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南疆农村人才队伍的思考

2019-10-10匡延昌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经营户南疆新疆

匡延昌,单 昕

(新疆农业大学 党委组织部,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新疆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都需要大量的各类农村人才。新疆南疆四地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人才振兴更是重中之重。

关于农村人才的概念与内涵,学界没有明确的界定[1-7]。2011年3月颁布的《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中指出:“农业科技人才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职业培训,掌握农业行业的某一专业知识和技能,专门从事农业科研、教育、推广服务等专业性工作的人员。”“农村实用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为农村经济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做出贡献,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村劳动者。”[8]因此,本文将两者统称为农村人才,其内涵是“在农村社会实践活动中,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理论基础和管理技能,并使用创造性思维对农村的各项发展都做出贡献的人。”[9]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10]所提及的相关内容,将农村人才划分为乡村基层干部、新型职业农民(家庭农场主、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等)、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农产品营销人员和财务专业人员)、乡村科技人才(“土专家”“田秀才”、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人员)等四类关键性人才。

一、新疆南疆农业农村人才现状

根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统计局印发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1]和新疆印发的《自治区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2],选择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规模农业经营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数量和结构四项数据进行分析。这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6年12月31日。本文重点以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农业生产、农业经营情况对南疆的人才现状进行分析。(注1:其中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注2:南疆,包括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不包括分布南疆兵团)。

(一)农业经营主体数量

根据公报显示,2016年,新疆南疆有农业经营户175.88万户,占自治区的61.43%。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5.21万户,占全区的18.57%。与之配套的农业经营单位1.2万个,占自治区的39.60%;农业合作社0.47万个,占全区的29.38%。从相关数据可以看出,其一,新疆农业经营户在全国的比例并不高,这与新疆绿洲农业的模式密不可分。其二,新疆农业有着规模农业经营程度高的特点,全国规模农业经营户占全体农业经营户的1.9%,新疆约为9.7%,新疆的规模农业约为全国平均值的5倍,新疆的农业规模经营走在全国的前列。其三,新疆的服务农业的农业经营单位和农业合作社建设水平与全国保持同步。其四,南疆的农业规模经营户占比偏低,全区约为9.7%,南疆仅为3.0%,不足三分之一。

表1 农业经营主体数量单位:万户、万个

(二)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数量和结构

根据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数为31422万人,新疆592.70万人,南疆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63.51万人,占全区的61.33%。从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及主要从事行业可以看出,其一、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性别比例全国、新疆、南疆基本持平。其二、新疆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普遍年龄较低,5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只有全国的一半。其三,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全国、新疆、南疆保持同步。其四、南疆未上过学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南疆高中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比例是全区水平的60%左右;其五、南疆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人员比例高,全国水平为0.6%、南疆为1.2%,这与新疆绿洲农业的特点密切相关。

表2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单位:万人、%

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未上过学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及以上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主要从事农业行业构成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6.4 37.0 48.4 7.1 1.2 92.9 2.2 3.5 0.8 0.6 8.7 44.7 39.9 5.4 1.2 91.8 2.8 4.6 0.3 0.5 3.93 37.28 50.34 6.51 1.94 84.73 0.93 12.60 0.09 1.65 4.47 39.41 50.53 4.35 1.24 90.64 0.62 7.50 0.04 1.20全国 西部 自治区 南疆

(三)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数量和结构

2016年,全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数1289万人,新疆116.58万人,南疆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包括本户生产经营人员及雇佣人员)43.98万人。从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及主要从事行业可以看出,其一、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性别比例全国、新疆、南疆基本持平。其二、规模农业经营户新疆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普遍年龄较低,5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不足全国的一半。其三,南疆南疆高中以上学历规模农业经营户比例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5%。其四,南疆规模农业经营户中从事服务业的比例较低,全国平均比例为1.9%,南疆只有0.67%。

表3 规模农业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单位:万人、%

(四)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数量和结构

2016年,全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总数1092万人,新疆有18.18万人,南疆有5.88万人。从性别构成、年龄构成、受教育程度及主要从事行业可以看出,其一、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性别比例全国、新疆、南疆基本持平;其二、新疆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普遍年龄较低,5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不足全国的一半。其三,全国、新疆、南疆高中以上学历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比例全国比例基本一致。

表4 农业经营单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和结构单位:万人、%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南疆农村人才队伍的需求分析

(一)“第一书记”是龙头

基层干部是乡村振兴的引领者。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和重要保障,也是新时代重建乡村秩序的重要抓手。“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正是群众心声的表达,尤其是南疆地区,面临着地区人口居住格局、族际关系、宗教管理、基层组织等多方面因素,乡村基层干部作为乡村的领头人、带路人和守护者,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紧紧围绕着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的总目标,确保农村意识形态安全。目前,新疆行政村已经实现了第一书记全覆盖,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还需要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的乡村“土干部”,对接落实各项政策。

