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研究
2019-10-11郑力
郑 力
(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2)
近年来,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勘查工作遇到颈瓶,矿山开发始终无法取得根本上的进步,无法完全掌握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床矿化分布富集规律是造成此问题的主要原因。由于早期对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大力开展、多方面资源的共同投入以及近年来通过多种渠道的勘查,不断在西秦岭南缘一带发现新的金矿。
总结这些勘查成果,探寻金矿控矿因素,发现其成矿规律,对地质勘查具有事半功倍的指导作用。
1 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控矿因素
本文以大水金矿为事实依据对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控矿因素展开研究。大水金矿床是大型金矿床,位于甘肃省玛曲县,属产于碳酸盐岩地区古岩溶构造环境的富硅质热液交代—充填—沉积成因金矿床。
以大水金矿床为主,以及周边的格托尔金矿床、贡南金矿床和曲忠金矿床等,它们共同组建成总面积约90亩的超大型金矿床。
成为西秦岭南缘构造成矿带内同类型金矿床中规模最大、最具有工业价值的金矿田。大水金成矿集中区位于大水金矿体系的西侧,成矿区内主干成矿区是由于岩层断裂造成的断层。当成矿流体经过这些断层时,在温度及压力等作用力下发生变化,流体中的成金矿元素沉淀富集成金矿。金矿赋矿层位断裂构造对金矿的表现具有阶段性、级序性及多重结构面综合控矿特征[1]。由于受不同力学性质的岩石作用产生其本身物理性质的差异,会造成矿石不同程度的变形,易发生错位现象,形成破碎带、断层等构造。
西秦岭南缘一带岩石成矿物质的催化作用可以有效的聚集和沉淀金矿。金矿主要位于不同性质岩石的接触带附近或者不同性质的岩石交互产出的断层。西秦岭南缘一带岩石以二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在二云母石英片岩、石英二云母片岩与石英岩交互产出的岩性段含金量较高,如若达到金矿化效果好,需要在变石英砂岩或硅质岩与绢云石英片岩交互产出[2]。
在岩性相同的情况下,金矿化的富集程度是由岩石中矿物成分的含量多少决定。因此二云母石英片岩和石英二云母片岩交互产出岩性段,金矿主要赋存于石英二云母片岩的石英岩交汇处。
2 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化主要集中在东西向及南北向断层范围内,总体看来具有近似分布均匀的特点。局部放大可以看出金矿化具类多的位置呈褶皱的形态,标准高度700米至900米之间。
金矿化地质环境总体具有向东倾斜30度的特点,但在根据统计可以看出地理位置越高的金矿化总体倾斜角度越小。这些反映的地质特征和矿区通过的勘查工作所得出的金矿化具有向北东缓倾结论相吻合,从而证明了研究的真实性,如图1所示。
根据西秦岭南缘成矿地质特征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化总体呈向北倾斜的状态,倾角主要在30至45度左右。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成矿规律主要与地理高度相关,高品位金矿化的倾斜角度与总体金矿化有明显的差异性。
图1 西秦岭南缘成矿地质特征
结合大水金矿实际情况,发现西部矿体品位及厚度均明显高于东部矿体品位及厚度,表明西部金矿开采潜力较大。大水金矿在各个边部总体表现较为密集,各个金矿化呈现雁列式分布的特点。
这些现象表明了对金矿化具有最大的改造作用是在成矿之后向北东倾的断裂作用,从而最终形成了大水金矿在空间上呈现为雁列式分布的特点。由此可见,西秦岭南缘一带矿区西部和西北部外围仍有很多潜在矿床,下一步找矿工作必须按照有效的方式围绕该类区域展开。
3 结语
结合大水金矿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得西秦岭南缘一带西部深部及北西部外围找矿潜力大的结论,为下一步勘探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因此,本研究在西秦岭南缘一带野外地质详查和勘探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大水金矿勘查资料,利用金矿赋矿层位主要特征、金矿赋矿层位主要位置及西秦岭南缘成矿地质特征图,详细解析西秦岭南缘一带金矿控矿因素与成矿规律,认为诸多控矿因素中,构造占据主导地位,而岩性及其它控矿因素是在以构造控矿为基础下,才起到了辅助的控制作用。为合理布置找矿工作及对西秦岭南缘一带矿山的再开发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