城区很遥远,从这儿看去,昆明城的建筑群一半漂浮在滇池中。它也是一个河口,同样承担着净化水质、保护湿地的诸多功能。这里的水质本来就比海埂方向(北岸)的水好,清澈,有好闻的水腥味,湖塘广大,芦苇丛生,周边没有建筑物,这个湿地在精心布局中给予了自然最大的尊重。因为拆除了过去的海堤,让湿地与湖水连为一体,有了我们记忆中湖岸的自然曲线,有了湖水延伸的缝隙,一些水生植物在肆意生长,鸟类、蛙类、鱼类有了藏匿和繁育的场所,这也许是当年滇池的原样。这里是垂钓的天堂,是人们怀旧的去处,但又有现代最好的码头,有摩天轮,有各种精制的步道,有一个一个的景观,有大量的花草树木,有各个池塘中的主题植物,有观鱼、观花、观水的去处。比如专门设计的一处水景,观西山睡美人的地方,水瀑分为两层,你走进后拍照,人的下半身像是没入了滇池,在水中行走。移步换景,曲径通幽,柳暗花明,野趣漫漫,这里看滇池视野开阔,水天无限。一些手摇游船划入湿地深处,鸟飞鱼跃,溪涧莲蒲、芦苇水巷、碧波滟潋,坐看云起,何等快哉!

3

从西山龙门往下看滇池,在外海北部和草海之间有一片苇蒲摇曳、水鸟翩跹的水面,被碧绿的水草占满了水面。这就是草海大泊口水域,面积为 780亩,容积约 100万立方米,属半封闭水域。

2015年前,每年夏秋季节大泊口水域时常发生蓝藻爆发,水质与草海和外海一样是劣五类,为重度污染水体。2015年 8月,昆明滇池管理局所属的昆明滇池生态研究所,借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在滇池的研究成果,开始了大泊口水域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两年多实验,大泊口水域完全改变,2017年总体水质达四类,局部区域达三类,该水域再未发生蓝藻水华。

这个示范工程,为沉水植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自然恢复和人工干预的共同作用,大泊口水域沉水植物从 2015年的不足10%,增加到 2017年的 36.18%。而且沉水植物分布区域正在坚挺地向深水区域扩展,物种较之前更加丰富,清水型的苦草、海菜花等沉水植物成功重现。

在这个研究所,杜劲松所长说:在污染负荷基本得到控制后,通过提高水体透明度、调控水位等措施可促进沉水植被的恢复。沉水植被恢复后将与浮游藻类形成竞争,对蓝藻生长起到抑制作用。同时,沉水植被恢复可使湖泊的自净能力大幅提升,使水质明显改善。大泊口最好区域沉水植被盖度已达 80%,该区域的水质为三类,我们梦想的水体清澈见底实现了。

这一示范工程的成功完全验证了蓝藻是可以治理的,而控制水体总磷是滇池蓝藻水华治理的关键。

说说我进入生态研究所的第一感受吧。这个不起眼的研究单位,场院不大,进去靠左就是草海的大泊口,但是,我看见这一片有几百亩水面被围网之类的东西围起来,里面长满了我喜欢的水草,就是儿时湖泊中的水草,碧绿的水草。何锋博士告诉我这是什么草,叫轮叶黑藻、水蕴草,还有云南高原湖泊中特有的海菜花。美丽的水草,小时候,我们捞这种水草喂猪,钓鱼专找这种水草厚的地方,挑开一个小水面打“窝子”,鱼就躲藏在底下。水草下的鲫鱼,往往是金黄色的,我们叫黄壳鲫。还有一些黑鱼,爱在这些小空间一动不动晒太阳,我们叫“黑鱼晒花”。

