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特产展览交易疏通新中国城乡经济血脉

2019-10-09周继厚

东方收藏 2019年8期
关键词:土特产交流会展览会

周继厚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立即致力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制定了“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城乡互助、内外交流”方针。1950年元旦,华东区最早举办农业展览会。此后,华北区也纷纷举办城乡物资交流大会。

在总结华东区、华北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1951年3月22日,中共中央下达《关于召开土产会议推销土产的指示》,提议各大行政区、各省(市)、各专区、各县(市)、各区(乡、镇)均应召开土产会议,举办物资展览交流会,于1951年、1952年掀起了两次全国性的城乡物资交流高潮。

城乡物资交流大会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各地组织举办的土特产交流会、土产展览大会、物资交流展览会的统称,是在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而造成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以扩大内销、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商业活动形式。依据城乡物资交流大会的规模及其所依赖的市场层级,有高级、中级、初级三种市场形式:高级形式是在大区以及各大区之间开展,具有一定的全国性;中级形式是在各省省会及主要城市举办,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初级形式是在各地、市、县举办,以传统的庙会、山会、骡马大会、药材大会、赶圩赶集赶场为主要形式。所谓“物资交流”,简言之就是将农产品收上来,把城市工业品销下去,开展商品交换,活跃城乡经济(图1)。

要使农村经济复苏和活跃起来,就必须使农村的商品交换得到恢复和发展,千方百计搞好城乡物资交流活动。而活跃城乡交流,主要是疏通渠道,从打开农村土特产品的销路入手,有计划、有准备地召开初、中、高级土产交流会和物资交流展览会,广泛吸收本地区以及全国有关地区的各行业贸易部门、合作社、私商代表以及各类土产生产者代表参加,沟通相互的需要,恢复和建立彼此的商业联系(图2-图5)。

自1950年秋到1952年止,通过各种形式的物资交流会,推销农副土特产品总值达100万亿元(旧人民币,下同)以上,实践证明它确实是“活跃中国经济的关键”“疏通了城乡经济血脉”。由于全国有组织、有领导地把推销土产、活跃城乡物资交流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而扭转了市场呆滞的局面,促进了经济的繁荣,这对于发展我国工农业生产,活跃城乡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打破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和禁运,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极为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1950年发端,并在1951年、1952年两次大规模的城乡物资交流活动中,全国各地举办的土特产展览会、农业展览会、物资交流会等,制作发行了品种数量繁多、设计铸造精美的纪念章。这些纪念章分为地市县级展览会纪念章、省市级展览会纪念章、大区级展览会纪念章等多个类别,有实物可考的纪念章就有数百种,形成了一个专题系列,真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泛开展城乡物资交流活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举措和辉煌业绩,已成为这段历史的缩影。

现将这些纪念章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行政区划:华北区、东北区、西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等六大区和华南地區进行分类,以徽章实物为证,结合当年发行的物展会纪念册、参观手册、资料汇编等第一手资料,分别叙述和介绍各大区城乡物资交流活动的盛况。

●   新中国城乡物资交流会的起源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最早发源于华东地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以及山东、江苏、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市亟待在战后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华东局与华东军政委员会在努力进行工商业、金融业等行业的恢复工作的同时,又不失时机地抓紧抓好农业工作,举办农展会就是其中一项任务,旨在恢复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交流,重新建立农产品流通渠道。

1950年元旦,华东区第一次农业展览会在上海跑马厅(今人民公园)开幕,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等领导人参加了开幕式。农展会共举办10天。目的是通过展览会,把农业生产的实际经验和农业科学理论知识结合起来,解决今后农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作物品种、农具、肥料、农田水利、病虫害、兽医等问题,完成1950年的农业生产计划。农展会的展品主要来源于华东区各地,展览内容共分为苏联农业介绍、中国农业建设途径、水产、农械、林牧、土壤肥料、病虫与药械、纺织与纤维、农艺及园艺等十个组(图6-图7)。

