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表演与观众的审美愉悦
2019-10-09莫伟英
莫伟英
摘要:粤剧是广东地区的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粤剧这种艺术形式能够有效的传承下来,但是,目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娱乐形式种类繁多,粤剧这种艺术形式该如何推陈出新,已经成为了目前最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而粤剧在注重表演质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观众的审美取向,满足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这样才可以使粤剧表演可以长久的发展下去。所以,在本文中,针对观众对于粤剧表演的审美需求进行了分析,并且对粤剧表演与观众审美愉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粤剧表演;审美愉悦;传承;创新
粤剧艺术算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件瑰宝,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同时人们身边的娱乐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这些都对粤剧艺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且粤剧表演也将面临着全新的挑战。所以,必须要在粤剧市场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对观众的实际需要进行分析,并且制定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提高粤剧观众的审美愉悦,进而使粤剧文化能够很好的传承下去。
一、观众多元化的审美诉求
面对现如今娱乐方式的复杂性,粤剧表演必须要与观众实际的需求相吻合。但是,如果把对粤剧观众的分析只是把剧场当做是研究对象,显然是不够全面的,如果要对粤剧市场的群体进行具体的研究,就必须要站在一个广阔的视角上。
(一)铁杆观众
这种观众对于粤剧的喜爱程度是非常高的,他们很喜欢花钱买票观看粤剧表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一类的观众冲进了粤剧的剧场表演。可这类观众在观看粤剧表演的时候,对粤剧的类型及粤剧演员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对于表演的地点也有自己的要求,只有满足这些要求,他们才会掏钱观看表演。
(二)普通观众
这类观众对于粤剧表演的喜爱程度不高,他们只是偶尔花钱观看演出。而且,如果某个企业已经包场,这时候就会使普通观众的数量突然增多。
(三)潜在观众
潜在观众对粤剧表演的兴趣较大,可是并不强烈,通常,潜在观众不会亲自跑去剧场观看表演,他们只是通过影碟或是电视戏曲节目来对粤剧进行了解。
(四)未来观众
这类观众的艺术审美素质非常高,但是他们需要有粤剧启蒙的人群,就像学生或青年等。
针对于这四种观众,他们呈现出了一种金字塔的模式,从实际的情况来看,粤剧表演的观众群体基本上都是老年人,但是粤剧观众对于审美态度的变化又取决于很多不同的因素。一般来讲,老年人都比较怀旧,所以他们喜欢的粤剧表演都以传统剧目为主,对于新的粤剧剧目并不感兴趣,甚至会出现排斥的现象。可是青少年则不同,他们所生长的年代听觉非常丰富,对于粤剧并没有太多的了解,还有些青少年从来就没有接触过粤剧,想要让这一部分人成为“未来观众”,就一定要与他们的审美节奏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吸引到这一部分特殊的群体。
二、观众规律性的审美趣味
观众群体类型的不同,对于粤剧审美的诉求也有所不同。观众对于粤剧表演是否真的认同、认可,认可到什么样的程度,这些都完全取决于粤剧剧目自身的性质,不过,与个别观众的审美条件也有着一定的关系。通过不同观众不同的审美趣味来寻找到准确的规律,是粤剧剧团最终能够实现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环节。粤剧剧目观演情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传统剧目占据了粤剧的主要市场
在粤剧的题材当中,最常见的是四种:惩恶扬善、才子佳人、夫妻团圆和宫廷斗争,也是观众喜闻乐见的,虽然新派的艺术作品已经完全打破了这一常规,课传统剧目的风格与大多数观众的审美偏好始终存在着潜在的吻合。在这些观众审美心理的基础上,即使一些粤剧剧目的情节并不算深,可是具有惩恶扬善的情节,同样受到观众的认可,所以这些传统剧目才能够被传承下去。
(二)新编历史剧目中融入了人性哲理
广东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发的地区,这里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都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虽然粤剧艺术已经适应了观众审美的要求,可是在新时期,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制约,这使得粤剧的表演与观众的审美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或网络等媒体直接获取情感,带来的视觉冲击也正在逐渐增加,无疑让观众的审美情感已经得到了满足,而当观众真正的进入到剧场观看粤剧表演,审美渴望就变成了一种审美诉求,与现代意识非常相似。尽管传统的粤剧剧目也能够满足大部分观众的审美情感,但是,并不代表我们就可以不进行粤剧表演形式上的创新。现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在不断的发展,尽管观众的审美心理从本质上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其中或多或少加入了一些现代因素,例如:人性和人生等深層次的哲理理念,这也使得观众审美心理的定势变得更加丰富。[1]
(三)不同观众群体对于创新与传统保留的观点不同
