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站前街

2019-10-11路来森

草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广场街道火车

路来森

站前街的北面,是站前广场;站前广场的北面,就是那个小火车站。

因为位于小火车站的前面,所以,这条街,就叫“站前街”了。是一条普通的街道,似乎,和其它的街道相比,也没有什么不同。

第一次到站前街的时候,我还很小,七八岁光景。父亲带我去火车站,看火车。穿过站前街,父亲就说:“这就是站前街。”恍恍惚惚的,没有什么具体的印象,只是记住了它的名字,还记住了那天的火车。我们站在铁道旁,一声汽笛长鸣,远远地就看见火车过来了。车站的工作人员,赶紧张开双手,大声吆喝着:“靠边,靠边,靠边……”

如临大敌。

是一趟载客火车,一节节,草绿色的车皮。有乘客,从窗口探着头,看一闪即过的风景,看车站边惊慌的人群。

那时候,心中就只有一个念头:“什么时候,也坐坐火车啊。”

当然,以后,是无数次的坐过火车了。

更没有想到的是,以后,自己竟然是如此地贴近站前街;连续多年,就工作在站前街边;每天,都从站前街上经过。每天中午,下班后,行至站前广场,就恰好听到火车站传来的长长的汽笛声,很准时,很准时。我相信,大多数人是不会在意那汽笛声的,但我不同,不是在意,而是习惯了倾听,所以每至站前广场,我就用耳朵去寻找,而且总会很准时地捕捉到。听着那汽笛声,我的心,去远方……

像所有小城街道一样,站前街的两旁,布满了大大小小的门头店,只是,这些门头店有一个共同特征——多是卖生产资料的。诸如各种各样的农具、化肥、水泵,甚至还有大件的拖拉机、农用小汽车、脱粒机、播种机等等。一些农具,就摆在门头前,算是一种明证,也是一种最具象的广告。如果,一定要找出某一方面的特别之处的话,“多卖生产资料”,也可以算作是站前街的特别之处了。

但我知道,这其实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遗留产物。大集体时代,站前街曾经有两个工厂,一个是农机厂,一个是化工厂,均为这个县城的代表性企业。后來,企业改制,这些工厂像全国所有类似的工厂一样,一夜之间,莫名其妙地归了个人;近水楼台,承包人,大多就是时任的工厂领导,或者主管这些部门的上级领导。不久,就掀起了一股工人下岗潮,潮水溃退一般,许多工人就被下岗了。下岗的工人们都去哪儿了?大概没有人具体统计过,或许,也有统计,只是寻常人不知道罢了。改革,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那次改制,其代价就是使相当一部分的普通工人下了岗,失去了赖以为生的工作。“铁饭碗”瞬间成了泥饭碗,生生地被改革的浪潮打散了,打烂了,不堪一击。生活在低处,也只能徒然一叹,无可奈何。可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那就只好另寻他路了。再后来,城市规模扩大,站前街几乎就成了小城的中心,所以,这两个工厂也就搬走了。工厂搬走了,于是,就留下了这些大大小小的门头店,依旧固执地保留了从前的传统,以卖生产资料为主。我估计,这些门头店的老板们,大概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时的下岗工人。虽然下岗了,但总是有一份对企业的留恋,总是有一种难以忘却的熟悉,于是,就以另一种形式,干起了自己相对熟悉的行当。

门头店前,并不热闹,不似超市,拥挤了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它总是以一种散漫、无所谓的姿态存在着,看上去,是一派慵懒的疲惫。经常见到的景象是:小老板们,站着聊天,或者坐着喝茶,再或者几个人聚在一起打牌、下棋。见有人走近了,就斜着眼睛看几眼,确定有人购物,才站起来忙碌一阵。一些女人守着的门头,则常常见她们倚门做着针线活儿,打一件毛衣,或者做一点刺绣;有的就干脆倚门而立,漠然地看着街道上走过的人群,跑过的车辆,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情状。

