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陕南花鼓的艺术保护与传承发展
2019-10-10陈益强
陈益强
陕南花鼓在陕西安康农村喜闻乐见,会唱的爱唱的人特别普遍。演唱的场所和形式不受局限,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红白喜事、大小节气,自娱自乐,触景生情、即兴作词、随编随唱、出口成章,成为当地广大人民群众娱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让陕南花鼓更好地得到保护与传承,陕西省非遗中心立项对其进行保护。陕南花鼓将为建设新民风、弘扬传统文化等起到积极作用。
陕南花鼓的起源、流传与现状
据史料记载,安康是个移民地区。明清年间,从湖北等多个地区带来的文化艺术得到了交流与传承,20世纪50年代初是安康文化艺术发展繁荣鼎盛时期,当时的文化人士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得到了流传与保留,作品大多数都是以爱情故事为题材,由于当时印刷条件有限,基本全是口传,部分手抄本出现差错。同歌同名内容有所差异,在流传过程中受方言和错传影响,出现同歌不同调现象。音同字不同,听到很押韵,可发音字意不符。目前存在没有统一的词曲记载版本,即使是唱错了,都是以自己唱习惯了为正确。
陕南花鼓板式腔调不单是上河调与下河调之分,由于东路、西路、南山、北山和各县区方言的缘故,加上歌唱者运用助词和口语的习惯,各具特色。优秀的歌手虽确实不少,但由于缺乏专业艺术指导,或多或少存在节奏无规律、填词不精确、韵律不规范等问题。
2018年安康汉滨区曲艺家协会成立,将计划组织陕南花鼓大赛写进了工作报告,受到陕西省曲艺家协会主要领导和安康市汉滨区文联领导的高度重视。2019年汉滨区曲协下发了文件,安排组织对陕南花鼓深入调研。2018年5月初,汉滨区文化馆成功举办了陕南花鼓大赛,通过大赛选拔出李勇、张玉龙、王道香等20余名优秀传承人,为陕南花鼓的保护、规范、创新与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期汉滨区曲艺家协会通过广泛深入组织调研,对陕南花鼓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发现凡是以歌唱为主、用鼓乐伴奏的表演形式应统称为陕南花鼓。俗称:有说有唱为“花”,用锣鼓有敲有打为“鼓”,简称陕南花鼓,也就是说以锣鼓为主配乐歌唱表演的小调,应为陕南花鼓。陕南花鼓有又说又唱、又有锣鼓打击乐伴奏的表演形式,在同一剧目中能跳出跳入,变化多端,具有说、唱、演、评、噱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其独特表现力。
陕南花鼓有待艺术升华
陕南花鼓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有保护传承创新升华的价值,如果能得到精心打造,相信会取得不错的社会效应。如何对优秀曲目进行艺术加工,将陕南花鼓推上一个新的台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为建设新民风发挥作用,还需正确引导和艺术指导。
目前少数歌手在演唱中将“数板”变成了“顺口溜”,唱腔起伏不分明,不能正确表达情感,助词副音使用不当,口语毛病和吐字清晰度差,歌词、字意、发音是否正确等有待考正。有些好歌虽然流传下来了,但在传唱过程中出现跑调或错字,甚至出现音包字问题,尤其是助词(也称“负音”)的运用不准确,譬如常见主歌词后面的噢、呀、咿、啊、哎等不符合乐理发音的自然规律。保护非遗是保护其精髓神,并非所有的“花鼓”都值得保护,如不通过考证选拔性地保护传承,那么就会抱残守缺,越传越错,误导了新演员,对传承真正的“陕南花鼓”艺术不利。
