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任学生干部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吗
2019-10-09李翔
李翔
[摘 要] 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实证研究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结果表明,有担任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性别、家庭居住地、经济条件及父母职业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提升幸福感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应用启示。
[关 键 词] 高校;学生干部;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8-0087-03
一、导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愈加重视并不断推进大学生幸福感提升工程,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排头兵”与“带头人”,其幸福感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个人工作成效与成长发展,对大学生整体的幸福感也有很强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因此,提升高校学生干部的个人幸福感尤为重要。
提升学生干部的幸福感,首先需明确担任学生干部本身能否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幸福感。有研究表明,学生干部工作往往依托于老师及学生组织,他们相较于普通学生能获得更广的社会支持。学生干部在组织和举办各类学生活动、参与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提升了自身的社交能力,有助于克服社交焦虑,提高自我效能及心理资本。但与此同时,担任学生干部也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和“代价”,这可能增加了他们的心理负担。首先,学生干部普遍面临需要协调、平衡学习及学生干部工作的难题。其次,担任学生干部往往需要充当老师与普通同学之间利益冲突的协调者,当双方立场或意见相左时,学生干部可能变成两头不讨好的“夹心饼”,角色冲突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幸福感。最后,学生干部往往需要面临更高的角色期望,如何在广大同学面前树立榜样、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可能会增添他们的思想包袱。因此,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能提升幸福感值得深入探讨。
以往文献鲜少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研究,本文希望实证分析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能给高校学生带来幸福感,并比较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家庭背景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存在提升幸福感的影响差异。
二、模型建立与样本说明
本文采用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统计数据,参考刘军强等人的研究,通过建立模型(1)研究担任学生干部如何对个人幸福感产生影响。
Happinessi=β0+β1Ganbui+γXi+μi(1)
其中,被解释变量Happinessi表示学生i的幸福感水平,根据问卷答案,幸福感水平为0~100之间分值。核心解释变量Ganbui表示学生i是否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根据答案提示,若该生担任过学生干部,则设置为1,若该学生未担任过任何学生干部,则设置为0。控制变量Xi为可能会对大学生幸福感产生影响的控制变量,包括学生个人特征、学生类型特征、家庭特征及父母特征。对非有效问卷样本进行剔除后,共得到有效样本4270个。本文所有模型均采用OLS robust稳健标准误法进行回归分析。
三、回归结果分析
学生干部经历对个人幸福感影响的全样本回归结果详见表2。从回归结果来看,无论是否加入学生的个人特征、学生类型、家庭及父母特征的情况下,学生干部经历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提高个人幸福感,说明学生干部经历能稳定地提升大学生的个人幸福感。
注:括号内为标准差,***、**、*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控制变量限于篇幅未予列示。
对不同性别、年级、经济状况、家庭及父母情况的学生,学生干部经历对其个人幸福感的影响可能不同,因此本文将分组进行研究,具体结果如表3、表4所示。对男性学生而言,担任学生干部在1%的水平上显著提升个人幸福感,而对女性学生则不显著。学生干部往往比普通学生要承担更多的压力,相较于男性,女性的抗压能力较弱,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幸福感造成负面影响。对大一和大三学生,学生干部经历分别在1%和5%的显著水平上提升个人幸福感,说明学生干部经历提升个人幸福感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均成立,低年级效果更为显著。无论是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还是非理工农医类专业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均在1%的水平上提升个人幸福感。
注:括号内为Robust稳健标准误下的标准差,***、**、*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回归均加入了控制变量,限于篇幅未予列示。
此外,家庭居住地为非农村及学费无困难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能显著提升个人幸福感,家庭居住地为农村及学费有困难的学生则无此效应。究其原因,来自农村地区及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能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勤工助学,学生干部工作一定程度上占用了他们赚取学费的时间,学费困难使这类学生在学业上要支付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这可能对其担任学生干部造成影响。
注:括号内为Robust稳健标准误下的标准差,***、**、*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显著。回归均加入了控制变量,限于篇幅未予列示。
有研究表明,大学生父母的职业、学历层次及家庭社会关系是其当选学生干部机会的显著影响因素。根据社会再生产及代际传递理论,家庭资本会对子女的教育机会、表现和产出产生一定影响。因此,本文分类比较父母的职业、学历是否会对子女担任学生干部产生影响。结果发现,若父母至少一方在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其子女担任学生干部能有效提升幸福感;若父母均未在机关或企事业单位任职,则无幸福感提升效应。父母的职业特征与家庭的人脉及社会关系息息相关,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诸如组织文化、管理策略等经验方法也会通过父母传递给子女,这使这类父母的子女在担任学生干部过程中更具优势。另外,无论父母是否至少一方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子女担任学生干部均能有效提升幸福感。从回归系数上看,父母学历越高,则系数越大。综合上述结论,父母的职业特征及学历特征均能对子女更好地担任学生干部、提升幸福感产生作用。因此,关注和培养家庭经济情况较弱的学生干部是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命题。
四、结论与政策应用启示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大学生群体的先锋力量,关注和提升其个人幸福感对优化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推进幸福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有重要意义。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实证研究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是否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结果表明有担任学生干部经历的大学生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不同性别、家庭居住地、经济条件及父母职业的学生,担任学生干部提升幸福感的效应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应用启示:(1)应纠正“受苦受累”错误认识,提升学生干部价值认同,提高各级学生干部队伍的思想认识水平,将价值认同贯穿学生干部选拔、培养及履职全过程。纠正在学生中误解、歪曲学生干部形象的不当言论,傳播积极竞选的正能量。要让学生干部正确认知角色,深刻体会自豪感与使命感,以提升学生干部队伍整体荣誉感与幸福感。(2)针对特定学生群体,给予相应的关注与关怀,优化学生干部团队建设。对女性学生干部,可从抗压能力和情绪疏导方面加以引导和强化;对家庭经济较弱的学生干部,要积极关注其学习生活工作的平衡及心理动态。致力营造良好的学生干部团队氛围,让学生干部感受温暖与温情。
参考文献:
[1]韩晶晶.高校学生干部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6):240-245.
[2]李朝霞,杨孝.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77-80.
[3]池琳琳.高校学生干部角色冲突现状及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3(3):132-133.
编辑 冯永霞