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浅析

2019-10-09张晓荣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额信贷分析

张晓荣

[摘要]扶贫小额信贷是贫困地区群众发展产业实现增收的重要保障,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关键举措之一,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怒江州兰坪县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小额信贷的情况,分析小额信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深度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提出了工作重点和相关建议。

[关键词]深度贫困;小额信贷;分析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

1 总体工作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坚决打赢深度贫困脱贫攻坚战,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攻坚,按中央统筹支持“三区三州”集中力量解决深度贫困县乡村脱贫问题的要求,切实做到“扶上马,送一程”。严格以政府推动,部门充分参与的模式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以涉农资金整合为依托,放大扶贫资金效益,着力解决贫困户生产发展投入不足的资金瓶颈问题,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从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实现长远脱贫、持续增收的目标。

2 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贫困户自身能力素质引起的“怕贷”和“乱贷”的问题

在深度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本身素质不高,发展思路不明确,没有发展欲望,对精准扶贫小额信贷认识不足,有的把他当成“救济款”,想打赖账;部分群众怕欠款,宁可受穷也不求发展,需要引导扶持。贫困群众思想上的“顽疾”成为全面小康路上的“挡路虎”。

2.2 金融机构的“慎贷影响

扶贫小额信贷针对的对象是农村贫困群体中“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无担保和抵押,金融机构更多考虑还贷能力弱,发展产业成功率低,造成无法还款,产生不良影响,而怕担当连带责任,存在不积极、不主动的因素较多,而且不降低放贷门槛,很多贫困户望而心叹。

2.3 乡村两级审核把关不严

贫困户贷款申请与实际发展项目不相符,由于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管控,乡村两级多放“人情贷,对所申请的项目不了解、不调查、不跟踪。同时,政府贴息和补偿机制不完善,以及目前的体制机制不健全,不足以打消金融机构畏贷、惜贷、怕担责的后顾之忧。

2.4 宣传工作不到位

各深度贫困村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区,目前的宣传仍然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工作人员发放的宣传手册,多数群众无法掌握了解。

3 工作重点和建议

3.1 精准分类施策,全面推进工作

贫困户累计获贷率高的乡镇,要把规范管理和贷款安全作为工作重点,确保不出现重大金融风险。抓好新增贷款发放,争取贷款投放总量和贫困户累计获贷率有新突破。贫困户累计获贷率低于40%的乡镇,要继续把扩面、增量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新增贷款投放量和贫困户获贷率有大幅提升。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要突出抓好两个方面:一是稳增长、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十三五”是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要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小康,必须在增收上下功夫。扶贫小额信贷是助推贫困群众实现产业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之一,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要抓住机遇,积极组织宣传,争取政策支持,适度扩大受益面,将农村想干事、干实事、能发展的卡外户和合作组织纳入扶持对象,用发展产业来带动地方贫困群体增收致富,同时根据实际情況,适当放宽贷款准入条件和适度提高贷款额度,来促进和巩固产业稳定发展。二是保安全、有效益。按照“扩面、提质、增量、高效、安全”的总体发展方针,一手抓规范发展,把金融风险防控摆在突出位置,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一手抓效益提升,把贫困户是否有效受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贫困户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逐步富。减化信贷手续和缩短放贷周期,为贫困群众提供方便和减少成本费用,让群众足不出乡可获得贷款,实现方便、实惠、快捷。

3.2 加大贷款投放,提高资金效益

由于小额扶贫贴息贷款对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所以在深度贫困地区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要加大贷款投放,提高资金效益。一是政府要发挥扶持引导作用。积极作好有发展愿望和基本具备条件的建档户发展产业,适当放宽评级授信条件和年龄条件,要建立评级授信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对新纳入建档立卡系统的贫困户开展评级授信,并根据贷款回收情况适时调整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二是规范贷款发放。结合深度贫困地区发展需求,要认清形势,把握重点,把扶贫小额信贷牢牢抓在手上,做到思想上不松懈、工作标准不降、工作力度不减。三是深化推进产融结合。扶贫小额信贷是为产业发展服务的,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我发展种养殖业和其他脱贫项目,提高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持续稳定的收入。督促乡镇和农业部门加大扶贫优势产业的培育力度,使贫困户深度融入产业,最大程度地释放信贷需求。不断创新融合发展模式,采取“以社带户、以企带村”的方式,组织贫困户参与本地扶贫特色优势产业建设,拓宽贫困户获取贷款的途径。打通产业链,让贫困户成为产业发展的生产主体和受益主体;另一方面,在确保贫困户是借款、使用和还款主体的前提下,将信贷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进行整合,与企业或能人合伙发展产业,实现抱团发展。

