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的作用与青少年音乐审美素养的提高

2019-10-09王伯达

北方音乐 2019年15期
关键词:青少年教育审美素养教学策略

王伯达

【摘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开展音乐教育能够实现个体素养的综合提升,在音乐教育中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观可以得到积极的促进和发展,本文将主要探讨音乐在青少年个体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运用音乐提升青少年的音乐审美素养。

【关键词】音乐作用;青少年教育;审美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对青少年进行音乐教育能够让文化艺术对个体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学习音乐、了解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青少年能获得精神的陶冶,音乐教育本身的美育功能也能够以较强的感染力培养个体成为具有情操和修养,音乐素养的人。同样,音乐对个体的影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坚持与信念,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出音乐教育的功能对个体的审美熏陶。

一、音乐的特征

从音乐的发展过程上看,无论是哪种形式和题材的音乐,都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是源于内心的自然表露。最早的音乐起源于劳动,和人们的生产活动密不可分,早期的音乐节奏和音调较为简单,主要以劳动号子的形象出现,人们通过劳动号子抒发情感,也使得劳动的步调一致。后来,随着生产技术的提升,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发展形势也更为丰富多元,人们常常用音乐去表达自己内心的兴奋以及喜悦,此时的音乐已经渐渐脱离劳动号子的束缚,而是成为个体情感抒发以及审美倾向的体现[1]。随着乐器种类的不断增多,音乐的音色也逐渐丰富,人们将语言和音乐表现手段相结合,为音乐赋予歌词,运用人声演绎,音乐也渐渐发展为一门艺术,并且随着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得到新的发展。

二、音乐的功能

(一)音乐能够陶冶情操,塑造个体性格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将音乐作为门徒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乐”和“礼”被置于首位。从孔子的学说中可以发现,孔子对于乐非常重视,认为乐是能够提升个体内在素养、削弱阶级矛盾的主要手段。不仅东方的思想家对音乐有非常高的评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应当注重对个体进行心灵教育,用艺术陶冶情操[2]。柏拉图也认识到,音乐对于性格有着直接的影响,这种理念被西方教育体系所吸收,并将音乐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二)音乐能够调节人的心情

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在抒发情感的同时让个体实现情绪的转变,例如当心情烦躁郁闷时,一首舒缓的音乐能够让心情渐渐恢复平静,欢快的歌曲也能够让心灵重新看到积极的一面。不同的音乐题材带给个体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都同样具有影响人心情的直接作用。

(三)音乐能够启迪个体智慧

音乐实际上也是个体观察世界的一个角度,当个体对于事物产生强烈的情感时,也会涌现出创造冲动,而这种冲动能够挖掘个体潜力,从而实现智慧创造。在这方面,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是受到家乡民歌《和谐曲》的启示后才发现了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很多科学家本身也是音乐爱好者,音乐审美对其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促进青少年音乐素养形成的相关路径

(一)重视音乐教学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推进多年,但是很多学校和教师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音乐素养教育,仅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很多学校都会在即将期末考试时,取消音乐课,变成其他学科的教学或者自习,实际上这种对于音乐教育的忽视,也是阻碍青少年音乐素质发展的重要原因,学校和教师都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实际上,音乐教育能够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放松,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而更好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音乐选择,感受不同音乐带来的情绪上的转变,不管是什么形式和风格,教师在让学生聆听这些音乐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比较和探究,挖掘音乐的内在之美,从而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对于音乐教育的重视从来都不是无用功,审美和文化修养是相辅相成的,音乐也是一门知识,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知识,学生的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其思维运转速度以及认知视野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能够带动其他学科的学习。

(二)通过课外活动挖掘学生的音乐学习潜力

兴趣是学习最后的老师,所以为了提高青少年的音乐素养,教师可以采用课外活动的方式吸引学生参加,从而起到用音乐进行审美导向塑造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设计上,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音乐学习基础以及爱好兴趣,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兴趣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小组内以某一主题进行自主探究[3]。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告诉学生相关的学习方法以及音乐欣赏技巧,为学生设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打开封闭的自我,投入到音樂学习的怀抱中,放飞个性,挖掘自身的音乐学习潜力。教师也要多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看到学生在识谱节奏和音准方面的进步,给予鼓励。

(三)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审美情感

在实际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也需要解放思想,将传统音乐教学中对于歌唱技巧的过分重视,转变为以审美为导向进行教育,教师要认识到对于青少年音乐素养的教育,需要激发出个体的真情实感,真正能够理解音乐并认识到音乐的美感,运用音乐的美育功能对个体产生积极影响[4]。不同的音乐作品中蕴含着不同的思想感情,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引导学生去体会这些音乐作品中的思想、内容以及情绪表达,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将自己定位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让学生多参与、多交流,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背景资料以及音乐欣赏方法,教给学生如何去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形成音乐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学和欣赏《茉莉花》这首歌时,教师要先让学生确定这首歌曲的风格,然后让学生站在歌词以及曲调的角度,对《茉莉花》进行评价。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歌词作为诗歌进行朗诵,在反复朗诵歌词的过程中形成关于田野的相关印象,在情境中继续体会歌词的美感。然后,再站在曲调的角度上,让学生分析整个旋律的特征,讨论曲子中是否出现了重复、音乐的高潮是如何切入的,在学生思考完问题之后,教师需要和学生之间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互动,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想法梳理成体系,并进行阐述,关于这首歌中所蕴含的美感,教师在课堂学习中也要进行集中总结,从而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认识进行汇总,这也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重要方法。最后,教师要带动学生将这种对音乐的审美认知嫁接到生活的其他细节中,学会欣赏身边的美,并主动追求美,从而找到面对人生的新角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青少年的音乐审美素质,需要让青少年多聆听并参与到音乐的表现和创作过程中,在与音乐进行积极互动时完善自身的人格、丰富情感,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在音乐的陶冶下,形成更为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值得一提的是对审美意趣以及生活态度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过程,教师需要将音乐素养教育融入到音乐教育的各个细节中,同时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文化素养基础,让学生能够将音乐学习和其他人文学科学习嫁接到一起,从而形成个体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陈艳飞.音乐教育对学生素质形成的重要性分析[J]. 教育现代化,2017(1):252-253.

[2]罗金莉.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作用[J].文学教育:中,2017(8):144.

[3]徐海涛.浅谈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7(1):163.

[4]朱玉芳.音乐课堂助力学生审美素养培育[J].江苏教育,2017(35):70-71.

猜你喜欢

青少年教育审美素养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处理青少年逆反心理问题的思考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少年朱熹》动画影片制作的探索和实践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让孩子善于习得乐观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