有人在门前,生起蜂窝煤炉子。炉子上的水壶,吱吱吱吱地滚着开水,偶或,一阵细细的炉烟冒出,很快,就缭绕而散。

让人觉得:日子好慢长,好慢长;生活颇无奈,颇无奈。日子如烟,就这样,一天天地冒掉了;就这样,一天天地将人燃烧渐老。

百年老街,行道树,都已很高大。多为国槐,当地人习惯于叫做“笨槐”,它生长缓慢,却岁月弥老,经年老干,屈曲盘旋,枝叶繁茂得不得了。这是一些经历过时光的树,是一些看过纷繁世情的树。它们像一些老人,沧桑的躯体里,贮满了对旧时光的记忆;它们又像一些坚守者,执着地守护着这条街道的平淡和安宁。

初夏时节,树上开满淡黄色的小花,一串一串地挂在那儿。花,是碎碎的花,黄,是迷迷离离的黄,凝视之下,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碎碎的黄花,夹杂在碧绿葱郁的树叶之间,风来树摇,感觉满树星光灼灼,婆娑之风景,大具风致。这是一年里,站前街最美的时节。这种美,是一种俗常之美,是一种平民之美。万千黄花,即如万千俗常人的眼睛,恬静、安适地看着这个浮嚣的红尘世界。

一些人,拿了竹竿,竹竿上绑定一铁钩,用它来拧取槐花儿。仰头,拧取,“吧嗒”落地的花枝,碎碎的黄花,悠然的摘花人,天光淡淡,有逸人之风神,也让人觉得美好。听说,国槐花放砂锅中炒干后,可以制成槐花茶;性凉,暑日作茶饮,正可以借此除热消暑。

我喝过几次槐花茶。茶花放进杯中,花儿便慢慢地绽开;啜一口,一种涩涩的焦糊味,在舌尖上洇开,感觉,秋风瑟瑟。

树,很高大,夏日里,枝叶纷披,树荫几乎把整条街都遮住了。看不到大片的阳光,只有枝叶间筛下的斑驳细碎的光影。疏疏落落的,像一个时代的散漫细碎的心情,那么闲适地开放在那儿,等待着一天天的日子,把它消释掉。朗月的夏夜,行走站前街,漏月米碎,迷离堂皇极了,像是行走在一个神性的世界之中。感觉这条街道,杳渺、幽深,有一种沉甸甸的厚重感,有一丝极其悠远的茫然感。此时,你不能言,你无法言,你只能在内心中默默地期许,但到底期许什么?亦莫可名状。

很多时候,我一个人,静静地行走着,但觉心神,悠然,悠然。

白天里,街道两边,树荫之下,就招惹了许多乘凉的人,多为老人。怎么有那么多老人?一摊摊地围在一起,足足有十几个“摊子”,每一个“摊子”,都围有七八个人。他们在打牌,在弈棋,或者,就只是聚在一起闲聊。大多,白发苍苍,远远望去,有“苍山负雪”之情味。看着这样的一些人,让人觉得时间的脚步,是那样的迟缓;仿佛,每行走一步,都很艰难;可最终,还是不得不为自己,画上一个苍白的句号。

我猜想,这些老人,定然有一部分,就是从前工厂的退休工人;退休金一定也不会很高,但可以维持温饱;温饱了就好,温饱就行了,他们懂得满足,他们知足常乐。我也推测出,这些老人并非都是站前街上的,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一定是从别的街道上赶过来的,因为广场上停了那么多的电动车、自行车。最初,他们聚集到这儿,或许,就只是因为这儿的树荫。那种国槐铺下的特别的树荫:凉凉的,柔柔的,氤氲着一种古旧的氛围,一份怀旧的情绪。后来,他们相识,相交,相互认作了朋友;于是,终于离不开了,朝夕相处在站前街上,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人生,大概就是如此:生发于偶然,然后,在必然的状态下发展下去,最终,构成你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时间宽容的时候,我也会停下来,停在他们身边。可我只是一个旁观者,从来也没有成为一名参入者。

看着他们,为了一局棋,而争得面红耳赤;为了一句话,而你来我往;为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而哗然大笑……或者,蓦然间,全场哑然,仿佛所有人都跌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他们,操着不同的口音,奇怪的是,彼此,却都能听得懂对方的话语。默然心许,相交惬意。有时,我会端详着其中的一张脸,企图透过这张脸,去窥视他人生的春夏秋冬;曾经的风吹雨淋下留下的印痕,或者,晴天丽日下,心海上泛起的粼粼波光。可是,总难看透。每一张脸,都那么沉静而洗练,像秋野晴空,是一望无际的寂寞和遼远;纵有曾经的沧桑,也被深深的皱纹遮蔽了。从这张脸上,你只能看到一种生命淡定后的平静,一种时间绵延酿就的醇厚,一种简化了的洗练人生。

