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药理学课程开发的现状分析
2019-10-09赵丽琼
赵丽琼
[摘 要] 随着我国药学事业的全面发展,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实际中必须积极地改革医药人才培养方案。药理学课程是医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在新时期下,学校应该立足于校企合作的视角,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对药理学课程进行深度开发,实现资源互补,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药理学;课程开发;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222-02
药理学是一门对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机制的学科,是连接医学与药学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临床合理用药的基本理论及思想方法。从当前药理学课程教学实际来看,很多教师依然在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看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指引,加上课堂教学与医药企业、医院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综合发展。鉴于此,在今后的药理学教学中必须立足于校企合作的背景,对药理学课程进行再开发。
一、校企合作下药理学课程开发的价值及思路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展药理学课程开发,可以让课程开发变成学校和医药企业、医院之间的一个沟通平台,学校可以充分借助医院、医药企业现有的专家资源、药学专业资源、临床设备资源、行业信息资源等对自身现有的教学资源、实训资源、学术研究资源等进行整合,这样学校就可以更好地把握当前最先进的医疗手段、用药技术,以此基础开展课程内容调整能确保学生接触到最先进的知识与技术。另外,基于校企合作的药理学课程开发,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学校可以与医院共享最新研究成果,取长补短,实现资源优势互补,获取双赢效果。
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开展药理学课程开发时,需要对课程现状及市场需求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卫生职业教育药学的人才培养标准及行业发展需求,对药理学课程开发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探究,从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实训课程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从而构建出具有现实意义的药理学课程综合体系,以此培养更加契合市场需求的药学专业人才。
二、当前药理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不合理
从当前药理学课程设置内容来看,大多是对药理学知识进行讲解,而当前的医院、医药企业对单纯的药理学人才需求并不是很大,单方面的药理学人才很难契合市场需求。在实际中,学校应该坚持校企合作的原则,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在实践中,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医药企业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实践课程,以此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药理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处方、调剂等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导致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课程专业特色不突出
在药学专业基础课程中,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是必须开设的课程,并且其教学目标必须与实际工作要求相契合。但是在当前的药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学目标并不是很完善,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及时适应行业的发展,如在药理学课程知识设置上过于看重理论知识,偏向于对药物机理内容的讲解,忽视了临床实践。
(三)實践环节与专业要求偏差
药理学课程教学,应该更加侧重于实验室开展,但是在当前的药理学教学中并没有与其他课程区分开,并且学校在教学中偏向理论,忽视了校企合作,使很多学生在学校学习结束后不能在岗位上进行良好的实践,学生无法在实践中实现知识的深化、巩固,造成了学生在岗不适应的情况。
(四)教学模式不合理
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课程学习积极性有极大的影响,而从当前药理学课程教学实际来看,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还相对比较滞后,在课堂上过于看重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强调自身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究,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教学手段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上,没有采取现代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最终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课堂建设的推进。
三、校企合作下药理学课程建设
(一)课程培养目标定位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支撑的学科,因此,在实际中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药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新时期下,随着我国医院医药、社会药学工作的改变,对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即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职业道德、职业适应能力的综合型应用人才。因此,在药理学课程设置中,需要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在教学重点上也需要从以往的“以药物为核心”转向“以病人为核心”,以此满足现代社会对药理学人才的需求。在实际中结合市场需求,将药理学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在以下几个层面。
1.知识目标
掌握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了解常见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掌握临床常用新药的相关知识。
2.岗位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处方、审核处方及开展用药指导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药咨询、健康宣传的能力;指引学生具备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报告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及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