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会计教学模式之“做中教、做中学”
2019-10-09李学敏
李学敏
[摘 要] 中职会计专业理论抽象难懂,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传统的、被动式的灌输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职业教育形势。就中职会计教学如何运用“做中教、做中学”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最终提升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谈一些做法。
[关 键 词] 中职会计教学;做中教、做中學;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098-02
中职会计专业是职业教育中一门理论性很强的专业,一系列专业课程的操作实训基本上都要建立在会计理论的基础上。由于会计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先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教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再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训操作。这种教学模式对学习自觉性高、主动性强的学生是有一定成效的,但对学习习惯差、怕困难的学生来说就存在一定的难度。现在的中职生在初中校学习理论知识就感到困难,到了职校你再让他学理论,当然就会产生排斥的心理进而导致厌学,这样最终使会计教学无法按计划进行,就更不要说培养实用型人才了。因此,在新的职业教育形势下开展“做中教、做中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
“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起源于陈鹤琴教授,他提出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原则后又进一步地深化,即不仅要在做中学习,还要在实践中进行教学,通过实践将学习与教学区分开来,又融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学是以做为中心,教也是以做为中心,只有在做中教,才是真教;在做中学,才是真学。
“做中教、做中学”教学模式以行为为导向,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是教、学、做并重的混合式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运用演示、传授、指导、检查的方式来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实操、练习、提高的方式来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的本质区别使这种教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做中教、做中学”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中职专业课教学中应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要求学生积极动手实践,突出训练和自学,实行做中教、做中学。
(一)调整教材结构,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进行“做中教,做中学”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首先要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先实践,后理论”势在必行。会计专业的基础学科基础会计中包含两个模块的教学任务即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材结构,将基本操作技能分散到基本理论的教学中。
例如在基础会计第一章概述教学中,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平铺直叙”,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难以接受,更谈不上感兴趣了。但如果把会计凭证中对原始凭证的认识放在第一堂课,效果就完全不同。教师把事先准备好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的报名发票、车票、收款单据等,先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并说说从票据中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再适时地给予悉心引导、点评与总结,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同时,教师将会计的概念、发展历程等理论向学生讲授,这样在“做中教”中打开了学生对会计的初步认识,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下来的一次课教师可先布置学生收集各种凭证,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认识这些凭证并找出凭证中哪些符合要求,哪些存在问题,并说明理由。教师通过点评,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将原始凭证应具备的要素,填制要求(即评判标准)向学生展示。通过学生的动手、动脑,教师归纳、总结,这样就能让学生轻松掌握基础会计学科中对原始凭证技能操作方面的要求,同时又完成了会计概念这种抽象理论的学习,真正做到了“做中教,做中学”。
(二)以问题为导向,将“做中教,做中学”带入理论教学课堂
会计的理论知识有别于其他文化基础学科的理论知识,它是人们在实际工作中经验的总结,而这种经验是贴近生活的。因此,教学中对会计基本理论规则,技能操作细则多问为什么,探究怎么做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例如,在讲到填制原始凭证的大小写金额中规定:大写金额前要加“人民币”,结尾有时要写“整”字;小写金额前要加“¥”,结尾要写小数点两位或加符号“-”。在没有弄清楚这些要求的原因之前,记忆是吃力的。这时,我们就可用学生填制的“借款单”或“现金支票”等样例让他们一起来思考为什么如此要求?通过学生的演练、讨论与思考,教师的提点让他们明白:由于会计数字事关重大,为了严密防范,以防篡改,对会计中的数字需要进行“封头”和“截尾”,防止在金额的前后被增添数字。如,大写金额前加“人民币”,小写金额前加“¥”,就属于封头,防止在金额前面增加数字;大写金额到“元”“角”为止的,要加“整”进行截尾;大写金额到“分”为止的,由于分是最后一位数字,则“分”就起到截尾的作用,无需再写“整”;小写金额角分无数字的,仍要写“00”或“-”进行截尾;小写金额角位有数字、分位无数字的,仍要写“0”进行截尾。
又如,针对“账簿的结构、格式及使用”提出:若账簿的格式只有一种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得出,若只设一种账页格式虽然简单,但无法满足不同项目内容的记账要求,记账就失去意义了。这时教师可以“趁热打铁”进而讲述不同的账户要求设置的账页格式,这样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再如,讲述“账簿的登记规则”时由于内容多、要点细,想让学生“生搬硬套”通过几次操作把它们记下来不但有困难,而且会导致学生在学习、工作中一遇到有差异的情况便会不知所措。教学中我们不妨多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讨论,教师归纳,以此让学生明白“账簿登记规则”的具体内容。如账簿登记时格距为什么不能登满格,而一般只占“二分之一”格?账簿结账中在没有余额的情况下余额栏内的“元”位上为什么用“σ”表示?通过学生讨论后得出账簿登记时格距只能占“二分之一”格是为了在出现登错账时有错账修改的余地。而账簿结账中在没有余额的情况下余额栏内的“元”位上用“σ”表示是因为每一小格都划一个“0”太麻烦,在“元”位上用“σ”代替全部的“0”。同时再通过实务操作加以巩固,“账簿的登记规则”自然就掌握下来了。教学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关键是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动手,教师再加以点拨指导,这样就能较好地做到“做中教,做中学”了。
三、“做中教、做中学”在会计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做中教,做中学”主要强调教师的“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在共同“做”的基础上完成。虽然这种教学模式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在整个会计学科知识体系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握好主导地位,明确哪些是学生做的,哪些是教师讲的,哪些是可以边做边学边教的,教师都要心中有数,事先布置预习任务并设计好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才能用活“做中教,做中学”。
实践证明,“做中教、做中学”模式强调教师不仅仅是教学生知识和技能,更在于如何创设一个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认知、理解、评价及行动。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强调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從内容的选择到形式的确定,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中职会计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玉森,陈伟清.基础会计[M].第四版.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3]付丽玮.浅谈“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2011(2).
[4]陈鹤琴.活教育: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