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的农业路,底色灰凉之二
——但行前路,无问西东
2019-10-10长江蔬菜杂志社山娜
长江蔬菜杂志社 山娜
都说做农业难,这里似乎一直都是男人们的战场,或者是那些看起来比较“笨重”的女人的战场。相较于武术,女性更擅长舞蹈;相较于数理化,女性更擅长文史哲。或许是为了突破这些让世人笃定的定义,有这样一群女性走上农业路,她们成熟、理性、睿智、大气,充满独特的气质与风韵;她们的故事裹挟着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不被重视的痛苦,荒诞至极却又真实无比。最终温暖的灵魂在灰凉底色上倔强生长,长成遗世独立站成自己风景的、卓越的树。
她这一生历经数次转折,无论做什么都透着一股子拧劲儿,从来敢做、敢拼。近知天命之年,仅凭借一腔热情投身农业,当很多人用光了政策和激情的红利,陷入人生不同的迷茫和困顿,陈洪知也遭遇了一而再的磨难。“心里难受就开着车乱转,也不知该去往哪里……”那是她承担多次亏损后的感慨、嗟叹,也是独自奋力太久的疼痛、黯然神伤。但是,仿徨之后,转身,又是一个一往无前的自己。
择而不悔,一条路就要走到黑
“你知道吗?在葡萄地里睡觉好舒服的,满眼都是葡萄叶,还有好闻的果香。”
2015年入行,成立潜江市鸿成发蔬菜专业合作社,至今仅4个年头,陈洪知却已然吃足了做农业的苦头。起初,她因苕尖而出圈,彼时合作社新兴成立,于龙湾镇郑家湖一组流转土地508亩,其中208亩设施大棚全部栽种薯尖。薯尖在保护地可周年生长,11月扦插,翌年春节后上市,持续采摘到12月,按8元/kg预计,总产值达500万元以上。然而,当年因保温措施不到位,严寒天气时越冬的薯苗全部冻死。
“经历这次失败,我明白了,所有的种植技术必须自己掌握。”没有时间懊恼,陈洪知一面着手进行补种,一面紧锣密鼓地开始外出考察学习。谁能料到,一次武汉学习之行结束后,等待她的又是几十亩西瓜的损失。“没有及时压蔓、整枝,早期的瓜没法卖,一下子亏了十几万。当初就抱着一腔情怀来种菜,什么都不懂,但种菜只有情怀是不行的,还要有智商、情商。”不过,就算这些都有了,也远不足以让合作社立于不败之地。
破坏巨大的自然灾害、难以捉摸的行情走势、日益稀缺的劳动力……“蔬菜的季节性太强,不确定因素太多,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大额亏损。”谈及此,陈洪知长舒一口气才继续道:“一次,基地百余亩毛豆喜获丰收,却被人工紧缺打了个措手不及,部分毛豆不得不留田收黄豆,亏损近10万元;还有一次,前期气温偏低使甘蓝错过了抢早上市的最佳时机,价格极低,只得全部翻耕还田。”近来,阴雨天持续不断,她的心情也跟着蒙上一层阴影——如若再不放晴,基地数十亩奶油南瓜的产量和品质将大打折扣,另外数10亩早熟红提在高温高湿天气里也极易染病烂果。“种菜啊,还是得求老天爷赏饭吃!”话语里,有太多的无奈。
可惜,老天爷似乎并不大方。水灾、风灾、雪灾,4年里陈洪知一个不落的全撞上了。最刻骨铭心的,当属2018年年初那场大雪,合作社200多个大棚无一幸免,尽数倒塌,眼看着多年心血顷刻间消散,一向乐观的陈洪知深受打击。焦虑,不安,恐慌,挫败,心灰……种种负面情绪排山倒海般扑来,白天,她强撑精神张罗重新买种育苗,晚上,整夜整夜难以入眠,只有迅速白掉的发丝无声宣告着内心苦楚。直到一个月后基地重建迈入正轨,陈洪知才从恍惚中回过神来,心脏随之跳出劫后余生的坚定——做农业虽然苦涩,但只要努力总会尝到甜头。“刚开始真的好失败。不过,我从未后悔,我的初心就是要种好,我也相信会越种越好。”她戏谑自己是那种一条路走到黑的人,那也是翻越了人生很多个山丘,才会有的笃定决绝。2019年,合作社种了400亩葡萄,其中阳光玫瑰长势极佳,已被收购商以15元/kg包运输的价格提前预定,初步估算产值上百万元。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其实刚开始我想卖服装,不过自己没读多少书,个子也不高,最终作罢……”
