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述《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中影响格里格作品风格的因素

2019-10-09沈怡君

北方音乐 2019年15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沈怡君

【摘要】挪威民间音乐就像一条生命线始终贯穿着格里格的创作生涯。他风格的最终形成与他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着密不可分。温和的家庭使他的作品更多的是抒情性小品;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让他的作品走向民族主义;通过求学之路他的作品确定了短小精悍的主要体裁,并逐渐加以完善和精细。最终他的作品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展,最终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并荣获了小品大师这一称号。

【关键词】《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格里格;作品风格;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中国的传统文献《晏子春秋》中写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了枳树,它们只是葉子相似,而果实味道却不一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水土不一样了。由此,可以看到环境对于植物和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的,一个人作品风格的形成与他自身所成长的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外界环境带给一个人的影响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本篇以《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为基点,叙述对格里格作品风格影响的各个方面。

一、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对格里格作品风格的影响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Grieg)出生于卑尔根一个苏格兰的移民家庭。父亲是商人,母亲是卑尔根当地一个颇有造诣的钢琴家。格里格六岁跟随母亲学习钢琴,九岁开始尝试作曲。如同书中所描述的那样。“父母在生活中做出榜样或者那些被视为榜样的品质以独特的方式影响了他。一方面天性活泼、风趣幽默的父亲对宗教的无比虔诚使他养成了谦虚顺从的性格。另一方面父母对艺术,尤其是对音乐的偏爱决定了他今后的发展。”父亲的乐观性格使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活泼轻快、充满朝气的感觉。母亲对钢琴的造诣影响到格里格,使他对音乐有很强的的天赋。自幼的成长环境影响和暗示着格里格终将走上音乐的道路或者始终会和音乐有所牵连。

格里格的童年是幸福的,父母与家庭的温和可亲注定他将会成为一个温和的人。但是温和的性格往往会让人斗志减退,会使人沉溺在温柔乡里安于现状。是否可以认为这与格里格的作品大多都是抒情的钢琴小品有联系。

格里格所居住的这个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几乎影响和塑造了每一个挪威的艺术家。如书中“在挪威争取独立,成为自主国家的艰难历程中,没有一个挪威人愿意置身事外……”当时的挪威长期处于瑞典的压迫下,在争取独立的过程中,挪威的民族意识高涨。这种生活环境影响会格里格和其他挪威的艺术家们,艺术是感性的,面对这样的环境艺术家们会有自己的方式进行斗争与反抗。所以是否可以认为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格里格的爱国主义思潮高涨,骨子里自带的民族使命感把他推向了民族主义音乐这一块。

格里格父母的温和性格以及幸福的童年、青少年时期使他的作品偏向于抒情小品这一体裁;挪威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他自身的民族使命感使他的作品偏向于民族主义风格。

二、莱比锡求学对格里格作品风格的影响

格里格十五岁时,在挪威小提琴家欧·布尔的推荐下去了德国的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这是当时欧洲最好的音乐培训基地,当时知名的、甚至享有盛名的器乐家与作曲家们在这里教授理论知识与实践课。他们很保守,但教学水平之高远近闻名,并且老师对学生要求甚严。”学院派的教学向来都是以规格、严谨、知识技巧为关键词、核心。学院的艺术背景、环境熏陶都是极好的。可以想象当时的莱比锡音乐学院教学方式一定是枯燥无味、保守严谨的。而格里格正值叛逆的年纪,此时的他更多的是去追求一种自由的、脱离学院化的、原生态的东西。与中规中矩的学院派显然有着一种格格不入的感觉。

年轻气盛的格里格对教师的讲课并不认真,遇到责备时态度傲慢,将责任都推给任课老师。再到后来学习配器的时间短以及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管弦乐序曲的作业。如此种种都导致了他在这些课程上不熟练,不能很好地掌握,暗示了他将在面临大型音乐体裁上的尴尬。之后也可以看到,格里格的作品都是以小型体裁为主,大多是抒情性钢琴小品,因此是否可以认为这都是与当时不认真的学习态度息息相关。

三、自主求学过程中对格里格作品风格的影响

离开莱比锡音乐学院回到家乡卑尔根时,格里格十八岁。这时的他思想开始趋于成熟,也开始冷静地思考和构造自己未来的蓝图。格里格自身的强烈爱国主义以及挪威西部的忧郁天性使他有些迷茫。他觉得这些是最好的,是他最想表达的,但是他还不知道如何把他们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他还没有找到适合的或者属于他自己的风格。