华东区第一次农展会举办之后,华北区各地也纷纷组织举办土特产交流会和以销为主的物资展览会,并同时进行劳动模范表彰,更增添了展览会的宣传鼓动效果。从1950年春到1951年春,华北地区五省两市通过物资交流展览会和各种土产会议,全部土产售出70%,从而激活了城乡物资交流(图8-图10)。

华东区、华北区举办的农展会及其交易活动,对提高农民购买力,扩大工业品市场,刺激工农业生产,克服国家贸易资金不足的困难,巩固市场的物价稳定和增多税收等方面均起到了很大作用。

1951年3月,中共中央即发出指示;要求各大行政区,各省(市)、各专区、各县和各区乡,在两个月以内召开一次土产会议,以推销土特产作为繁荣全国经济的中心环节。并指出:有计划地召开土产会议,组织城市和乡村,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物资交流,打开国内市场,活跃城乡经济,是解决各地农村日益恢复和发展的农副土特产品销路的问题的关键。为了响应这个号召,全国各地均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土产交流会和物资交流展览会,形成了全国性的城乡物资交流的第一次高潮。例如上海市、中南区、东北区、华北区等均举办了土产展览会和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共签定合同和协议1.4万多份,成交总额10万余亿元。到1952年的下半年,规模更大,全国各地举办土产展览和城乡物资交流大会共7789场(次),总成交额33.93万亿元,比1951年增长2倍以上。

●   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

1951年10月5日至11月20日,华北区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在天津市原跑马场旧址(后为市工业展览馆)举办。展览会设有工商业改进馆、区际馆(展览华北区以外各省产品)、物资交流服务馆、农业生产资料馆、农业改进馆等17个展览馆,展品共13000种,以华北五省二市和内蒙为主,并且征集了华东、东北、中南、西北、西南五大行政区的主要工业、手工业产品和农副土特产品,观众多达百万人。展览会期间,毛泽东主席在吕正操、罗瑞卿的陪同下,专程到天津参观展览会。全国各大行政区、各省及重要城市共103个贸易代表团、2300多人参加了大会的交易。大会在经济上的目的是推销农业、副业、土产、特产产品,特别是为滞销产品开辟销路,推进工农业生产,进一步繁荣城乡经济;在政治上的目的是经过城乡物资交流,进一步巩固工农联盟,让观众进一步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高爱国主义思想觉悟。展览会共举办45天,成交总额达1.56万亿元,参观人数超过百万人次(图11-图17)。

●   东北区物资交流展览会

1951年9月15日,东北区物资交流展览大会在沈阳开幕,历时9天,于12月15日闭幕。展览会设置了工业馆(五个)、综合馆、工业原料馆、粮毂馆、水产馆、森林木材馆、水果蔬菜馆、农具馆、畜产馆、鬃尾毛皮馆、药材馆、友区馆等16个馆。展览会期间,观众共有65万多人,交易额达 23777亿元(图18-图20)。

●   西北区经济建设展览会

西北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是我国地域最辽阔的行政区。由于当时西北区还未全部解放,举办物产展览交流会局限于已经解放的地区。

1951年2月15日,西北经济建设展览会在陕西西安开幕,历时22天,于3月15日闭幕,观众多达118万人。展览会设立了农林、水利、畜牧、工业、交通、贸易和金融等7个陈列室,展品共9416种,同时,展览会“结合展览,廉价(较市场价低10%至30%)供应群众各种物品,并推广新式农具和优良品种等,展销会成交总额33亿余元(图21)。

●   华东区农业展览会

安徽省物资展览交流会

1951年5月,皖南、皖北行署分别在芜湖、合肥市召开地区性土特产物资展览交流大会。皖南区成交额453万元,皖北区成交额627万元。1952年,城乡物资交流规模扩大,全省召开物资交流会议200多次,购销总额达1.8亿多元,参加交流会的代表4万余人,观众450多万人;同时组织公私贸易代表参加全国各地的交流会。在交流过程屮,经过银行贷款和调整差价、改善市场管理等工作,给私商以大力扶助和指导。这一活动的开展,使全省的城乡物资交流畅通,推动了经济进一步活跃,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图22-图25)。