勤奋、最大限度努力行动、可以长期坚持某一项活动并保持热情,这些品质被称作 “坚毅”。许是从14岁辍学那年起,倔强、不屈的因子开始在她血液里滋生流淌,时间长河缓缓流逝,总有一些东西会像卵石般沉淀下来,固化成一种坚毅,一种顽强,一种生生不息的信念。“我虽是女人,但无论做什么事都非常认真细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细捋她的人生履历就知道,此言非虚。豆蔻年华入麻纺厂做学徒,首月工资30元,次月70元,之后便破百超过许多正式工,第二年被推举为全车间唯一参加职工代表大会人选。“机器偶尔出问题,别人修理我就在一旁观摩,几个月下来一般故障都能自己解决了,效率自然提高不少。”回忆青葱往事,她的声音里多了些雀跃的怀念。“那时候白天上班,晚上看书练字,心里只有一个念想——去读成年大学。”
老陈家4个子女,陈洪知排行老三,是唯一的女孩。家里虽不宽裕,但也没让她少吃少穿。所以,14岁那年,当父亲诉说种种难处,希望她辍学外出打工时,她挣扎过、吵闹过,之后仍苦涩地点了头。“养女儿终归要嫁给别人,我以后还得指望儿子养老,只有牺牲你不读了。”尽管父亲语出伤人,她也表示理解:“父母待我很好,只是拿不出余钱供4个孩子读书,没关系,那我就自己挣钱读。”在麻纺厂,她收入可观,故而办了一张定期存折,只留少部分钱零用。可惜,没等到存够钱,先等来了父亲的求助:“你小哥要结婚了,能不能把你存的钱拿来给哥哥结婚?”“我是存着读书用的啊!”如同寒冬腊月里被兜头浇了一捧凉水,陈洪知觉得连骨头缝都冷透了。半响,父亲用几近恳求的语气说:“这些年给老大治病几乎花光了家中积蓄,老二好不容易说了个朋友,你还是把钱挪出来吧。”
最后,存折余额还是被清零,连同她读书的梦想一起,在小哥热闹的婚礼里随风逝去,看着众人觥筹交错、喧闹开心的模样,自己的痛苦显得有些不合时宜。“女孩子,不读那么多书也不打紧的吧。”脱口的话,声音竟有些沙哑,顿了顿,陈洪知继续说道:“想着家里条件不好,我从小喜欢开车,那就出门做点生意赚钱。”于是乎,通过朋友引荐进入建筑行业,从向施工单位供应水泥到独自承接公路、沟渠、跑道、食堂工程,再到修建浩口镇第一座高楼,她只用了2年,过程可谓十分硬核。
这段经历成为陈洪知生命中最有意义的插曲之一,龙湾镇沱口村是她做工程的起点,后来基地选址也找到了这里。“当年修乡村公路跟周边群众、干部比较熟络,因此流转土地、设施建设都很顺利。”说着好似想起什么,兀自笑道:“村民们还记得我呢,夸我修的路质量好,不仅不起砂,连一条裂缝都没有。”龙湾镇两大主打产业——龙虾和葡萄都需要大量人工,劳动力紧张异常,但只要陈洪知亲自登门招工,念旧的村民都会抽空帮忙。
现如今,单看外形,很容易识别出她“农民”的身份,眼角、唇边有深深浅浅的皱纹,面庞被风吹日晒得黝黑粗糙,但紧凑明倩的眉眼藏不住曾经出众的风采。岁月败美人本是人世间不可避免的事,但美人不珍惜自己的羽毛,才是最让人意外的吧?时至今日,年近50的陈洪知似乎毫不介意将上天赐予的俏丽容颜置身于田埂、黄土之中,然后与穿梭忙碌的工人一起,灰头土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