现如今,当代的青年对于粤剧方面了解的少之又少,甚至有些青年从来没有接触过粤剧表演艺术的启蒙,就被其他娱乐方式所“带走”,但是仅凭这一点就说明他们不适合被称为粤剧观众,对他们也不再进行任何艺术上的熏陶,这样一来就比较遗憾。这主要是由于这些青年只对现代娱乐感兴趣,没有更多的接触到粤剧,但这不代表他们内心的民族审美心理有所变化,也不代表他们将一直不进入剧场观看粤剧表演。在他们的审美心理上只需要产生一种兴奋点,那么他们与粤剧艺术之间完全可以有一次“亲密的接触”,例如:可以在校园当中表演一些动感较强的粤剧剧目,让青年朋友能够尽快了解并接触到粤剧这门艺术。
此外,现在有一部分的观众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剧目中肤浅的审美,以及简单的剧情,他们需要的是更深一层的戏剧内涵。同时,还有些传统的观众表示现在一些创新的粤剧剧目,更加注重的是思想内涵,这让他们觉得与粤剧之间产生了一种生疏感。由此可见,尽管观众的层面出现了多元化,可是观众的审美诉求却一直遵循着最基本的规律,因此,一定要准确把握好艺术创新与传统保留的尺度,在形式上也要满足观众不同的伦理与情感要求,在粤剧的表演形式方面,心理愉悦也是不可或缺的。[2]
三、将传统与时尚进行有机的结合
粤剧演员如何才能进行更好的创新,取决于观众对市场的接受程度以及反映。想要真正满足观众不同的审美,就要把握住观众的心。虽然心是无形的,课粤剧演员的表演却是一种有形的表演。
(一)技艺结合的表演程式
从表演美学与粤剧稳固的角度来讲,粤剧艺术同一种虚拟表演动作的完美运用是分不开的,而这种虚拟的表演动作又是建立在固有的表演程式基础上。程式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历史沉淀,同时,也是表演与观赏之間的一座桥梁。无论观众对粤剧表演的审美角度和层次怎样,粤剧表演始终都收到程式的约束,所以,扎实的基本功才是粤剧演员在舞台上进行完美展现的前提与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借鉴现代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表演方式,创作出更多种类型的表演程式,为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互动增添一种全新的体验,这是戏剧创新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有效途径。现代的粤剧演员要现代人们的艺术视野有准确的把握,通过灵活运用多元化的基因、地方的人文传统及观众的审美意向,让自己的表演更加的真实、细腻、自然,如果要把粤剧表演的表演符号与独一无二的表演程式相结合,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产品,为不同的观众创作出不同的审美愉悦。
(二)营造丰富的情感传达程式
如果粤剧表演只是为了让观众觉得赏心悦目,那么这场演出还算不上十分的优秀,粤剧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能够真正打动观众的心,这是由于粤剧观众的审美心理特点是以情感为中心的。《君子桥》就是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在这出戏当中,将创作和表演的方向定位为新型粤剧的当头,走的就是传统路线,争取的就是原来的那帮铁杆戏迷。《君子桥》这个剧目坚持原则,不做改动。如果演的多了,会让观众有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观众心中也会产生强烈的震撼,会使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巧妙的结合在一起。其中最后一场皇帝给“奸夫淫妇”御赐“毒酒”,可是赐的“毒酒”确并没有毒,皇帝也被他们之间的真情所打动,之所以对他们御赐假“毒酒”,本意是为了让他们可以远走高飞。粤剧演员在现如今有些粤剧团开足马力,全力创新新的粤剧时,却把《君子桥》这出剧目明确定位为坚持走传统路线,同时,也在“传统”这两个字上面做足了文章,这边让观众无不称赞,而且已经成为了目前粤剧舞台上的另一道美丽的风景线。[3]
(三)对表演创新的“度”要进做到准确的把握
继承与创新在艺术分寸上的把握,就是继承与创新成分的最佳比例。尽管目前对该问题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可是在观众欣赏粤剧表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美感效应,就可以当做是一个衡量的标准。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如果事物本身具有亲切感、熟悉感、新奇感、陌生感,这时候就非常容易产生一种最佳的状态,这是不同观众的一个共同特点。因此,粤剧观众的类型无论有多少种,都不代表粤剧的创新就能够脱离开传统,就可以随意对粤剧进行创新。对于创新的“度”,一定要有一个准确的把握。有些粤剧剧目从题材上来看,历史沉淀非常丰富,让观众可以在很熟悉的故事情节当中,清晰的看到全新的人文精神,不仅使粤剧表演实现了稳中求新,同时也对历史文化进行了很好的传承,《龙母》、《包公》等剧目就是非常好的例子。还有一些演出剧目在舞台调度、服饰设计及音乐配器方面都花费了大量的心思,这样的剧目也能够让观众百看不厌,例如《洛水情梦》、《帝女花》、《梦断香销四十年》等传统剧目。由此可见,粤剧在面对全新的审美时尚时,一定要立足于粤剧的主体,通过粤剧本身的艺术语汇来和观众进行交流,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方法。[4]
四、结语
粤剧表演艺术与观众的审美愉悦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不断探索的话题,在遵循艺术表演规律的基础上,粤剧演员也要对不同类型观众的审美需求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注准抓住到不同类型观众的审美特点,不断在艺术道路上开阔视野,吸收各种合理的元素,与传统的表演程式相结合,让粤剧表演的艺术可以兴久不衰。
参考文献:
[1]钟哲平.粤剧记忆访谈:记录,不止于保护[J].南国红豆,2016(06).
[2]张春雨.谈粤剧音乐的唱腔[J].戏剧之家,2017(08).
[3]钟哲平.粤剧的四次绝处逢生(上)[J].南国红豆,2017(04).
[4]陈文.粤剧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解读[J].戏剧之家,2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