江苏省物产展览交流会

新中国成立初期,江苏省苏南、苏北两区和南京市按照中央的部署,大力组织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从而恢复了城乡贸易,促进了工商业繁荣,提高了农民购买力,增加了国家税收,对于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1951年5月8日至5月27日,江苏省苏北地区物产展览交流大会在扬州举办,来自苏北的淮阴、南通,以及苏南常州、镇江、南京等城市的一些企业均前来搭大棚摆摊设展,商品包括纸张、土布、烟酒、水果、水产等,主要是面向各地零售商批发供货,也有少数向市民零售的货物。如浙江的丝绸、茶叶,江西的瓷器,湖南的桐油,云南贵州的生漆等,都参加了展览和交流,扬州首次开通了公交车(图26-图27)。

1951年5月10日至7月1日,江苏省苏南地区城乡交流物产展览会在无锡举办,观众达50万人(次),成交金额1700多万元。地方工商业者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地区工商经济迅速发展。陈毅高度评价了展览会的作用:“参观了苏南物产展览会,我们更深切地认识到手工业在国家人民生活中的伟大作用。有计划地发展手工业,推动城乡物资交流,是今后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图28-图39)。

1951年5月,江苏省会南京市举办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成交额达326万元。本次展览交流会专门设立生产经营改造馆,对工商业各行业的陋规进行展览。通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工商阶层认识到陋规是一种封建剥削方式,因而纷纷把废除陋规作为爱国的具体行动。在工商联的领导下,各行业决定实行统一售价、统一尺度、明码标价等措施,进行大幅度的改造。陋规的废除,既改造了工商业经营行为,也直接推动了城乡物资交流。

图40为南京市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章,铜质,直径3.2厘米,中间绘南京挹江门图景,背面铭文有“福泰”“耀华”“兄弟出品”等多种版式。

图41为南京土特产交流手册,江苏省南京市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编印,出版于1951年5月22日。

浙江省土特产展览交流会

1951年4月10日,浙江省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在杭州开幕,共设展览馆12个,征集展品9000余种、近3万件。展览历时51天,观众达40余万人次。这次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是继民国时期西湖博览会之后,在杭州西湖举办的又一次规模宏大的土特产展销活动(图42-图45)。

图42为浙江省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纪念章,铜质,直径2.8厘米,有两种版式:一种背面仅有“纪念章”铭文;另一种注明日期“1951年4月10日”。

福建省会第一次农业展览会

1951年1月,福建省为了总结建国以来的农业生产工作及响应党中央“城乡互助,物资交流”的号召,特举办第一次农业展览会,集合全省各地农业劳模、农业科学工作者和农业工作人员,总结工作、交流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为开展大生产运动,增强抗美援朝力量,为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而奋斗(图46-图48)。

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

1951年6月10日,上海市土产展览交流大会在上海跑马场旧址开幕,展览场地有400亩,历时63天,于8月2日闭幕。共设手工艺品馆、水果蔬菜馆、药物馆、食品馆、食料館、林产馆等16个展览馆,成列了全区万余种土产和全国各地主要的特产,动员5000多名工作人员,参观人数达305万人,仅大会第—天的参观人数就达11万多人,规模空前。展览会期间成交额6776亿元(图49-53)。

●   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会

河南省土产展览交流会

河南省土产展览交流大会自1951年4月15日开幕,9月7日结束,历时121天。此次大会目的在于打开土产销路促进城乡内外物资交流,要求作到通过展览组织交流、了解情况、交流经验、改进技术、提高质量、刺激生产、鼓励经营,并结合抗美援朝进行伟大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图54-图55)。

湖南省土特产交流展览会

1951年4月18日,湖南省土特产交流展览大会在长沙举办。大会着重在物资交流,为本省的土特产打开销路;其次是介绍生产经验,改进技术。展览分为农产类、矿产类、手工业品类、工业品类、畜产类和其他类等六大展馆,除实物展览外,还附以文字说明、图表及照片、模型等,以显示产、供、销情况。展品陈列分省内土特产馆和省外物资馆两部分。大会还设立了交易场,负责联络介绍买卖,另外又举办各种座谈会,还安排了戏剧及焰火等文娱活动(图56-59)。