之后格里格靠着父亲的贷款前往哥本哈根求学,在这里接触到了北方民间音乐,这是他之前闻所未闻的一种新型音乐。他很敬仰当时的丹麦籍音乐前辈哈特曼和加德,“从他们以丹麦民间旋律为主题素材基础的实践中悟出很多”。但是加德等人对他作品的直接影响却不是很大。而在当时的整个社会环境中,大多数人都已经注意到这种民族民间特有的风格曲调,意识到这是一个大的艺术瑰宝,这样的艺术氛围对格里格在北方民族音乐这一块的学习无疑是很有帮助的。‘但使格里格困恼的是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总会受到了德奥传统音乐的影响和”斯堪底亚维纳乐派的局限”。

格里格与诺德拉克的结识对于格里格的影响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诺德拉克唤醒了他对挪威的祖国意识,并启发他对这个方向进行思考,诺德拉克关于发展挪威民族音乐的艺术主张,对格里格今后的艺术道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之后格里格慢慢摸索并走上了一条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格里格式”音乐道路。通过深入学习挪威的民族音乐,经常到民间音乐丰富的山区采集民歌,聆听民间艺人的演奏或演唱,并从中获得自己创作上的灵感。通过不断的研究学习,逐步丢弃过去对德国浪漫派的效仿和它们对他的影响。通过对民族历史的歌颂,对祖国大自然和民间生活的艺术感受,创作出具有挪威民族特色和浓厚乡土气息的音乐。尽管在探索的道路中格里格的作品质量忽高忽低,但这只是一个过程,一个过渡期,就像黎明前的黑夜,光明总会来临。通过又一次的自主求学之路,格里格作品的北方民族音乐属性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完善。

四、夫妻关系对格里格风格的影响

格里格与自己表妹尼娜的婚姻之路也是十分坎坷。‘格里格家族的婚姻均门当户对且遵循传统,始终保持在大资产阶级的富人圈里,格里格和尼娜的婚姻无不遭到双方亲友的反对。他们的结婚仪式格里格的亲人无一到场,在格里格给父亲的家书中也只是通知了将要结婚这一结果。彼此很少有联系,直到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生,这种氛围才慢慢好转起来。可以想象这样的一场闹剧或多或少会在两个年轻人心里留下嫌隙的种子。

后来女儿亚历山德拉的死,以及尼娜的一次流产让他们决定不再怀孕,但当时的他们正值三十出头的年纪,尼娜与格里格哥哥的暧昧关系以及格里格总是不能抵挡住别的女人的诱惑,都使他们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加上格里格父母的逝世,格里格的作品大都是消极悲观心境的体现。如由歌曲《北国农夫》的十四首变奏组成的《G小调叙事曲》,该曲的创作本意是想寫一首关于祖国壮丽景色的赞歌,但实际上它的曲调听起来却十分抑郁消极。这种表面写颂歌实际写自己内心自传式独白的《叙事曲》是否从一开始的音乐表现方式就注定了它的欺骗性。

格里格与妻子尼娜的关系经历了分居到重归于好的阶段,虽然他们的和好充满了妥协性(格里格需要尼娜演唱自己的作品,而尼娜需要通过演唱格里格作品而维持生计),他们就像是天生要为彼此存在的。这是妥协性也是必然性。但在目前的资料来看,至少在他们的冷战时期,格里格的作品大多都是忧郁悲伤的。

五、结语

格里格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发展挪威本国的民间音乐,从起初的《幽默小品》(作品6号)到最终的《四首圣经赞美诗》(作品74号),挪威民间音乐就像一条生命线始终贯穿着格里格的创作生涯。他的抒情音乐作品包含北欧特有的清冷气息,被后来的评论家称之为“北方的肖邦”。

他风格的最终形成与他的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温和的家庭使他的作品更多的是抒情性小品;自身的民族认同感和使命感让他的作品走向民族主义;通过求学之路他的作品确定了短小精悍的主要体裁,并逐渐加以完善和精细。夫妻关系虽然有过短暂的影响,但也为我们认识不一样的格里格做出了参考。随着作品的不断推广扩大,作品风格的不断发展完善,他成为了挪威的民族之星,并尽自己所能将挪威民间音乐推向世界,通过短小体裁的钢琴小品,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成功。

参考文献

[1](德)汉斯佩特·克莱曼.罗沃尔特音乐家传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2]廖乃雄.格里格:挪威民族的音乐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6).

[3]廖叔同.西方音乐一千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333.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