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输送机设计与螺旋体有限元分析
2019-10-11王云先
王云先
(中铝山东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山东 淄博 255052)
1 设计参数
螺旋输送机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实际工况,设计要求的基本参数包括:最大转动扭矩40kn·m,输送能力20m3/h,根据文献1,采用实体右旋单头螺旋,螺旋有效输送距离7.7m,卸料口525×525㎜。
图1 螺旋输送机结构示意图
1.1 螺旋直径及螺距
若已知输送机的生产率及被输送物料的特性,则可按下式计算螺旋的直径D(m):
Q——输送机的生产率(t/h),设计为80t/h;
y——物料的充填系数,由文献表10-31(324页)选取为0.25;
b0——倾斜向上输送时对输送量的影响系数,水平取为1;
k2——螺旋螺距P与直径D之比例系数,螺距P的大小与螺旋直径及输送机的布置、物料的特性有关。该螺旋水平布置,输送的物料流动性好,具有一定的磨磋性,取为0.7;
r——被输送物料的堆积密度(kg/m3),氧化铝为4.0×103kg/m3;
n——螺旋转速(r/min),根据经验取为44.5 r/min;
g——重力加速度,g=9.8m/s2;
计算得螺旋直径D=0.375m,圆整为400㎜。螺距P=0.9×400=360㎜,取350mm。
1.2 螺旋转速
试验研究表明,当输送机的螺旋超过一定的转速时,输送物料颗粒便开始产生在垂直于输送方向(沿径向)的跳跃,输送能力降低,磨损增加,从而对输送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螺旋转速太低,单位时间输送能力降低。但是,由于至今尚缺乏这方面的具体资料,因此在实际计算中,往往采用下列经验公式来确定螺旋的最大许用转速(r/min):
A——经验系数,由表10-31得A=50。
计算得nmax=79.05r/min
1.3 螺旋轴直径
为了减轻自重,螺旋轴一般采用管轴,壁厚一般取为4~12㎜。管轴外径的大小与螺距有关,根据资料推荐的轴径计算公式:
1.4 充填系数的验算
根据文献有关公式可以计算出物料填充系数:
符合螺旋输送机设计有关要求。
综上,此螺旋输送机可确定其参数:D=400mm,n=55r/min,d=219mm。
2 基于PRO/Mechanica的螺旋体弯曲变形及模态分析
Pro/MECHANICA可以实现与Pro/ENGINEER的完全无缝集成,该软件可以直接利用Pro/ENGINEER生成的几何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由于Pro/ENGINEER具有强大的参数化功能,那么在Pro/MECHANICA中就可以利用该优点进行模型的灵敏度分析和优化设计。具体说,当模型的一个或多个参数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求解出满足一定设计指标(如质量最小、应力最小等)的最佳几何模型。因此,本文选用Pro/ENGINEER进行三维实体建模。
图2 加上约束及载荷的螺旋力学模型
图3 螺旋体有限元网格模型及网格划分信息
图4 螺旋体应力分布、变形图及图表(螺旋轴直径为219㎜)
图5 螺旋体各阶振型图
根据经验公式计算得到的螺旋体的有关参数,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与实际工况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螺旋轴直径过粗,降低有效输送面积,过细则会降低其强度。本文将利用PRO/Mechanic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螺旋体从整体上进行分析。
2.1 建立螺旋体力学模型
首先根据上述确定的参数进行分析。
在自重和物料的作用下,两支座(为简支梁)之间的螺旋将发生弯曲变形。螺旋主要承受扭矩M,切向力P切,法向力P法及螺旋本身自重的作用,即处于剪应力和压应力的作用下。P切和P法可通过电机传动功率求得,将P切和P法等效到y和z坐标轴上,加上约束,在Pro/E环境中建立如图所示的力学模型:
2.2 划分网格
在AutoGEM中选择实体选项,然后点击创建,即可对模型进行自动网格划分。螺旋体的有限元网格模型如图3所示。
2.3 螺旋体弯曲变形分析
按照设计要求,工作时螺旋最大弯曲挠度不得超过5㎜(螺旋外径与槽体内壁间距),图3为有限元计算得到的应力分布图、变形图及图表。结果表明螺旋体的最大变形量为2.688㎜,小于5㎜。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设计参数存在一定的设计裕量,能满足强度、挠度设计要求。
2.4 螺旋体有限元模态分析
螺旋体在工作时处于旋转状态,如果其固有频率与其工作频率接近或相等时,会发生共振破坏,因此,设计时应该进行模态分析,避开各阶固有频率。
对螺旋体有限元模型的求解,一般不需要求出振动系统的全部固有频率和振型,由于低阶模态对振动系统的影响较大,因此本文仅计算前四阶模态。
螺旋体工作频率为0.9Hz,根据计算结果,该螺旋体的固有频率避开了正常工作频率,可知螺旋体的刚性较好。
3 结论
(1)本文通过传统的串行设计,确立关键参数,建立三维模型,对螺旋体进行有限元静、动力学分析,计算出螺旋体的应力及位移,并求出其前四阶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应力、变形、振型和动画显示可以很直观地分析螺旋体的动静态性能,并且找到零件的薄弱环节,为螺旋体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本文采用Pro/MECHANICA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螺旋体进行分析,并通过它实现了实体建模和有限元分析计算的无缝集成,提高了有限元分析工作的效率。这为其他的零部件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