(二)新型职业农民是主体

家庭农场主、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是未来农业农村的主体。他们是带头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既可能是带领农民闯市场、办实业、兴家业的致富带头人,也可能是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党员干部,也可能是合作社、合作联社的负责人。是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中作出重要贡献的新时代乡贤。

(三)乡村科技人才是保障

乡村科技人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土专家”“田秀才”、农村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人员等是是推进农村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要素。“土专家”“田秀才”开展传统手工艺培训,推进乡村就业创业培训,成为家庭工场、手工作坊、乡村车间等方面的创业能人和乡村工匠,培育一批乡村工匠、文化能人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村科技特派员、农技推广人员到基层兼职或服务锻炼,深入基层一线进行农技推广服务,立足农业,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乡村振兴的建设性力量。

(四)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是效益

新疆南疆四地州是全国深度贫困地区“三区三州”之一,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推进脱贫攻坚,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激发乡村发展活力,需要大量工作来做。要推动农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农业竞争力,必须向管理要效益,必须有大批的立足农业,又要跳出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比如,充分了解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用地用电的“政策通”;“互联网+”的电商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新疆南疆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一是要建立完善的素质培养体系,加强乡村干部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确保乡村干部素质过硬。二是要具备一定的政策水平,品行高、素质好、能力强,为人正直、廉洁自律的标准多种渠道择优选配。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农村“四老人员”子女、复员退役军人中择优选拔村干部;探索高校开设“村官班”,择优选取一批愿意投身农村工作的南疆四地州返乡大学毕业生党员青年、退伍士兵党员青年和优秀现任村干部,采取培训与锻炼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定向培养。或者从各级党政机关、驻村干部中择优选配。三是要探索、建立、完善有利于调动村干部积极性、创造性的有效机制,解决村干部不好当、不愿意当的问题,激励干部奋发进取,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二)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一是要发挥政府顶层设计作用,协调农业院校、农民合作社、农民等各方关系,确保对农村人才培养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诸如专业设置、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科研立项等方面予以倾斜。二是农业高校、农业推广机构、农业企业各司其职、协同发力,农业高校要建立首席农业专家制度,选聘一支首席农业专家团,着重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师资培训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等工作。农业推广机构负责教育培训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的经验管理的能力等;农业企业负责农产品与产业、市场的结合。三是建立全方位的培训方式,针对新疆农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基层农业从业者的迫切需要,根据农民的季节特征、农产品特征、个人需求,确定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专题,建立多层次培训课程体系,建立一批接地气、能落地、有成效的培训课程,建立课程库、案例库、多媒体素材库,提供菜单式、定制化培训服务,建立多形式的培训方式。

(三)建立一支活跃在农村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

乡村振兴离不开热爱乡土的农村实用人才。“土专家”“田秀才”“政策通”“树博士”、产业带头人、农村电商人才、经纪人、农业职业经理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科研院校的“访惠聚”驻村工作队、“三支一扶”等人员、推广教授、推广研究员等也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下乡担任志愿者的学者、干部、医护人员、企业人员、工程师、技能人才是乡村实用人才。要多措并举,建立建立一支活跃在农村的农业实用人才队伍。

(四)建立各类社会人才服务乡村机制

一是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职能,通过完善人才管理与培养的相关规章制度,摸清农村人才的实时情况,一步疏通智力、技术、资本、管理下乡通道,吸引人才回乡创业。二是发挥群团组织、民主党派等的优势和力量,支持农村产业发展[10]。三是高校综合教育培训资源,加快本科应用型转型,灵活设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四是加强对涉农专业人才的相关政策倾斜,激励引导科研教学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保障其在待遇、职称等各方面的权益,完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挂职、兼职和离岗创业制度,大力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逐步建立起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对口帮扶贫困村制度。五是搭建校地人才双向沟通渠道,高校设立“基层农业专家库”,吸收“土专家”、“田秀才”作为培训师资,由学校统一颁发聘任证书,适时安排授课和实习指导任务。六是完善返乡下乡创业机制。实施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等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选拔培育一批优秀创意项目和创业人才,激发就业创业动力。

四、结 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三农”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必须“实干兴邦”“久久为功”“咬定青山不放松”,科学规划、系统部署,完善乡村人才支撑体系,让各类人才都能在乡村大显身手。

猜你喜欢

经营户南疆新疆
◆连云港:推动农药经营户健全电子台账 实现农药市场“说得清管得住服务好”
随州市命名表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经营户
深入市场调研,推进“以展荣市”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让经营户的“小确幸”再多一点
南疆水城(外一章)
南疆干部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