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9-10-11陈丽玲聂丽红
陈丽玲 聂丽红
(解放军第九〇八医院感染控制科,江西 鹰潭 335000)
控制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一直是临床重要工作内容。本文中对我院2016—2017年术后患者的切口感染细菌分离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临床数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送检的2016-2017年解放军第九〇八医院手术治疗术后感染患者213例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患者来自于普外科44例(20.65%),创伤外科36例(16.9%),神经外科28例(13.14%),妇科25例(11.73%),泌尿外科18例(8.45%),产科18例(8.45%),脊柱外科16例(7.51%),胸外科15例(7.04%),五官科13例(6.10%)。手术切口分类:Ⅰ类59 例,Ⅱ类65 例,Ⅲ类89例。切口部位:腹部105例,四肢36例,头部28例,胸部15例,其他部位29例。送检标本为切口分泌物。
1.2 质控菌株 白色念珠菌ATCC90028,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1.3 药敏试验 切口感染患者送检标本中检出的病原菌,根据我院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种类进行药敏试验。选择美国凤凰100全自动微生物公司的API生化板条鉴定,分离鉴定菌株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进行药敏试验。[1]
2 结 果
2.1 病原菌 213份术后切口感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167株。见表1。
2.2 耐药性分析 常见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耐药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只有对庆大霉素耐药率<50%;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耐药,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耐药(见表2)。常见病原真菌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光滑假丝酵母菌对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均为100%,二者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均≥70.0%(见表3)。
3 讨 论
手术切口愈合情况是手术疗效的重要指标,切口感染也是临床一直关注的问题。有报道,食管癌术后切口感染率达13.0%[2]。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与术中失血、无菌操作是否规范、手术部位、切口大小、患者自身免疫力等均有关。不同区域、医院或病区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有可能不同,其耐药性也有一定差异。抗生素不合理用药、无指针长期用药在各医院中均有存在[3-4]。我院2016—2017年分离病原菌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最多见的病原菌,真菌相对较少;而革兰阳性、阴性杆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50.0%,可见其耐药性较高;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左氧氟沙星和苯唑西林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革兰阳性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5],因此临床需要严格控制万古霉素、碳青酶烯类及第三代头孢类抗生素的应用,同时结合医院病原菌流行病学特点应用抗生素,避免因抗生素耐药而出现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数量逐渐增多[6]。
表1 167株切口感染分泌物分离病原菌分布
表2 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球菌耐药率分析[株(%)]
表3 常见病原性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