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折:复健不只是活动筋骨
2019-10-10王祖远
王祖远
骨折是老年人的致命伤。那轻轻的一跌或碰撞,极有可能使老年人重伤垂危。年龄越大,风险越高。根据世界卫生組织的报告,在美国,老年人跌倒后,轻伤或重伤的比例高达20%至30%。统计数据也显示,全球各地有10%至40%的老年骨折患者会在手术后的1个月内死亡:30%的骨折病患在顺利出院后的1年内死亡。没有得到及时和适当护理的骨折病患,死亡率更高。
复健.不只是活动筋骨
复健,不只是在既定认知里“固定几个活化筋骨动作的统一化运动模式”,而是包涵生理和心理的全面性术后护理,让病患能恢复独立行动及自理生活的能力。
20世纪中期出现的“复健医学”新概念,于1947年被正式承认为一门医疗专科,统称“物理医学及复健”,亦称康复护理或物理治疗。其由一门综合性专科团队组成,团队由复健专科医生主导,判断患者的病因,继而针对他们的生活习惯、心理状况,为患者拟定适合的个人化治疗方法,加速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减少残疾程度,协助患者自理和独立。
复健医生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医生,拥有“复健”专科知识,才可诊断病情,给予病患针剂或药物治疗,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转介患者给其他专科医生,包括物理治疗师、职能治疗师、临床心理医师等,以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复健医学对一些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能达到更好的治疗绩效。但许多骨折老人仅将“治疗”聚焦在生理,忽略了心理;对于复健医学也缺乏认识,延误诊治,最后留下后遗症。这些老人更需要复健医学专科的介入。在制定复健计划和开始疗程之前,复健医疗团队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功能性,包括了解患者的需求、尊重病患的权益。
在一些以急症治疗为主的医院,未必能提供完善的后续功能性障碍训练和护理。对于老年骨折患者,在完成髋部骨折复位手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尽早下床以及进行复健运动,是很重要的术后护理。但是,大部分老年患者同时伴有其他健康问题,复健治疗方案也需要根据个别情况制定。
复健是帮助骨折患者恢复行动能力的关键,及时复健有助于避免关节挛缩或下肢肌肉因久未运动而萎缩,也有助预防长期卧床产生的并发症,如压疮、肺炎等。
制定阶段性锻炼方案
理想的复健方案并非“统一化”的单一方案,特别是老年骨折,往往需要综合性治疗。随着年龄老化,骨折概率增加,年长患者在骨折后之后,肌肉组织力量、骨骼强度、学习能力和体力方面,都会大打折扣。因此,必须了解不同患者的情况、问题以及配合程度,才能制定阶段性、确实可行的复健锻炼方案,引导及陪伴病患完成复健疗程,以取得更好绩效。
老年骨折患者的复健护理,目标在于维持关键运动范围,加强肌肉力量和恢复协调能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能力和质量。对比接受复健治疗和没有接受复健治疗的老年骨折患者,在功能性恢复及生活素质方面,会有明显差异。
一般来说,复健医学团队会根据个别患者的功能障碍,拟定针对性的训练,包括关节活动、手指细微动作、肌力增强、耐力训练、认知功能等等。另外,复健团队也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利用机器辅助来完整训练,比如站立床、肩关节旋转训练器、认知图形插板等。
老年骨折病患复健重要事项
1.尽量多活动:大部分病患和家属总以为骨折后不能活动,否则会加剧病情。事实相反,病患应尽量多活动,但必须从轻微和缓慢的动作开始,根据个人情况循序渐进,增加活动量和强度。
2.选择安全、舒适、合适的座椅:过软(沙发)或过硬(板凳/木椅)都有可能会影响腰椎,伤害老年人的骨骼,增加意外风险。
3.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是导致骨折的常见骨疾。治疗骨折更需治疗骨质疏松症,以降低骨折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