江西省物产展览会

1951年2月25日至4月6日,江西省首届物产展览会在南昌举行,除在南昌市八一礼堂设展览会总馆外,另建工业馆、农业馆、省外馆,并附设销售处约二百间,分为农林、工矿、交通、商业、文教、卫生、金融、科学普及和省外等九大类,成列展品15000余件。本次展览会的目的是结合土地改革工作和全省英模代表会议,交流工农业生产经验及总结经验;吸收各方意见,促进产品改良,提高生产技术,从而发展生产;沟通城乡关系,促使物产交流,繁荣经济;推进产品销路,活跃城乡市场,加强贸易往来。在历时41天的展覽期间,有62万观众前往参观(图60)。

●   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会

1951年6月28日至9月10日,中南区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在汉口举行,历时75天。大会展出各种土产特产12000多种、41000多件,其中包括各大区展品5200多件。大会分设总馆、农林、畜产、纺织纤维、油脂、烟叶、工矿、国药、水产、手工业、手工艺、食品、合作、交通和区际等15个展览馆。各馆以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等集中地说明了中南全区土特产的富饶,以及解放后人民政府扶植、恢复生产和运销的巨大成绩。展览会交易总额8129亿多元。本次活动促进了物资交流,使私营工商业者在服从国营经济领导和生产经营计划性等方面提高了认识,对当时的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对改善建国初期中国的物资交流困境及恢复发展经济起到了极大作用(图61-图62)。

●   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

1951年,全广州市工商界成立“广州市工商联物资交流促进委员会”,在各行业组建分会,召开物质交流代表会议,组织会员积极踊跃参加本地和外地的物资交流活动(图63)。

1951年10月14日至1952年2月14日,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在广州举办,历时105天 。展览会设立了物资交流馆、工矿馆、林产馆、农业馆、食品馆、水产馆等10个展览馆。各馆共成列展品68012件,其中模型568座、图片4232件、实物60594件。展览会吸引了数百万群众前来参观,仅二个半月时间,参观者达153万余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展览会结束后,展览场地被保留下来,辟为岭南文物宫,后来还发展成为广州文化公园(图64-图65)。

●   西南区土产展览会

四川省物产展览会

1950年,成都市政府成立“物产展览筹备委员会”,并举办预备展览会,还在展览期间举行国术(即武术)比赛。1951年成都市政府举办正式大型物产展览会,是成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物资交流展览大会(图66-图69)。

云南土特产展览交流会

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矿产宝库的美誉,名特产数不胜数,其中尤以药材、烟草、珠宝、茶叶、花卉最为有名。1951年6月,第一次云南省土产工作会议召开,并举办云南省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图70-图72)。

西南区土产展览会

1951年4月20日至5月7日,西南区土产展览会在重庆开幕,历时18天,观众达10万余人,成交额10亿余元。展览场馆分为山货、畜产、食品、药材、油脂、丝织、矿产、花纱布、手工业品等9个展室,成列展品4200多件,分别标注品名、产地、产量、用途等简要说明,并有图表、照片、画片、模型等,介绍某些土产的生产与制造过程,使观众对每种土特产都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和了解(图73-图76)。

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大城市为中心所举办的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规模宏大、盛况空前,并以其为主要形式掀起了新中国的城乡物资交流高潮,作为党和政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城乡物资交流展览会发挥了重要的历史功效,并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经济的繁荣、扩大内需,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积累了成功的示范性经验。

猜你喜欢

土特产交流会展览会
金属王国的才能交流会
神秘礼物
名酒展览会
殡葬展
故宫的“土特产”
土特产品牌推广研究之怀远石榴
拿什么拯救你的审美,我们的“土特产”直男
第十八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
关于召开“第十三届全国农药交流会暨农化产品展览会”通知
2009年展会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