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车所特殊场景下应答器报文速度信息描述的探讨

2019-10-10吴泳洁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19年9期
关键词:应答器信号机有源

吴泳洁

(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70)

1 概述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动车所站场越来越多,且站场形式越来越复杂,本文以目前工程遇到的动车所A 站特殊场景为例,重点分析应答器报文速度信息应考虑的问题及描述方式。

2 动车所特殊场景的应答器报文速度信息描述方式

如图1 所示,动车所A 站站内均为9 号道岔,道岔侧向允许速度为30 km/h,其中,XL11 至72股道、XT 信号机至70 股道之间的直股线路速度为45 km/h。咽喉区调车信号机和股道分割信号机处布置调车信号机应答器,该应答器组由调车防护系统控制。

2.1 BXL5、BSL4、BXL11应答器报文特殊速度信息描述

BSL4 应答器报文描述XL11 方向的线路数据时,需按照站内侧向道岔允许速度进行特殊描述,提前向车载预告XL11 内方低速“30 km/h”。考虑在丢失一组应答器的情况下,不影响车载运行,因此BXL5有源应答器描述接车至XL11 的报文时,对于XL11内方的数据描述与BSL4 描述的方式一致。BXL11 根据进路发送对应的速度信息。

对于XL11 内方的不利速度信息特殊描述方式,有以下两种。

方式一:选择“30 km/h”允许速度起点距离BXL11 最近的,即XL11 至XF65 接车进路,速度分段描述为“45 km/h 长度50 m,30 km/h 长度为105 m,45 km/h 长度72 m,30 km/h 长度为629 m”。

方式二:按照XL11 至XF72 的进路长度,速度描述为“30 km/h 长度为828 m”。

以上两种描述方式分析如下。

1)在《机车信号信息定义及分配》(TB/T 3060-2016)中“U2”码的含义为预告列车接近的地面信号(机)所防护区段开通发送“UU”码的进路,车载设备在收到地面发送的码序为“U2”码时,按照目标点为“45 km/h”的开口速度计算目标速度曲线。但考虑到XL11 信号机内方30 km/h 允许速度起点距离BXL11 应答器仅50 m,不满足45 km/h 降速至30 km/h 的制动距离,当办理侧向进路时,收到BXL11 应答器组会产生制动现象,因此为防止出现该现象,按照当前车载的处理逻辑,将BXL5、BSL4应答器报文特殊按照不利的侧向允许速度描述。当车载设备经BXL11 应答器后,更新为对应进路的速度。

2)两种不同的描述方式,结合目前车载设备处理方式分析,对车载设备在收到BXL11 应答器前的曲线计算结果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在满足运行需求的同时,方式二的描述方式较简化,且能减少因动车所站内道岔位置变化、区段长度调整引起的应答器报文数据修改,降低速度信息描述的复杂度。因此在描述BXL5、BSL4 速度信息时采用的是方式二。

2.2 出站有源应答器报文容量不足的速度信息描述处理

对于动车所A 站来说,往XL11、XL9、XT 方向发车时,线路坡度信息变化较大,因此将线路坡度信息描述至出站有源应答器报文中,按照进路发送。由于动车所站内布置了调车信号机应答器组,因此出站有源应答器在发送报文时,还需要描述列车进路经过的咽喉区的应答器组链接信息。

由于单个有源应答器报文中用户报文的位数要求为830 位,出站有源应答器报文描述已经超过报文容量的限制,因此在对报文中其他信息包处理后,对速度信息包进行了安全侧合并描述,以S65 至XL11 的发车进路为例,如图2 所示,速度分段为:“1)30 km/h 长 度153 m;2)45 km/h 长 度72 m;3)30 km/h 长 度106 m;4)45 km/h 长 度50 m”,将1)、2)、3)段速度均合并描述为30 km/h 长度为331 m。

结合车载处理逻辑,车载设备在速度监控过程中,进入降速区段会考虑安全距离,进入升速区段会考虑车尾保持,因此该速度合并描述方式对车载曲线无影响。

3 总结

本文通过对工程中动车所场景下应答器报文特殊描述的分析,结合车载设备处理逻辑,提出以下结论。

1)动车所站内存在低于45 km/h 的线路速度时,动车所进站有源应答器外方的区间或描述站内线路数据的应答器组,报文中速度信息可考虑特殊描述低于45 km/h 的线路速度,提前预告速度信息。

2)对于报文中容量信息不足时,在满足不影响车载运行效率的前提下,可对报文中的速度信息进行安全侧合并描述。

猜你喜欢

应答器信号机有源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分相区内应答器安装方式分析
铁路信号机一体化的双灯设计
LKJ基础数据中信号机公里标与距离不一致问题分析
驼峰信号机与驼峰辅助信号机显示不一致问题分析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色灯信号机的结构与功能
不对称电压的综合有源控制法
新型多功能水声应答器电子系统设计
基于有源箝位的开关电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