3.3 防范化解风险,守住安全底线

一是着力防范风险。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放贷银行要履行好扶贫小额信贷投放的主体责任,在风险可控和商业可持续前提下,加大扶贫小额信贷的投放力度;扶贫部门要加强对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组织协调、咨询指导等工作,推动完善风险补偿机制、配合做好贷款贴息、加强风险管理等;乡镇要做好项目管理服务工作,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和结对帮扶责任人要全程参与,贷前开展政策宣传、评级授信、产业规划,贷中监督贷款使用,贷后帮助落实贷款回收。要加强资金项目监管,对于贫困户自主贷款,要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产业项目进行双调查,定期对借款人生活和产业经营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对可能影响贷款安全的不利情形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二是及时化解风险。要强化风险实时监测,充分利用协同子系统实时监测贷款发放、还款、逾期等情况,建立风险预判和预警机制,通过明确责任领导和责任人,整合各方力量,拓宽监测范围、加大监测力度,动态掌握辖区内不良贷款额度、分布、成因等,切实提高各类风险的识别和预判水平。要分类妥善处置风险,要明确风险补偿金管理使用机制,按规定程序及时启动风险补偿,并进行公示。要准确把握和运用无还本续贷政策,脱贫攻坚期内,对于贷款到期仍有用款需求的贫困户,支持银行提前介入贷款调查和评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可以无须偿还本金,办理续贷业务,但决不能用续贷掩盖贷款风险,延误风险化解和处置时机。要加大不良贷款追偿力度,对故意套取信贷资金、不按合同实施产业项目、恶意逃债的个人和企业严厉追责,培育良好金融环境。

3.4 通力协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相关部门和乡镇结合各自职责,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沟通协调机制,通过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有机结合推进产业发展,采取普遍倡导与重点推广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广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按照户申请、村审核、乡镇审查、县审批、银行放贷等程序把关扶贫小额信贷中的建档立卡貧困户信息,确保各户材料齐全、内容真实。乡村两级重点做好农户组织动员、信息收集、授信调查、贷款条件审核等基础工作,县级主要对对贷款贴息、风险补偿对象进行审核,负责筹集风险补偿金、落实贴息资金,对发展产业进行分类指导。上下联动,协调加大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小额信贷的支持,使扶贫小额信贷精准高效合规发放到村,各部门通力合作,有效逐步达到信贷资金应贷尽贷,并发挥好应有的效益。

3.5 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机制,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建立及授信工作

充分发挥乡镇、村支两委、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基层一线扶贫队伍的经验和优势,建立起“政府主导、银政共管、各负其责、组织推进、风险管控”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公示公告制度,及时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等以手机短信、寄送信函等适当的形式告知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金融机构与建档立卡贫困户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为提高贷款效率做好保障。同时积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及时消除建档立卡户“怕贷”、“厌贷”思想,对具备发展条件的立卡户做到信贷全覆盖。

3.6 强化工作考核

在建立健全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机制的同时,做好工作考核。把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列为各乡镇各部门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内容。考核依据为深度贫困年度规划数据,考核内容主要是当年新增贷款户数、贫困农户贷款获得率以及不良贷款发生率、金融数据报送情况和专项督查情况。考核组应根据上述内容对被考核单位实行综合评估打分。

[参考文献]

[1] 刘永富.有效面对脱贫攻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J].扶贫开发,2018(10):14.

[2] 杨军.开出“扶志方”根治“贫困病” [J].中国扶贫,2018(23):44-46.

[3] 李熙.深入群众中做好群众工作[J].摆脱贫困,2018(15):27-31.

[4] 李平辉,周雪.深度贫困地区农特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情况[J].怒江社会科学,2018(4):36-41.

猜你喜欢

小额信贷分析
民航甚高频通信同频复用干扰分析
分析:是谁要过节
回头潮
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分析
普惠金融的认知经济学评析
基于大数据的电商小额信贷创新模式的研究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在农村信贷市场中的作用探究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四川小额信贷公司风险评估
建设普惠金融体系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基于均衡分析的我国房地产泡沫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