原生态陕南花鼓选拔与保护
对陕南花鼓的保护,可通过举办原生态陕南花鼓大赛,挖掘选拔优秀原生态作品。
选拔内容需歌词内容健康,能用中文表述,以演唱为主,锣鼓伴奏为辅;艺术特色鲜明,感染力较强;数板与唱词要相互呼应,符合逻辑;板式清晰,节奏符合规律;音质音色优美动听,伴奏和谐流畅。演唱者还要定调准确,符合乐理规律,能够彰显歌词情感。通过大赛选拔出真正能够代表原生态陕南花鼓的优秀作品,作为保护的版本,为今后改编或创作陕南花鼓作为参照样板。
陕南花鼓改编与创新
一、选好素材
1.新创作的作品,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等为主要素材,以好人好事、建设新民风等正能量的题材进行创作。
2.创作的作品的受众在哪里,哪一类的人群喜爱陕南花鼓,创作者得心中有数。
3.作品能否起到正确导向,能否收到良好的社会效应等,在创作时都应于以考虑。
二、注入艺术元素
1.歌词要押韵,韵脚要规范,无音则无情,但押韵要考虑歌词字意是否符合逻辑,即兴发挥仍要有逻辑性,不可低俗,信口开河。
2.演唱时要字正腔圆,收放自如,低音要沉稳,高音要柔扬流畅,懂得低音是为高音作铺垫,要求高低音起伏自然,要符合基本音乐规律。要有节奏感,有板有眼,达到声韵协调优美动听,托腔要圆滑自如、高亢嘹亮。
3.作品定调要符合基本情感规律,根据歌词字意表达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体现情感流露。陕南花鼓通常都是在原始的腔调中填唱歌词,但要注意的是防止跑调。
4.表演时方言味不能太濃,民间流传着一首花鼓歌词是:“让我唱歌也不难,又不是扎花绣牡丹,扎花离不开五色线,唱歌只用嘴动弹,舌头拐个弯。”这表明陕南花鼓易学好唱,但要听众听不出唱的是什么内容,这首唱词意义就不大了。譬如:“你不唱来哪我来,莫让鼓子凉了台,凉了前台无事可,凉了后台搭不起来脸上无光彩”。那就只能唱给懂得方言的人欣赏,谈不上登上大雅之堂。建议用安康中心城市方言表演,相对容易被受众接受。
三、音律与音调
中国诗歌朗诵吐字讲究重音、轻音、长音、短音等,声母、韵母要巧妙结合。唱歌强调音律,一首完美的歌曲应由一组以上音程构成,一组音程为八度,也就是说从最低音到最高音跨度不小于八度的十二平律。音程跨度大,演唱难度大,但最能完美地表达情感,或豪放有力或优美动听,最适合彰显陕南花鼓的艺术魅力。相反音程跨度小,最容易演唱,但不易表达情感。陕南花鼓演唱音律最低也不能小于五度音,常用的音调有C、G、F、D,开口发音时音调要准确,否则会影响音质、音色的最佳效果。
由于过去很少有弦乐伴奏,显得单调。如能配上弦乐伴奏,会显得更加完美,同时能使演员更好地掌握音调的准确运用。
四、数板与顺口溜
“数板”统称“快板”。节奏感较强、语气干散利索,常用两块竹板打节拍。“顺口溜”属于中国曲艺韵诵类曲种,原称“数来宝”“流口辙”“练子嘴”,语气柔和,尾声有拖音,常用五块竹板打节拍。
五、锣鼓与板式
锣鼓板式各地均有不同之处,常规是借腔调韵味去发挥,有两板、三板和四板。最后的拖板可长可短,应根据情景而拖,快慢也是根据韵调而决定。唱腔不同,板式就不同,长短快慢就不同,更重要的是,鼓、钹、锣、小锣、马锣、小银锣、小镲要合音。其次,敲打时也要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使之美妙无穷,让人感到震撼,扣人心弦。
六、服装与舞台
参演服装要根据节目内容来确定,着装得体大方。演员上场下场与乐队紧密配合等,舞台的基本常识也要具备。
总之,在表演前要根据不同的歌词字意确定音调,选用最佳音程去定调练习,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作者:安康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