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作怪”引起抑郁症建议多饮益生菌酸奶
2019-10-10王雯
王雯
近年来,“抑郁症”这个字眼频频跃入大家的视野,越发引人关注。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性疾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导致自残、自杀行为。资料显示,抑郁症引起的自杀行为是目前世界上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在世界十大医疗疾病负担中,抑郁症排名第四。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人们会患抑郁症,也许不一定是脑子出了问题,而有可能是肠道菌群,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肠脑”出了问题。
那么,影响抑郁症发病的因素有哪些呢?专家认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一般认为是由社会、环境和个体三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目前,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肠道微生物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体肠道中有数量惊人的微生物种群,专家估计存在着超过10的14次方的肠道菌群,相当于人体全身细胞的10倍之多。这些微生物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不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遗传和人的年龄、性别、饮食种类、生活方式等等。
早在1920年,医学界已经有人提出“脑一肠轴”的概念。科学家发现大脑和肠道之间存在有一个双向通信系统,使大脑和肠道能够互相影响。研究发现,肠道疾病、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往往会同时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而焦虑/抑郁患者也可能伴有消化道问题。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功能了解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认为,肠道菌群不仅能够调节肠道功能,还能影响人类大脑的活动甚至行为,甚至被称为“第二个大脑”。在正常情况下,肠道菌群与人类宿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宿主的肠道提供了菌群生长所需的环境,而肠道细菌为宿主体内的稳态提供帮助。因此,缺乏健康肠道菌群可能会导致人体的稳态失衡,并最终导致疾病。
进一步研究发现,肠道和脑之间的信号可以沿迷走神经传递,迷走神经是连接二者的高速公路。201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益生菌可以作用于健康小鼠的中枢神经系统,使其y-氨基丁酸受体表达降低,抑郁行为得到改善;而这些效应在切断迷走神经的小鼠身上不能观察到。在最近的一些实验中,研究人员通过移植肠道菌群,能使一些焦虑不安的小鼠变得大胆,让羞怯的小鼠变得喜欢与其它小鼠交往;而移植了抑郁症患者体内细菌的小鼠,也会表现出抑郁的症状。还有一些对人类的小型研究表明,在饮用含有益生菌乳的饮料的3个星期后,原本情绪不佳的志愿者情绪明显改善。而另外一项实验表明,在饮用了含有瑞士乳杆菌和长双歧杆菌益生菌的混合物30天后,焦虑/抑郁患者出现了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状的良好改善,并发现宿主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也有所降低。
综上所述,肠道微生物似乎能够影响比我们所想的还要多的人体系统和健康水平。肠道微生物可能通过肠一脑轴影响宿主的脑行为,甚至心理状态。它们借助于神经递质、代谢产物、免疫信号,甚至基因表達等,通过神经途径、内分泌途径、免疫途径等来与宿主的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交流;而人们的行为也能影响肠道中的微生物,比如通过食物种类来改变它们,促进自身肠道中健康的微生物族群的培养。其中饮用带有益生菌的酸奶,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
专家强调,抑郁症可能会影响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人群,典型症状是情感低落、兴趣和愉快感缺乏及意志行为减退,患者难以感觉到欢乐,经常会出现不适宜的负罪感、自杀念头、注意力不集中、失眠、食欲障碍等症状。因此,一旦这些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就应当提高警惕,并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当然,也可以试试饮用含益生菌的酸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