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没有疆界的
2019-10-11
从16世纪开始,欧洲各国竞相以公司之名义,扬帆出海;公司则凭借政府之特权,逐利全球。这是一段权力与金钱结合、财富和血腥伴随的历史。公司在枪炮护佑下,攻入一个个市场。直到一个多世纪之后,特许公司(是由国王凭其特权或议会通过特别法令,以授予特许状方式而设立的公司)时代才宣告终结。
伴随着工业革命快速推进,由英皇伊丽莎白一世授予的第一个特许公司—不列颠东印度公司退出了历史舞台,无数个小公司的鹊起,改变了世界延续千年的经济秩序。告别特权后的公司成为财富真正的创造者。也就是这个时候,具有“发现稀缺眼光”的美国石油巨无霸洛克菲勒登场了。他发现当时炼油工艺很简单,基本上都是简易作坊式“土炼油”。卖肉的、烤面包的、做蜡烛的都来搞炼油。而炼油成品仅仅是灯用煤油,供人们照明。洛克菲勒找到从英国移民来的化学家,研发出一种用硫酸处理石油生产优质灯用煤油的新工艺,并在克利夫兰伊利湖畔建起炼油厂。新工艺生产的灯油迅速占领市场。在克利夫兰50多家炼油企业中,洛克菲勒效益最佳,1865年销售额就达到120万美元。他随即将公司改名为“永精”(Excelsior)公司,即精益求精的意思,要以产品质量取胜。优质产品战略让他的公司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克利夫兰最大炼油企业。而克利夫兰炼油业也迅速分化,到1870年只剩下26家。在一个自由市场中,强者的世界没有边界。
从炼制新工艺不断升级,到石油托拉斯,洛克菲勒因为掌握了稀缺的优质资源,获得新兴石油市场上的几乎全部租金。凭借托拉斯这种新型组织形态,洛克菲勒成功造就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时代——垄断时代。垄断给他带来规模经济,规模经济让他在组建美孚石油前后生产成本发生巨大变化:1880年,每日1500-2000桶加工能力的炼厂平均成本每加仑2.5美分,而到了1885年,同样规模的炼厂可达到每日5000-6000桶产量,平均成本降为每加仑1.5美分。许多传奇般的公司也受到托拉斯启发,开始崭露头角,如杜邦公司、通用电气,标准石油公司,美国钢铁公司,美国烟草公司等。正是这些名闻遐迩的行业巨头,推动了美国重化工业形成和发展,彻底拉开了与欧洲工业的竞争力距离。
“为什么当前扮演自由贸易旗手的不是二战之后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首倡者和主导者美国?”国际著名发展经济学家、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罗伯特·H·沃德(Robert H. Wade)在《剑桥经济学》杂志刊文发问,耐人寻味。在他看来,美国在现实中从未采取过完全的自由贸易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始终拥有一席之地。在特定时期、针对特定国家,美国都曾采取保护主义为主导的贸易政策。美国由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主义的内在逻辑是,在经济衰退或危机时期,选择最有利的保护性政策,以利于本国创造尽可能多的就业、市场等实际收益。
为了促进经济恢复,19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极端贸易保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总体税率达到应税进口商品价值的60%,把贸易保护主义推向历史高峰。此举引发了世界主要国家竞相大幅度提高关税,贸易战频发,严重摧毁了整个国际贸易体系,全世界饱尝贸易保护主义的恶果。然而,贸易保护主义不能拯救美国,反且会使其遭受更大损失。由于各国以邻为壑,全球贸易总额大幅缩减,从1929年的360亿美元缩至1932年的120亿美元,美国自身也深受其害,出口总额从1929年的52亿美元缩至1932年的12亿美元。这一法案即使在美国国内也被普遍认为是大萧条加剧的催化剂。同期石油市场也遭遇重创,墨西哥海滨联合石油公司和太平洋西方石油公司股价下跌均超过90%,每股售价仅为3美元,石油贸易量也大幅缩减。当然,这也成就了美国另一个石油大亨—保罗·盖蒂。当大多数投资者纷纷抛售手中股票时,他却逆流而上,大幅收购石油股,几年后身价过亿。
虽然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给经济全球化带来严峻挑战,但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大势。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既是全球范围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时代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历史发展看,反全球化也都是短期现象。如1929年全球的大萧条、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等,都引发了贸易保护主义等反全球化现象,但每一次反全球化的逆流消退之后,都开启了更大规模的全球化浪潮。全球大萧条具有再分配效应,萧条后的世界经济重心由欧洲转向美洲。石油危机催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大稳健时代”的基石,开启了生产全球化和金融资本大规模跨境流动的序幕。
问题是美国自己,如果你寻求的目标不是在开放的市场上展开公平的竞争,而是企图利用自己无可匹敌的政治影响力,去寻求建立类似1930年代英国建立“帝国特惠制”,从雄心勃勃推进全球多边自由贸易,退缩到乞灵于区域性的特惠安排,又怎能遏制住“自由贸易”旗号从自己手中滑落?
贸易战不会让美国变得强大,也不会让中国全球化之路越来越窄。
市场是没有疆界的,贸易遏制只能使中国变得更强大。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14.6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3.9%。其中,出口7.95万亿元,增长6.1%;进口6.72万亿元,增长1.4%;贸易顺差1.23万亿元,扩大41.6%。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2.45亿吨,增加8.8%;煤炭1.54亿吨,增加5.8%;天然气4692万吨,增加11.6%。
这组让贸易保护者眼红的数据表明,不只有中国经济韧性好、适应性佳这些内因,还有顺应了世界各国渴望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全球产业链、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中国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赢得了世界各国的理解和尊重。上半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4.24万亿元,增长9.7%,比重提升了1.5个百分点。其中,对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埃及进出口分别增长11.5%、34%和11%。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合作潜力正在持续释放,成为拉动外贸发展的新动力。可见,众人拾柴火焰高,我国对外贸易不会因为某国贸易壁垒而萎靡不振,或许这还是拥抱全世界的一次契机。
而失去中国市场,美国人的日子却没那么好过。2018年底,大雪笼罩美利坚,寒冷意味着油气资源迎来消费高峰期。然而,美国的天然气似乎销路不佳。据俄新社报道,在产能过剩压力下,美国不得不和波兰签下了为期20年的LNG项目合同,而价格却只有俄罗斯的30%。这不禁让人疑惑,美国什么时候学会让利了?原来,此次美国“贱卖”LNG,主要是因为弄丢了中国市场。2018年10月,基于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升级,中国石化宣布暂停从美国进口石油。而汤森路透Eikon的船只追踪数据显示,自8月以来没有任何油轮从美国装运石油驶往中国。而2017年,中国石化进口美国石油数量为557万吨,占全年美国石油出口总量的10%。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一直是俄罗斯、沙特等产油国争相圈地对象。
中国市场是个什么概念?联合利华公司有句话特别形象,“全中国13亿人,每个人吃我一根冰激凌,就能卖出13亿根”。一直以来外商中长期流传着对“中国市场”近乎神话般的期盼,每次遇到中国大幅度开放市场都会激起一阵狂热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