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当代杂技艺术的创作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2019-10-09李圆圆
摘要:中国杂技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藝术的一朵奇葩.是人体机能的异化与延伸,更是人类劳动技能的提高和升华,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中国杂技及其艺术观念发展变化的历史脉络和丰硕成果显而易见,也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艺术专题之一。
关键词:杂技艺术;创作特点;发展趋势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中国杂技造型优美,表达细腻,刚柔相济,不仅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更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顽强拼搏的精神。这是中国杂技艺术魅力在国内、外杂技舞台经久不衰的奥秘所在。这种民族气质、精神气质一直是杂技艺术反映的主题。杂技艺术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技艺并重,内外兼修,品种繁多,绚丽多姿,饱含民族文化内涵的特点,成为与各国人民文化交流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一、杂技艺术首先要考虑视觉感受并提升美感
传统的杂技艺术之所以可以流传至今,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它贴近生活、展现生活。我国的传统杂技艺术基本上都以人体的技术为主体,表演者通过人体技能的演绎来丰富杂技的艺术形式,从而不断提高杂技的艺术价值。杂技的展现对表演者的体态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无论是展现什么样的艺术形式,都考察杂技表演者的身体素质以及对节奏、空间的把握程度,当肢体和智慧融为一体就可以大大提升观众的视觉感受,提升总体的美感。中国的杂技大多数都是以惊奇为主,刚开始是简单的肢体表演,然后慢慢从简入深,随着难度加大观众的情绪高涨,最后让人感叹不已。
二、中国当代杂技艺术的发展特点
(一)艺术本体的发展
当代中国杂技艺术延续在创意、技巧、编排、道具、表演、音乐、舞美、服装、灯光等本体方面开发,坚持体能开发与道具应用并进,技术难度与技巧设计共荣,杂技耍弄与戏曲表演互益,传统杂技与现代马戏同辉的原则,在创作方面思维开放,种类繁多,内容精湛,风格各异;在市场方面,观演形式多样化以及审美品位提升将杂技艺术推向新的繁荣;在艺术方面,更融入深层的文化底蕴,彰显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
(二)艺术创造的发展
随着人们审美意趣的提升,杂技艺术创造也开始推陈出新。所有的艺术发展最终总呈现为艺术创造的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满足于人的需要,包括生活生产需要、社会需要、审美需要等,最终回归人的精神需要,这是有艺术的本质决定的。所谓艺术创造的发展也是艺术灵魂的衍生,杂技的灵魂源于中华民族最原始的文化与审美,也即人们对美的不断追求。而当代杂技艺术主要通过舞蹈嵌入设计来强化杂技审美对杂技艺术的要求使人体动态连续呈现并进行“主题变奏”通过动态人体的空间位移和空间分布,来强化杂技审美更深一层次上的舞蹈设计;创作过程中只有“意象化”与“情节化”的舞蹈设计才能使“杂技”真正摆脱单纯演“技”而由技入艺以及通道。
(三)艺术传播和发展
在杂技传承方面,首先是理论的传承,这几年有我国各界杂技专家教育与中国杂技家协会联合创办的“杂技编导大专班”专业课教材与早前的《中国杂技概论》《中国杂技史》完成了杂技艺术一史一论的基本理论框架,弥补了历来杂技理论发展的空洞,丰富了杂技艺术的文化成果。其次是教育传承,由过往的天桥艺术走向如今的学院教学及国际交流会,杂技教育开始步入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国际化道路。再次就是杂技的区域化传播,中国的杂技之乡有多个,像山东的聊城、江苏的盐城、河南的周口、濮阳、湖北的天门、安徽的广德、天津的武清、河北的沧州吴桥、肃宁、霸州等,杂技艺术在这些地区早已扎根,也有着区域性集中发展的趋势。最后是文化的传播,中国当代杂技艺术己内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三、中国当代杂技艺术的发展趋势及相关预测
(一)艺术发展趋势
中国当代杂技艺术的发展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一方面是政策方面的趋势,我国正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政府不断加强杂技人才、理论、和设施建设,并促进国际化交流,学院教育,文化渗入,以促进杂技艺术发展与繁荣。另一方面杂技创作锐意创新,从过去单一的技巧展示,发展成为主题杂技晚会、杂技剧等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的表现形式,还有将探索艺术规律作为杂技发展的根本途径,区域性集中发展道路是基本方向。
(二)未来发展预测
未来的杂技艺术有着较大的理论与实践发展空间,中国杂技行业结构也将会有较大的变化,但这有赖于演艺产业的大发展以及高科技的研发与制造业进入。在创作与经营理念的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中国杂技演艺市场化的进程历久弥新,最后被作为一种文化、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来投入建设,塑造高标准的国家杂技艺术形象。
总之,随着国外高新科技在杂技艺术领域的运用和发展以及一些国外知名表演团体创作的以杂技为主要表演内容的主题晚会的呈现,演绎出杂技艺术的新理念,颠覆了传统的杂技表演模式,成为高端文化产品;也使得人们对人体技能的超常开发向极限逼近,以奇险性征服了大众涉险猎奇的观赏心理,又通过现代“舞蹈”美化,以艺术美引导着大众由技入艺的观赏境界。
参考文献:
[1]马亚洲.浅谈新时期杂技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当代戏剧,2018(1):27-28.
[2]张守和.如何获得一颗饱满的充满创作力的心[J].杂技与魔术,2019(01):38-39.
作者简介:李圆圆(1989.5.25),女,河南省漯河市,四级演员,大专,漯河市杂技艺术中心,一直从事杂技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