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本控制 品质升级 整车厂如何布局“三电”产业链?

2019-10-09夷萍沈希文

新能源汽车报 2019年31期
关键词:电控布局电机

夷萍 沈希文

编者按:徐和谊曾说,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汽车产业格局的深刻巨变。面对进入后补贴时代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整车厂应采取哪种策略布局“三电”产业链?近日,普华永道思略特发布《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 整车厂“三电”产业链布局策略》,从企业布局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本报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新能源汽车重构了并行于传统汽车的产业链条,产业链整体呈现三大关键发展特征:供应商掌握话语权,整车厂成本控制能力受到挑战;未来零部件行业将整体出现产能过剩趋势,但优质资源依旧不足;产业链大部分利润向上游转移,零部件厂商的盈利情况普遍优于整车厂。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整车厂生存境遇将受到挑战,成本控制、品质升级成为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可以预见,在“下半场的竞争”中,对于产业链有强把控能力的车企将会脱颖而出。 具体而言,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占据了总成本的约 60%。新能源车企在“三电”领域进行了积极的布局。在补贴退坡的背景下,“三电”行业毛利水平受到较大挑戰,该趋势在短期内将有所延续。

“三电”行业将在强压下迎来变革——技术更加成熟、成本控制更强、细分技术领域逐渐分化。

那么,对整车厂而言,在产业链整体利润承压的大趋势下,“三电”领域的布局策略如何调整才能满足“降本提质”的关键诉求?

动力电池盈利承压

新能源动力电池占据新能源整车总成本近45%,是最大成本单元。近年来,动力电池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升高,行业呈现“强者愈强”的趋势。从头部企业的毛利表现来看,行业整体呈现较为显著的利润承压趋势。

动力电池行业盈利能力承压主要由补贴退坡、产能过剩和原材料价格上升三大主要原因导致。

2019年,调整后的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政策,补贴额度降低,补贴门槛变高。在退补同时,补贴结算期较长,增加了下游整车厂的资金压力,导致下游车企利润承压,降本压力向上游传导。而电池占据新能源汽车总成本的约45%,电池厂商承接主机厂的成本压力,电池价格受到下游挤压,为电池厂商盈利性带来负面影响 。

产能过剩。电池企业持续加大固定资产投入扩充电池产能,行业整体产能过剩问题预计将在中短期内持续存在。过去三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动力电池厂商产能利用率(装机需求量/规划总产能)维持在较低水平,预计短期未来将保持在约50%的较低水平,产能过剩问题将持续存在。

原材料价格上涨。在锂电池价格快速下滑的同时,碳酸锂盐、氢氧化锂等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不断升高,进而导致电池厂商利润承压。

电机电控竞争加剧

在补贴退坡的大背景下,电机/电控行业也出现了利润下滑的趋势。电机/电控行业毛利率降低,主要是受补贴退坡、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等要素影响,此文中我们重点讨论后三个因素。

产能过剩。2016-2018年期间,电机/电控行业内出现多起较大规模的产能扩充事件。根据部分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粗略估算,至2020年电机/电控产能超过280万套(其中包括2016年已有产能约80万套,及2016-2020年新增产能约200万套),而2020年电机电控总需求预计是约200万套,行业有较为显著的产能过剩风险。

竞争加剧,自供及合资供应比例显著上升。规模较小的第三方电机/电控供应商议价能力受到挑战。就合资供应模式来说,发挥专业第三方研发制造优势,同时借助主机厂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优化供应链,短期内受到OEM(原始设备制造商)的青睐。掌握技术优势的电机/电控企业是整车厂主要的合资对象。

外资厂商抢占市场。国外第三方电机/电控制造商凭借在传统燃油汽车电子领域的竞争优势,占据部分国内高端乘用车份额。外资厂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模优势,二是成本优势,三是技术优势。

采购成本上涨。电机方面,从2016年-2018年底,电机方面的原材料价格出现显著的价格上涨,直接导致电机成本的大幅上涨。电控方面,IGBT模块是功率变换模块的核心器件,但其具有极高的的技术壁垒,主要依靠进口。

优化产业链布局模式

新能源汽车进入后补贴时代,整车企业在进行上游布局时,对“降本增效”的诉求将进一步强化。就“三电”零部件而言,短期内合资合作仍是主流,车企为降低风险会寻找多元合作伙伴,并同时参与相关技术研发。中长期看,“三电”行业整体毛利下滑,供应商企业会进一步优化成本结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推动“三电”产品的标准化、平价化。因此,对于车企而言,中长期看,除少数头部车企自建自用外,多数车企会逐渐由合资转向开放采购模式。

电池方面,随着技术提升与生产成本的降低,车企的布局模式会有以下几个转变趋势。

自建模式:具备资金和技术实力的车企会加大自建力度,并专注研究下一代产品,寻求行业话语权的掌握。合资模式:多元化伙伴选择,更具成本及技术优势的日韩电池企业成为潜在合作对象;同时车企将进一步提高对技术的掌控度,该模式作为产品平价前的主流方案。开放采购:在油电平价后,该模式将成为主流方案。

电机/电控方面,目前我国供应商企业主要掌握电机/电控的集成技术,现阶段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未来,电机/电控的上游细分领域会进一步分化。车企布局会有以下转变趋势。

行业整体趋势上看,随着电机/电控产品技术更加成熟,车企会由自建+合资的布局模式逐步转向合资+外采模式上转变。布局模式上更加多元化和轻资产化,降低采购成本的同时,减少自有资产投入带来的风险。

细分领域的相关布局会进一步增加,例如电控中的关键零部件IGBT。头部车企会加大研发力度,寻求行业的话语权掌控;多数车企会通过合资模式,寻求关键技术的掌握和成本的把控。

思略特认为,后补贴时代,中国新能源车企会在逆境中探索新的生存之道。在这个过程中,车企应该明晰自身战略诉求和资源实力,同时结合行业关键发展趋势,寻求最有利于“降本提质”的产业链布局方案,在新能源“下半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猜你喜欢

电控布局电机
小番茄发电机
Arduino 入门之步进电机试验
PLC技术在煤矿提升机电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起马转中炮对屏风马布局探秘
布局著名变例典藏集锦
电控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误区浅析
简析井口操车电控与操车信号系统
X2412S多旋翼专用电机
电机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