岁月,就是这样无情,它会慢慢地消释掉所有曾经留下的印痕,使生命走向回归;最终,还原生命一种本原。一种干干净净的本原,一种赤子般的本原。

站得久了,有人会抬头看看我,会意地一笑。有人还会问上一句:“是你啊?”

一种似曾相识的问候。这么的简单,却也让人体味到一份淡淡的人生味道,一种出乎本然的人情味——心中,禁不住油然生出一份美滋滋的感觉。

老人如树,树如老人,他们彼此映照着,成为站前街上的一道风景。

去年春天,站前广场上,多了一位“歌者”。一春天,都站在那儿歌唱,仿佛,执意要把那个春天唱老。她有着满头的白发,身体不高,却瘦朗倔挺,不伛偻,不驼背,只是面容积聚了一些岁月走过的苍老。但她身上的着装,却始终是鲜亮、干净的,似乎,每天都在换衣服,红色的、蓝色的、花花绿绿的,奇怪的是无论是穿着怎样色彩的衣服,左胳膊上总会戴一段红色的“袖臂”,像是某种象征,或者标志。她的胸前,挂着一只小喇叭,一枚小小的麦克风,对着她的嘴巴。歌,都是一些老歌,“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她一遍遍地唱着,不厌其烦地唱着……脸上毫无表情,麻木至骨,似乎就只是为歌唱而歌唱;或者说,她是在为自己心中那份执着的念想而歌唱。

有时候,她的身边会围上许多看热闹的人。多数人,是以一种好奇或者疑惑的眼光望着她;一些人,则是投去同情、怜悯的目光,他们一定是把她当作傻子了;个别人,则会发出齿冷的笑声,一脸的不屑和鄙夷。但她“目中无人”,依旧自顾自地唱着,她沉浸在自己的歌声世界里。

她的歌,让我想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那个破旧的小火车站,那一节节草绿色的火车皮,还有车站墙壁上贴满的大红标语;街道上游行的人群,挥舞着手中的“红宝书”,呼喊着口号,穿过熙攘拥挤的站前街……

时间,把她定格在了“过去”。有时候,我也会停下来,听她唱歌。我在想,她从前是干什么的?也许是当过妇女干部吧?或许,她又曾经是一名“拉歌队”的队长,每当有群众集会的时候,她就带头“拉响”一首首革命歌曲;她站在高台上,挥舞着手臂,用力地打着拍子,其他的人,则随声高唱,于是,革命的歌声嘹亮四起……那个时候,她一定很风光,有着一呼百应的号召力,就如当今的一些明星,辉煌灿烂。

所以,那个时代才深入她的骨髓,使她难以自拔。她永远生活在过去,生活在她曾经的辉煌里,那些铭心的记忆里。她一直怀有梦想,如今,在别人的齿冷中,她的梦里依旧有阳光,有花朵在绽放。

当下,她正在用自己的歌声演绎自己的记忆,再现过去的风景……

听着听着,我的内心就情不自禁地生发出一种悲凉,一种深厚、沧桑的悲凉。没有人围观的时候,她仍然在唱,孤零零地一个人站在广场上。

很孤单,很孤单……

可她,悲凉的怀旧情绪,却笼罩了整个站前广场。而且,那种怀旧情绪,始终在弥漫着,弥漫着。

此一刻,我觉得,站前街,简直就是一条怀旧的街道了。

时间,从站前街上淌过;熙熙攘攘的人群,从站前街走过;过去的,都过去了;该来的还会再来。一条街道,其实就是一种见证,见证了过去,见证着现在,也许,还会见证长长的未来。

猜你喜欢

广场街道火车
热闹的街道
街道生活
广场
新华广场记忆
火车
登上火车看书去
风居住的街道
圣诞暖心逛店之屯门市广场篇
街道等
广场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