生态学博士何锋说,这些就叫沉水植物,它们根系退化,靠茎叶吸收养分,进行光合作用。所以要水的透明度很好,达到 80厘米至 1米左右。这么茂密的水草,下面的水自然是清澈见底的,有鱼儿在游,在水草上摩擦产卵,能看到是鲤鱼,许多水鸟如小白鹭、大白鹭、水鹈鹕、苍鹭、野鸭等。太多的水鸟,因为它们有食物。只要水好了,鱼和鸟自然会来。何博士告诉我,这片试验区,沉水植物占水面的 40%,如果沉水植物占到這个数,蓝藻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因为水体透明,蓝藻无法大量繁殖。我问,为什么种植的是水草,荷花不行吗?他说,荷是吸收泥里面的营养,不像沉水植物,是吸收水体中的养分。

我问何博士这片试验区你们种了多少水草?他说,“我们种的很少,当时一个平方米只在 4个角各种一株,我们的试验叫生态恢复,生态恢复主要是自然修复,我们补的水是污水处理厂的尾水,透明度很高,虽然氮磷含量还是五类水质。”何博士说,他们的试验就是要让湖泊产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让水体有造血功能。让水草吸附污染物质,把水里的营养物质消耗掉,还加上鱼来吃一部分,而有的鱼虾是吃泥里面的营养物的,如水草和动物的尸体腐烂后,有生物清理。还放养了许多滇池土著鱼如金线鲃,是食肉型的鱼类。当水草茂盛后,各种鱼都会来,这样形成了生态循环,水质会越来越好。

生态所的杜劲松所长告诉我,他们所是2004年成立的,现在不过 15个人,怎样恢复滇池生态,他们研究了 10多年。他说对湿地的认识也是慢慢明白的,河流是所有水流汇入滇池的通道,而湿地是最后一道防线,是过滤河水的。说湿地是地球的肾,非常有道理,现在滇池污染了,我们的工作就是给滇池再造一个肾。

他的话有道理,有力量。

湿地可以将河流的污染物去掉10%—20%,有强大的净化功能。他指着何锋博士说,他每天跟踪滇池的蓝藻,这些年的研究比较深。蓝藻是一种最古老的浮游植物,几十亿年前就存在了,因为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繁殖是细胞分裂的,繁殖速度快。在一类水体和二类水体中它被抑制,到了三四五类,营养足够了,就大胆地生长,几乎没有天敌。冬天阳光少,冷,它就沉到泥底,休眠起来,天气暖和后就浮上来繁殖。

关于湿地模型,杜所长说到捞渔河,这是他们所第一块试验湿地,他说,你说到的水上森林,我们就是将肺与肾相结合的一个试验。森林是地球之肺。他说,恢复湿地就是先要将防浪堤拆掉,拆掉后,水漫进来,芦苇就自己生长。我们种的茭草,几年就死掉了,竞争不过芦苇。自然形成的生态,以后的管理就很简单,大泊口的试验也是一样,自然恢复让生态获得平衡,人为的干预要最小化,只能适当抚助。

我们在湖边说话时,他们的示范水面里,传来鸟的清亮的叫声,一些大鱼在水草上奋力摩擦着生殖腺体产卵,水声沉闷有力。鱼都搁在水草上,这种产卵的景象,有几十年没见着了,久违了,太让人喜悦了。这也许是 50年前滇池的常见景象,现在它们在这里神奇地重现。

我走的时候,月光照着蓝色的大泊口水面,鱼还在水草上奋力地摔打产卵。鸟的影子蜷缩在围网上、木桩上,茭草和蒲草在风中摇曳。空气里是水草和荷花好闻的水腥味,这种气味真是沁人心脾,让人不得不重重地往肺深处呼吸。噢,这清亮的水和厚重的水草,铺展在月光之下,弥漫在滇池之上,可惜许多来游览滇池的人没有看到这个大泊口,这真是生态恢复的奇迹。不远的将来,滇池一定会像大泊口一样,水草丰美,鱼跃鸟飞,水清如镜,浪花如玉。

猜你喜欢

滇池水草
水草为什么会吐泡泡?
在滇池东岸看西山
《滇池白鲢》
血水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滇池湿地,美回来了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下)
关于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中)
治理滇池的哲学思考(上)
水草冒泡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