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参数范围,探析方法视角
2019-10-11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耿 燕
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也是高中数学需要学生掌握的核心内容,考虑到该类问题的题型多变,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型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在实际求解时很难准确把握其中的切入点,从而造成突破困难,下面对其方法视角加以探析.
一、分离视角——分离参数,化归最值
在求解一些含有参数的不等式问题时,可以基于分离视角采用参数分离的方法,使不等式问题中的变量和参数分别置于不等号的两侧,从而将问题化归为不等式的最值问题,通过求解其值域或最值来实现对原问题的求解.即对于a≥f(x)恒成立问题,只需要求解f(x)max即可;而对于a≤f(x)恒成立问题,只需要求出f(x)min即可.
例1已知函数f(x),若对于任意的x∈[2,+∞)都有f(x)>0,试求参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题干中给出了函数f(x)的解析式,求当f(x)>0时参数a的取值范围,实际上构建的是不等式问题,其中不等式中含有两个变量,即a和x,并对x的范围进行了设定,求另一变量a的取值范围,可以采用参数分离的方法,分别将a和x置于不等号的两侧,通过求最值来确定参数的取值范围.
解:根据题意可知,对于在x∈[2,+∞)上恒成立,进一步变形有a>-x2+3x在x∈[2,+∞)上恒成立.可设h(x)=-x2+3x,则只需求出h(x)的最大值即可,即,则当x=2时,h(x)取得最大值,且最大值为2,则a>h(x)max=2.所以参数a的取值范围为(2,+∞).
评析与总结:参数分离后的一侧应为函数原式,需要对其取值范围加以讨论,进而确定其最值,而求解函数的最值也是一个难点,必要时可以引入导函数,通过求导的方式来加以确定.另外,还需要掌握一些不等式问题中常见的变量分离情形,例如:①f(x)≥h(k)恒成立⇒f(x)min≥h(k);②f(x)>h(k)恒成立⇒h(k)<f(x)min.
二、构造视角——构造函数,借用性质
在求解不等式、方程等参数范围问题时,利用分离参数有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无法分离出独立的函数,此时就可以考虑采用构造函数的方法,在不等式问题中构造出新的函数,利用函数分析的方式来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
例2若不等式对于任何大于1的自然数n均成立,试求参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题干中给出了对应的不等式,且表明不等式成立的情形,求其中参数a的取值范围,考虑到不等式较为特殊,可以考虑在其中构造对应的函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通过求新函数的取值来确定参数a的取值范围.
解:设f(n)=2),分析可知f(n+1)-f(n)>0,则函数f(n)是关于n(n∈N,n≥2)的单调递增函数因此要确保不等式始终成立,只需要保证即可,从而可解得,即参数a的取值范围为.
评析与总结:在上述求不等式中参数的取值范围时,所采用的是构造函数的方法,并基于函数的性质来分析参数的取值范围.而研究函数的取值范围需要考虑两点:一是函数的定义域,二是函数的单调性.前者是函数取值合理性的保证,后者则是利用函数变化规律来推导取值的关键.
三、数形视角——分离函数,图像分析
相对而言,不等式参数求值问题较为抽象,计算过程较为烦琐,如果不能准确分析不等式的特征,则很容易造成解题停滞,而数形结合是解决该类问题较为有效的策略.利用数形结合方法来求解不等式参数问题时,可以基于题干中的不等式分离出相应的函数,然后绘制出相应的函数图像,通过几何意义转化及图像分析的方式来直观求解.
例3已知不等式关于x∈[-4,0]恒成立,试求参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题干中给出了不等式恒成立的情形,并求解相应参数的取值范围,由于不等式涉及根号,若采用参数分离的方式则计算过程较为烦琐,因此可以考虑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以不等号为分割点,分别在两侧构建相应的函数,则问题转化为比较两函数值域的大小问题,然后分别绘制出两函数的图像,通过分析图像的特征来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图1
解:分别设,对函数y1进行变形,可得(x+2)2+y12=4(y1≥0),则其图像是以(-2,0)为圆心,2为半径的上半圆,而函数y2为单调递增的直线.将两图像绘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如图1所示,若要使不等式成立,则需要满足y1<y2在区间x∈[-4,0]上恒成立,其几何意义就为在对应区间上函数y1的图像均位于y2的下方.结合图像分析可知,只要圆心(-2,0)到直线的距离大于2,且1-a>0即可,即d=,解得a<-5,所以参数a的取值范围为(-∞,-5).
评析与总结:数形结合求解参数取值实际上利用了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进行不等式变形构建函数的过程中,除了需要考虑两者自变量的有效性,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如一般分离函数时需要确保其中之一为已知的简单函数,这样才更容易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
四、变换视角——主元变换,提炼构式
在求解不等式问题中的参数取值时,一般其中含有两个变量,在解题时我们习惯上将其中的x视为主元,而将另一变量a视为参数,如若按照常规的思路进行变形分析,则过程较为烦琐复杂,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变换主元的策略,将参数a视为主元,而将x视为要求取值范围的参数.
例4若实数p满足|p|≤2,试求不等式x2+px+1>2x+p恒成立时x的取值范围.
分析:在上述不等式中出现了两个变量x和p,解题时需要将其中的一个变量视为主元,将另一个变量视为是已知的常数.如若将x视为主元,但由于其取值未知,而p的取值范围在题目中已经进行了限定,则用常规方法求解则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考虑将p视为主元,则问题转化为分析定义域[-2,2]上关于p的函数恒成立问题.
解:对不等式进行变形,则有(x-1)p+x2-2x+1>0.设f(p)=(x-1)p+x2-2x+1,则需要使f(p)在[-2,2]上始终大于0,分析可知函数f(p)为单调函数,则需要满足从而可解得综上可知,x<-1或x>3.所以x的取值范围为(-∞,-1)∪(3,+∞).
评析与总结:从上述的变换主元可知,主元变换前后并不会改变不等式的性质,只是问题分析过程中一种思维变换的方法.同时该种方法同样是建立在函数思想之上的,需要充分利用函数性质和图像特征等知识.一般适用变换主元法求解参数取值的问题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含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变量,二是其中一个变量具有明确的取值范围.
总之,虽然参数取值范围问题受题干不等式、题设条件、构建方式的影响题型较为多样,但实际上其求解方法也较为固定,上述所探究的只是其中几种常见的解题视角和方法,在实际解题时需要全方位、多视角地对问题进行审视,从而灵活地选取方法,以求高效求解.而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多加引导并拓展学生的解题思维,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