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本技能课程教法新论
2019-10-09罗慧
罗慧
[摘 要]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握点钞、字录、小键盘输入(即翻打传票)、会计数字书寫等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在中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这些基本技能需通过较漫长的、重复的、枯燥的练习才能熟练掌握,而中职课时安排不允许、学生学习、训练的恒心难以维继,这些因素逐渐成为影响会计基本技能课程教学质量的瓶颈。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今时代,教学信息化的推广,成为这种瓶颈的突破口。
[关 键 词] 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平台;信息化教学资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124-02
《教学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教学信息化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创新教育模式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并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指明了方向,做出了规划。作为一名中职教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努力提升自身运用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成为一种职责。
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理念,信息化教学大赛从全国到地方的铺开与深入,已成为教学信息化的有力抓手。但当前在信息化教学推进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以2018年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作品《键盘上的舞动——数字录入技能训练》为例,讨论会计专业会计基本技能课程使用新教法的一些收获和值得反思的问题。
一、作品概述
(一)创作思路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采用教师启发式学习和探究性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思想,结合多样化的信息化手段,开展本课程的教学活动。
课前,教师将“传票翻打基础知识视频教程”上传到教学平台,并通过QQ群发布课前预习通知。学生接到预习通知后,自行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学习,教师可在平台中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并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课上,以灌输学生保健理念的手指操作为课程导入,然后要求学生再次观看预习视频,并同时跟做体验。学习跟做后在教学平台上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投票,教师根据投票结果将学生进行分组、定位,实行差异性教学,利用“取长补短”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相互学习、探讨课程重点。之后,通过三个练习加一个“揪错”小游戏继续将课程深化,将个别学生的练习实况利用手机实时投屏于大屏幕,并加以点评。在游戏中,学生之间相互纠错,计算得分,进而解决本课程的学习难点。通过模仿学习法、差异性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行动教学法,结合教学平台、教学视频、手机投屏于大屏幕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完成本节重、难点的自主学习。
课后,教师以“工匠精神”为思想导向、“会计技能比赛”的要求为参照,为学生制定出长期的训练计划,并要求学生按照计划的要求将训练成果上传教学平台,用以跟踪学生的后续学习。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分组到学校的“校企合作工作室”,运用学习到的技能对票据进行日常处理,最终达到“提高技能”的职业素养。
(二)教学效果
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对比传统的一体化课堂,即教师黑板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在课堂中增加了信息化元素,课堂效果有着明显的变化,在此,呈上同样的课程内容,使用信息前后的课堂统计数据,如下图。
说明:图1为2016级一班第一次上“翻打传票”技能课,没有使用信息化手段,在授课后进行随堂测试的统计,得0分和20分各有6人,最高分为62分,只有1人;图2为2017级二班第一次上“翻打传票”技能课,使用了信息化手段,在授课后进行随堂测试的统计,得0分和30分的各有5人,50分的有10人,最高为90分,1人。
明显可以看出,同一授课内容,不同的两个年级,使用了信息化手段的班级比没有使用信息化手段的班级的教学效果要显著许多。
(三)创作亮点
1.以“手指操”作为课堂开始的热身运动,针对本课程的训练灌输保健观念,利用信息化手段,更容易地将技能知识与健康教育相结合,更好地关注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低头族”“手机党”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唤起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关注。
2.根据学生自学跟做体验后答题的情况将学生分组、定位,针对每组的优缺点,让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既实现了差异化教学,行动教学,也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
3.利用“手机投屏大屏幕”信息化技术,将有代表性的学生的指法练习实时分享到大屏幕,用以观摩、学习与纠正。
4.积极灌输学生“工匠精神”“竞赛意识”,以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提高技能。
5.充分利用学校校企合作资源,为学生“学以致用”创造实战环境。
(四)所获所得
1.信息化教学促使了教师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不断强大,信息化手段不断更新,教师的视野也得到了提升,同时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技能,不断充实自己。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收集、组织、运用。不进则退,顺应了适者生存的法则。
2.对传统课堂来说,信息化课堂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特别是在理论性比较强,较枯燥的学科课堂上,更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进一步促进了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3.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提升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将各种学习资源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资源库,课上课下,教师的关注点也从学习知识转变到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4.信息化教学,使教学评价系统化,教师能够更容易地在信息化评价系统中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予以差异性指导,因学情而施教,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5.将信息化元素融入一体化教学当中,打破了教师枯燥地“讲”、学生被迫去“听”的操作,心不在焉地“做”实训这种模式,促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二、问题反思
(一)教学平台的选择
信息化教学总离不开教学平台的使用,因为教学平台贯穿于将整个课前、课中與课后。然而,现在网络上的教学平台繁多,能互动,能评价是平台的两大基本功能,常见的就有雨课堂、微助教、课堂派、UMU、班级优化大师等。如果所在学校本身没有开发自身的教学平台,教师就要根据自己的授课环节、内容、班级等情况进行平台的选择,而市面上并不是所有平台都能一站式满足不同教师的需求,同一门课程,不同的授课内容,有些教师就会不断地变换教学平台,以平台去适应授课内容,这就大大增加了教师备课的工作量。
(二)教学资源的选择
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多彩,包括微课、PPT等,它们扮演着帮助学生在视觉上、听觉中理解知识的重要角色。而在网络上,教学资源泛滥,水平参差不一,缺乏系统化,合法化,那么,资源的辩证选择成为教师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三)“炫酷”的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信息化教学推广的初始阶段,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大量使用信息化技术、信息化资源,以为只要课堂够“炫”、够“酷”,够吸引学生就可以了。通过这些操作学生的注意力是被吸引住了,但是知识点却没掌握多少,课堂上的许多时间都花在操作微平台,看微课、微视频这样的事情上了,最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脱节。而归根结底是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足、使用信息化技术不熟练所致。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
1.针对平台的选择,可以利用专业特征进行选择,如会计专业,它的特征是理论性强、知识枯燥乏味,但是又非常专业,而学生的掌握程度是可以用分数去作为衡量的工具之一,那么在选择教学平台时,就可以选择一些侧重于浏览视频、数据统计的平台,学生运用起来就不会那么呆板,教师也能比较容易直接获得评价数据。
2.要满足教学资源使用的合理、合法、适用等使用要求,首先,从国家层面出发,参照课程标准,建立统一的教学资源数据库,抵制低俗、错误的教学资源;其次,从教师自身层面出发,提高教师处理教学资源的能力,进而提高在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利用现有资源,结合课程的需要,从而提高信息化资源与课程的有机融合。
3.在现在的信息化教学课堂当中,往往出现这样一些状况:部分年纪相对较大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运用难以跟上;而熟悉信息化技术的教师一般比较年轻,缺乏教学经验。因此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使用不到位,不能够发挥其最大的效用。针对该情况,教师应该从自身出发,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以达到信息化教学技能共同进步的目的,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效用最大化。
四、结语
既然信息化元素的加入解决了枯燥的“翻打传票”技能教学,那么同样,在其他如握点钞、字录、小键盘输入、会计数字书写等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教学中,也可以融入信息化技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的力度与持久性,最终使学生主动掌握这些基本技能,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而作为职业教育教师,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要求,全面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以职业为依托,不断去寻求、探究有专业特色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现代教学能力,为职业教育共创新高。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